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沂新中學 張在蓮
初中階段,也是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打好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教育者要重視教學策略的研究,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本文將以初中歷史教學為出發(fā)點,深度探討如何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一門涵蓋范圍十分廣泛的學科,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可以了解古今中外各種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的產(chǎn)生、發(fā)展以及演變過程。可以說,學習歷史,就是在認識世界,了解人類。由此看來,歷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作為歷史教師,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在開始學習歷史時就愛上歷史,對這一門學科產(chǎn)生比較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更加專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不急著向學生講一些比較詳細的內容,可以先介紹整本書或某個單元的框架,讓學生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來將會接觸什么樣的內容。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的時候,我們會從史前時期開始,再到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后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歷史框架,學生對于深入了解框架中每一個具體時期的具體要素就會有更加強烈的欲望。因為框架中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要想深入研究,就必須不斷探索。學生一旦被激起了求知欲,他們就會更加愿意主動預習新知,在課堂上也會認真聽講,課后積極鉆研。
2.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來維護,它不但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更有激情,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課堂中去,專注于學習。對于歷史教師來說,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幫助教師獲得更多的課堂反饋,從而通過積極的課堂反饋來深入自己的教學研究,為學生設計出更加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案與課堂環(huán)境。營造良好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課堂上多提問,讓學生積極踴躍地發(fā)表自己對于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相互之間還可以對對方的回答作出評價,從而共同總結出最合理的答案。(2)將一些案例用更加生動的方式進行講解,使學生像聽故事一樣學習某一歷史事件,這樣有助于他們在課堂上就完成即時記憶。(3)多給學生一些小組討論以及靈活作業(yè)的時間,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以統(tǒng)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的教學為例。抗日戰(zhàn)爭主要可以分為國民黨的正面抗戰(zhàn)以及共產(chǎn)黨的敵后抗戰(zhàn),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小組分工,在課堂上允許小組之間展開討論,然后挑選幾個小組上臺發(fā)言展示。通過這種小組討論的方式,各種各樣的討論結果都得到了表現(xiàn)的機會,這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1.還原歷史場景。
學習任何一門知識,如果僅靠記住課本上的知識點,而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想象與整理,是很難有所進步的。學習歷史也是如此。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本內容,同時還要出于對他們后續(xù)學習的考慮,用合理的方式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幫助學生擁有更好的歷史學習體驗。還原場景,在不同的場景中感受歷史的魅力,不僅能夠強化學生記住關鍵信息的能力,還可以讓課堂上的一些互動更加生動有趣。以統(tǒng)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工業(yè)革命和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興起》的教學為例。學習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一定少不了的一個關鍵性人物就是馬克思。歷史教師在講述馬克思的一生時,要詳細介紹他的人生經(jīng)歷,并且將這些經(jīng)歷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點一點地揭示共產(chǎn)主義思想從產(chǎn)生到成熟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馬克思的一生拆分成一個一個關鍵性的場景,通過歷史場景還原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演繹。學生通過對人物性格的了解、相關經(jīng)歷的描述,自己總結出一些動作與臺詞,然后再展示給其他同學。這種還原歷史場景的方式,用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與歷史人物接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讓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掌握了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2.讓學生進入歷史氛圍中學習。
人在學習時,學習氛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氛圍能夠促使一個人不斷向更加深入且專注的方向發(fā)展。以統(tǒng)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的教學為例。學習明清歷史,首先就需要了解明清時期的時代背景:政權如何產(chǎn)生、皇權如何鞏固等。當學生初步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會對接下去要學習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的發(fā)展狀況以及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有更加深入的體會。總而言之,不管學生學習到了哪一部分內容,教師都要盡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能夠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1.用合適的方法強化學生記憶。
歷史作為一門文科,有許多內容需要學生記憶,其中包括一連串的時間線、各種各樣的戰(zhàn)爭以及朝代更替的過程,甚至有關不同歷史人物的評價等。需要記憶的東西越多,學生就越會覺得枯燥乏味。這種強行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不利于關鍵信息在人腦中的留存,同時也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會讓他們覺得學習歷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從而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在記憶和背誦上面,長此以往,歷史成績也就得不到提高,甚至一落千丈。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必須采取合適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記憶,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其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以統(tǒng)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走向和平發(fā)展的世界》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相較于前幾個單元來說更加寬泛,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背誦記憶的時候,可以先提取一些關鍵詞,比如聯(lián)合國,與其有關的詞語有構建、和平、安理會、經(jīng)濟全球化等。首先了解這些詞匯所蘊含的意義,再由詞匯向外延伸,不斷拓展相關內容。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掌握比較關鍵的幾個記憶點。在分析聯(lián)合國的時候抓住關鍵信息,就不會脫離主題。
2.在課堂上不斷夯實鞏固。
學習歷史少不了課后的反復記憶與背誦,所以課堂上四十五分鐘的專注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對于很多知識點,如果在第一次學習的時候就能夠掌握,就能夠為課后的復習減輕壓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這幾種方法加深學生理解:第一,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先為學生搭好課文的基本框架,從框架出發(fā)不斷地去擴充內部的細節(jié),這樣的整體學習法能夠讓學生厘清邏輯,在背誦記憶的時候按照邏輯回憶內容。第二,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范圍的背誦活動,隨機抽取一位同學對所學內容進行限時記憶。在這樣緊張有壓迫感的環(huán)境之下,學生的記憶能力會不斷提升。同時,他們在背誦時會有老師、同學進行監(jiān)督,對出現(xiàn)的錯誤印象更加深刻,之后也能夠及時改正。第三,課堂上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記憶,這樣,學生在課后自己復習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下去。這樣更加高效的記憶方式對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來說尤其重要。這樣做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讓學生學習歷史更加輕松。
以上三點策略,分別論述了課堂上良好氛圍的營造、學生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以及如何鞏固所學知識點。這三點策略,為教師后續(xù)安排教學做了十分詳細的分析,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在歷史的世界不斷深入拓展,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教師也要不斷改進教育方式,爭取打造更加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