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fā)式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還能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啟發(fā)式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本文從實際教學出發(fā),深入分析啟發(fā)式提問教學讓語文課堂展現(xiàn)出的魅力。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它通過模擬真實或想象的場景,讓學生深入理解和體會文本內容,進而強化對文本思想和情感的把握。
以《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描述的是哪個地方的小學嗎?你們能說說這所小學有哪些特點嗎?”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輕松而富有探究氛圍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為后續(xù)的深入探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繼續(xù)提問:“你們覺得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他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這樣的啟發(fā)式提問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與文本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文本所描述的場景和人物的形象,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和互動,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與啟發(fā)式課堂提問的結合,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的知識,還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他們會對文本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刻地理解,還能學會如何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二、問題引導,強化文本理解
問題引導法是一種實效性的教學策略,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強化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以《金色的草地》一課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提出具有啟發(fā)性和針對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關注文本的核心內容。例如,教師提問:“你們知道草地通常是什么樣的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對草地的常規(guī)認知,為后續(xù)的文本學習做鋪墊。接著,教師提出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你們知道有‘金色的草地’這樣的說法嗎?”這一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探究文本的欲望。其次,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最后,教師在學生分享討論結果時,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指導,并進行有針對性地點評,指出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進一步的思考方向。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尊重,還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內容,提升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問題引導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小組討論,增強學習信心
小組討論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它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展開討論和交流,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增強學習信心。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在互相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而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
以《小英雄雨來》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運用小組討論法,讓學生在探究和討論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英雄,并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接著,教師提出問題:“雨來為什么被稱為小英雄?”這個問題不僅緊扣文本主題,而且富有啟發(fā)性,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內容。隨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圍繞“雨來在故事中做了哪些英勇的事?雨來的故事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你認為雨來身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品質?”等問題展開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的代表上臺分享討論結果,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補充或提問,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通過分享和交流,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還學會了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拓展了思維廣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討論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增強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更多地運用這種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四、個案分析,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個案分析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通過深入剖析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和分析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以《桂花雨》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運用個案分析法時,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基調。接著,教師會選取一個或多個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個案進行深入剖析。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對桂花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并對文中描寫桂花的句子和段落進行個案分析,讓學生理解桂花的美麗和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桂花雨對作者的意義,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在進行個案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討論。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通過個案分析法的應用,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在分析個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如何提取關鍵信息、如何分析問題的本質和如何提出解決方案。這些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對《桂花雨》的個案分析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們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個案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啟發(fā)式課堂提問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積極運用這種教學方式,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鼓勵他們表達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開放且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盧錦雄(隴南市西和縣何壩鎮(zhèn)黃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