李春雨,趙卓君,白萬喬,高樓軍
(延安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省化學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陜西 延安 716000)
鹽酸四環(huán)素(TET)作為一種抗生素因吸收效果好、價格低廉、廣譜活性而被廣泛應用于養(yǎng)殖業(yè)中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1-3]。但鹽酸四環(huán)素使用不當時會導致其殘留通過食物鏈傳播,并在人體中累積,對人體產生危害,如耐藥性、過敏反應、胃腸道疾病、腎臟和肝臟損害等[4-6]。
目前,已報道的鹽酸四環(huán)素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7]、毛細管電泳法(CE)[8]、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LC-MS)[9]、化學發(fā)光法[10]、電化學分析法[11]等,但這些技術大多需要昂貴的設備、專業(yè)的操作人員,且耗時較長。而熒光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響應快等優(yōu)點,可用于豬肉中四環(huán)素的檢測。生物質碳量子點(CDs)是一種新型的碳納米材料,因制備方法簡單、細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高、光穩(wěn)定性良好而受到廣泛關注,主要應用在熒光探針、生物成像、光催化和光電器等領域[12-14]。目前已有許多以生物質材料為碳源成功合成的生物質碳量子點報道,如使用香蕉[15]、牛奶[16]、枸杞[17]等制備碳量子點。另外,由于四環(huán)素含有β-二酮酸鹽構型,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配體通過“天線效應”螯合銪離子(Eu3+)后發(fā)射出特征熒光[18],銪基熒光探針已成為四環(huán)素檢測的焦點。
本研究以橙皮為原料制備了碳量子點,并與Eu3+共同作為熒光基團,構建雙發(fā)射比率型熒光探針(Eu3+-CDs),用于抗生素鹽酸四環(huán)素的檢測(圖1)。隨著TET 濃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內濾效應”,所制備的生物質CDs 在425 nm 處的熒光逐漸被TET 猝滅;另一方面,TET 與Eu3+螯合形成配合物,使得617 nm 處的熒光逐漸增強。其熒光強度比(IF617/IF425)與TET 的濃度直接相關。所構建的比率型熒光探針Eu3+-CDs 不但可以減少光源不穩(wěn)定等因素帶來的檢測誤差,還可以顯著提高分析方法的準確度[19],有望用于肉類中鹽酸四環(huán)素的高靈敏測定。
圖1 Eu3+-CDs熒光探針的構建及其用于鹽酸四環(huán)素檢測的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abrication of Eu3+-CDs fluorescence prob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F-7000 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有限公司);UV3600PLUS220/230VC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有限公司);Nicolet iS20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K-Alpha 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DHG-9145AF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和呈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Eu(NO3)3·6H2O、鹽酸四環(huán)素、十二烷基磺酸鈉、三氯乙酸、阿奇霉素、紅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硫酸新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氨芐西林、硫酸鏈霉素、頭孢曲松鈉、組氨酸、絲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等均購自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以上藥品均為分析純。橙子、豬肉購自本地超市。
1.2.1 生物質碳量子點的制備將橙皮在60 ℃下烘干后,研磨成粉末。準確稱取0.04 g 橙皮粉末,分散在25 mL 超純水中。隨后將混合物轉入50 mL 聚四氟乙烯反應釜內,190 ℃下反應4 h。待自然冷卻至室溫后,用0.45 μm 的針頭過濾器過濾產物,得到的黃色溶液即為橙皮CDs 的分散水溶液。將其置于4 ℃保存,備用。
1.2.2 熒光探針的構建配制0.01 mol/L 的Eu(NO3)3·6H2O 溶液和1×10-4mol/L的十二烷基磺酸鈉溶液。將5 mL 0.01 mol/L 的Eu(NO3)3·6H2O 溶液與0.6 mL1×10-4mol/L 的十二烷基磺酸鈉溶液混合均勻,制備Eu3+溶液。取300 μL 稀釋16 倍的CDs 溶液與70 μL Eu3+溶液于比色皿中,搖勻后再加入50 μL pH 5.8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即得到Eu3+-CDs熒光探針溶液。
1.2.3 Eu3+-CDs熒光探針對TET的檢測向420 μL熒光探針溶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鹽酸四環(huán)素,用去離子水定容至1 mL,并于室溫下振蕩1 min。用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并記錄617 nm 與425 nm 處的熒光強度IF617與IF425,計算兩者的比值IF617/IF425。測定條件:激發(fā)波長為370 nm,檢測波長范圍為390~680 nm,光電倍增管電壓為700V,發(fā)射和激發(fā)的狹縫寬度為5 nm。
通過透射電鏡(TEM)對制得的CDs 進行表征。如圖2A 所示,CDs 呈準球形,且分散良好,平均粒徑為(4.04±0.22) nm。CDs 的高分辨率TEM(圖2A 插圖)呈現(xiàn)出高度平行和有序的晶格條紋,面間距為0.21 nm,證明制得的CDs 具有良好的結晶性[20]。使用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對CDs 的表面官能團進行表征,如圖2B 所示,在3352 cm-1和3 365 cm-1處的譜帶和峰分別歸屬于O—H 和N—H 的伸縮振動[21],處于1540~1730 cm-1范圍的譜帶歸屬于C=O和C=C的伸縮振動[22]。
圖2 CDs的TEM圖(A)和 紅外光譜圖(B)Fig.2 TEM image(A) and FT-IR spectrum(B) of CDs insert A:enlarged TEM image
采用X 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對CDs 的元素含量進行分析。如圖3A 所示,制備的CDs 主要包含C(65.37%)、N(2.53%)和O(32.10%)3 種元素。在CDs 的C1s 譜圖(圖3B)上,有3 個結合能分別為288.4、286.3、284.7 eV的主峰,說明CDs表面存在C—C/C=C、C—O、C=O/C=N等基團。N1s譜圖(圖3C)位于399.71 eV 的主峰說明了C—N 等基團的存在。O1s 光譜(圖3D)位于532.52 eV 的主峰,表明所制備的CDs表面存在 C=O等基團[23]。XPS結果和FT-IR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表明合成的CDs表面富含氨基、羥基、羧基等親水基團,因此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
圖3 CDs的XPS的全譜圖(A)以及高分辨C1s譜圖(B),高分辨N1s譜圖(C),高分辨O1s譜圖(D)Fig.3 The XPS survey spectrum(A) and high-resolution C1s spectrum(B),high-resolution N1s spectrum(C),high-resolution O1s spectrum(D) of synthesized CDs
采用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考察CDs的光學性能,如圖4所示,CDs在紫外吸收區(qū)呈現(xiàn)出明顯的吸收,可歸因于C=C的π-π*躍遷[24]。當激發(fā)波長為370 nm時,CDs的最大發(fā)射峰位于425 nm處。
圖4 CDs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Abs)、熒光激發(fā)(Ex)和熒光發(fā)射光譜(Em)Fig.4 UV-Vis absorption(Abs),fluorescence excitation(Ex) and emission(Em) spectra of CDs
為提高CDs 熒光探針的靈敏度,對Eu3+的濃度、pH 值和反應時間等實驗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探究了在不同Eu3+濃度(10~100 μmol/L)、不同pH 值(pH 2.0~6.0)、不同反應時間(15~300 s)條件下制備的Eu3+-CDs 探針的熒光性能。結果顯示,IF617/IF425分別在Eu3+溶液濃度70 μmol/L、pH 5.8 時達到最大值(圖5A~B),說明該條件下探針的熒光性能最好,因此后續(xù)選擇在該條件下進行實驗。反應進行90 s時,熒光強度趨于穩(wěn)定(圖5C),此時反應達到平衡。因此確定90 s為最佳反應時間。
圖5 Eu3+濃度(A)、pH值(B)、反應時間(C)對探針熒光強度的影響Fig.5 Effect of Eu3+ concentration(A),pH valve(B) and reaction time(C) on prob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在優(yōu)化實驗條件下,以阿奇霉素(AZM)、紅霉素(EM)、氟苯尼考(FF)、阿莫西林(AML)、硫酸新霉素(NEO)、硫酸卡那霉素(KM)、氨芐西林(AMP)、硫酸鏈霉素(STR)、頭孢曲松鈉(CTR)、組氨酸(His)、絲氨酸(Ser)、半胱氨酸(Cys)、天冬氨酸(Asp)、賴氨酸(Lys)、苯丙氨酸(Phe)、葡萄糖(Glu)、乳糖(Lac)和半乳糖(Gal)等抗生素以及常見的陽離子(Na+、K+、Ca2+、Zn2+、Mg2+、Ni2+、Mn2+、Hg2+、Co2+、Cu2+、Fe3+、Cr3+、Al3+)和陰離子(Cl-、SO2-4、Ac-、NO-3、CO2-3)為干擾離子,各抗生素及干擾離子的濃度均為100 μmol/L,考察了Eu3+-CDs 熒光探針對鹽酸四環(huán)素的選擇性。如圖6 所示,Eu3+-CDs熒光探針僅對鹽酸四環(huán)素產生比較顯著的熒光強度比信號,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選擇性。
圖6 不同抗生素、陰陽離子對Eu3+-CDs熒光強度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different anions and cations 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Eu3+-CDs
隨著鹽酸四環(huán)素濃度的升高,425 nm 處CDs 的熒光逐漸減弱,而由于越來越多的鹽酸四環(huán)素與Eu3+螯合形成配合物,使得617 nm 處的熒光逐漸增強(圖7A)。在鹽酸四環(huán)素濃度(c,μmol/L)10~100μmol/L 范圍內,IF617/IF425與鹽酸四環(huán)素濃度呈現(xiàn)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方程為IF617/IF425=0.01561c(μmol/L) +0.05081(圖7B),相關系數(shù)r2=0.9926。根據(jù)3δ/S(δ為7次空白樣品檢測結果的標準偏差,S為線性方程的斜率)計算,得到方法的檢出限為5.09 μmol/L。
圖7 不同濃度鹽酸四環(huán)素的熒光強度(A) 和熒光強度比(IF617/IF425)與鹽酸四環(huán)素濃度的線性擬合結果(B)Fig.7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or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ET(A) and fitting curve of IF617/IF425 vs. TET concentration(B)
將本方法與已有的測定TET 的方法進行對比,如表1 所示。結果表明,本文所構建的熒光探針在檢測TET時具有較寬的線性范圍及較低的檢出限,檢測性能良好。
表1 不同TET檢測方法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TET
考察了Eu3+、Eu3+-TET 和TET 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由圖8A 可見,與Eu3+配位后,TET 位于273 nm 和358 nm 處的吸收峰消失,在305 nm 和399 nm 處出現(xiàn)了新的吸收峰,表明Eu3+與TET 發(fā)生相互作用,生成了新物質[30],且該物質隨著TET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617 nm 處出現(xiàn)的熒光峰強度隨著TET濃度的增加而增加。
圖8 Eu3+、Eu3+-TET和TET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A),Eu3+- TET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CDs的激發(fā)光譜(B),CDs和 Eu3+-CDs-TET的熒光壽命曲線(C)Fig.8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Eu3+,Eu3+- TET and TET(A),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Eu3+- TET an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a of CDs(B),fluorescence lifetime curves of CDs and Eu3+-CDs-TET(C)
從Eu3+-TET 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CDs 的熒光激發(fā)光譜(圖8B)圖可觀察到,兩者存在部分重疊,熒光猝滅現(xiàn)象符合“內濾效應”[31-32]。另外,測定了CDs及添加70 μmol/L 鹽酸四環(huán)素后Eu3+-CDs溶液的熒光壽命,其熒光衰減曲線如圖8C 所示。熒光壽命測定結果(表2)顯示,Eu3+-CDs 探針與TET 結合前后的熒光壽命分別為2.84 ns和2.33 ns,變化不大,推測TET對CDs的熒光猝滅效應可能由靜態(tài)猝滅導致[33]。因此,TET 對CDs 的猝滅是內濾效應和靜態(tài)猝滅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導致425 nm 處的熒光峰強度隨著TET濃度的增加而降低。
表2 Eu3+-CDs和Eu3+-CDs-TET的熒光壽命結果Table 2 Fluorescence lifetime result of Eu3+-CDs and Eu3+-CDs-TET
為了驗證方法的實用性,對空白豬肉樣品分別進行10.00、30.00、50.00 μmol/L 3 個水平的加標回收實驗,每個樣品平行測定3 次,結果如表3 所示。所得加標回收率為102%~110% ,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20%~2.4%。結果表明該方法用于肉類中鹽酸四環(huán)素的檢測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表3 豬肉樣品中鹽酸四環(huán)素的加標回收率和相對標準偏差Table 3 Recoveries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ET in spiked pork samples
以橙皮為原料制備的碳量子點和銪離子為熒光基團,構建了雙發(fā)射比率型熒光探針(Eu3+-CDs)對鹽酸四環(huán)素含量進行檢測。在10~100 μmol/L濃度范圍內,鹽酸四環(huán)素的檢出限為5.09 μmol/L。該方法成功用于豬肉中鹽酸四環(huán)素含量的檢測,加標回收率為102%~110%,相對標準偏差小于3.0%。該方法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強、制備方法簡單、綠色環(huán)保、便于推廣等優(yōu)點,在肉類抗生素的檢測方面具有較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