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平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 河北 承德 068466)
塞罕壩地區(qū)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區(qū),橫跨內(nèi)蒙古草原東南邊與陰山山脈大興安嶺余脈交界處,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兩季較短,冬季漫長,晝夜溫差較大,一般全年降水量在452.36 mm,平均氣溫為-1.5 ℃[1]。該地區(qū)北方氣候特征明顯,可以選擇種植油松,提升四季常青景觀效果。
油松大苗選苗工作,要結(jié)合塞罕壩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及土壤地質(zhì)條件,首先要求外觀規(guī)格統(tǒng)一,具有較好的樹形標準,要選擇根系發(fā)達、主干挺直、枝葉繁茂的樹種;其次要保證樹種沒有受到病蟲害侵害的樹苗。起苗前對選好的苗株標號,修剪死枝枯葉,保證樹形整齊、優(yōu)美。
2.1 準備工作。起苗重點要確保土坨完整,選擇土層深厚、不易散坨、雜質(zhì)及石礫少、肥力較強的土壤。起苗前檢查土壤水分,持水量控制在45%~55%易于成坨,若是山地起苗,要避開大石塊,避免出現(xiàn)散坨或偏坨現(xiàn)象。
2.2 起苗。①起苗土坨需要根據(jù)選苗的大小來計算,為了提升油松樹苗成活率,需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盡量增大土坨規(guī)格,可以選擇15 cm ×15 cm ×20 cm 規(guī)格起挖。②根據(jù)土坨規(guī)格進行剪根操作,開挖時要從土坨外圍開始向下直挖20 cm,再向土坨方向斜挖,保證土坨整體呈螺旋狀,上寬下窄,土坨外如直徑>1 cm的根系,需要輕輕剪斷,不要用力拉扯造成散坨裂根,整個起苗操作不能推、扳,以保護土坨及根系。③為了保證土坨完整性、降低根系失水率,需要對土坨進行捆綁,土坨開挖到螺旋狀底部時,如果與原土壤仍連接,需要人工采用支桿慢慢傾斜主干,并配合其他工人將連接處鏟斷。土坨完整取出后用草繩進行纏繞捆綁,每完成一圈纏繞后將草繩繞至根莖以90°進行捆綁,然后再進行下一圈纏繞,持續(xù)以上操作6~8 圈,再滾動土坨水平纏繞3 ~5 圈,在根莖處將繩頭打結(jié)。如果土坨的土壤比較松軟,捆綁的密度可以小一些;如果土壤較硬,而且土坨體積較大,捆綁密度可以大一些,避免運輸過程松散斷開。
2.3 運輸。運輸盡量選擇夜間或陰天,運輸時間盡量控制在24 h 以內(nèi),保證土坨含水量,裝車要依據(jù)苗株標號按照順序排列,過程要輕,避免枝葉相互碰撞發(fā)生斷裂,全部裝車完畢后用草簾遮蓋,避免太陽直射。運輸期間,間隔3 ~4 h 進行1 次噴水操作。運送到指定地點后卸車搬運,如果油松苗木直徑>5 m,采用吊車調(diào)運,將裝油松的木箱用鋼筋捆綁,在木箱頂端20 ~30 cm 處安裝鋼索,起重機吊鉤勾住鋼索進行起吊,保證吊鉤平穩(wěn);如果直徑在3.5 ~5 m,應用滑板車調(diào)運,用木桿固定樹苗,并鋪設(shè)木板方便裝運;如果直徑<3.5 m,可直接進行人工搬運[2]。
3.1 時間選擇。結(jié)合塞罕壩地區(qū)春季較短的氣候特征,油松大苗移植最佳月份為春季的3 月中旬~4 月上旬,也可以選擇在雨季7 月中旬~8 月中旬,或者秋季10 月中旬~10 月下旬。油松新梢生長旺盛期不能進行移植,否則會導致樹體缺水,影響大苗成活率。
3.2 栽植苗木技術(shù)。①移植前45 d 應做好土壤翻耕、消毒及施肥工作,先檢查播種田塊土壤情況,選擇肥力較好、通透性強的土壤,要做到無硬塊石子、無雜草種子、無病菌。選好后先上基肥,充分攪拌后均勻鋪灑,多次深翻。再施用硫酸亞鐵顆粒60 kg/hm2進行土壤消毒,配合施用5%辛硫磷顆粒60 kg/hm2進行蟲害防治。②處理好土壤后,開挖栽植坑,坑徑大于土坨20 cm,保持苗木垂直地面90°,然后開始填土操作,填土過程要分層,每一層都需踏實,保證苗木土坨與栽植坑土壤緊密結(jié)合,種植深度要求土坨地表與栽植坑周圍齊平。待完全填平后,需要搭設(shè)蓄水圍堰,其儲水深度以20 cm 左右為宜,距離栽植區(qū)不易過遠,以免影響后期澆水。③栽植好苗木后對油松主干架設(shè)三腳架,起到固定作用,為了提升美觀程度,市政園林工程要保證三腳架規(guī)格型號一致。栽植后選擇黃昏期間澆透水1 次,并在栽植的第10 d 進行澆第2 次透水,間隔10 d 澆水1 次,直至3 個月后停止?jié)菜?。如遇大風暴雨天氣,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栽植坑有裂縫或洼窩現(xiàn)象,及時扶正并用碎土將沉陷和洼窩的部分填實,并踩實土壤。
4.1 整形修剪。油松大苗移植后,要根據(jù)天氣、環(huán)境及具體需求進行整形修剪。去除冗枝、病蟲侵害枝葉,調(diào)整枝葉疏密程度,保證陽光照射充足。結(jié)合油松生長特征,整形修剪時要保留頂端優(yōu)勢的枝葉,維持其塔狀樹形。如果園藝需求性高,可以利用拉枝及摘心等技術(shù)塑造苗木的藝術(shù)形態(tài)。
4.2 水肥管理。油松幼苗耐旱怕澇,雨水季適當減少澆水次數(shù),3 個月后待苗木移植成功后,每2 個月澆水1 次,選用自動噴灌設(shè)備可降低人工成本,自動噴灌時間設(shè)定在30 min 左右。施肥時,高度<3.5 m 的苗木,采用盤供肥效果較好,每年施肥2 ~3 次,施肥量為30 kg/hm2,具體時間應選擇在早春土壤解凍后、春梢生長旺盛期、秋梢生長期;高度>3.5 m 的苗木,每年在生長季采用上述施肥方法1 次即可,再配合根外追肥,追肥工具選擇機動噴霧器效率較高。
4.3 病害防治。河北塞罕壩地區(qū)油松幼苗常見病害為立枯病,發(fā)病初期噴灑38%惡霜嘧銅菌酯800 倍液、41%聚砹·嘧霉胺600 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間隔7 ~10 d 進行1 次。為了提前預防立枯病,用大將軍+門神600 倍稀釋液,以3 L/m2的用量在播種前后對苗床進行澆灌,或用50%多菌靈500 倍液,間隔5 d 噴灑1 次,整個過程要持續(xù)5 個月,待秋季苗木木質(zhì)化完成后結(jié)束噴灑。
4.4 蟲害防治。塞罕壩地區(qū)油松栽培管理需要重點預防紅蜘蛛,發(fā)現(xiàn)葉片顏色變化、葉背受到侵害后要及時摘除蟲葉;如果受侵害葉片較多,需要噴藥處理,噴灑克螨特、速滅殺丁或花蟲凈2 000 倍液,具體換算操作時可滴入4 滴到400 ml 水中,也可以噴灑三氯殺螨醇或樂果1 000 倍液,具體換算操作時可滴入8滴到400 ml 水中,加藥后與水充分攪拌均勻,重點噴灑在葉背部位[3]。
4.5 覆蓋防寒土。塞罕壩地區(qū)冬季比較漫長,最低氣溫可達到-40 ℃左右。因此,需要在霜降前7 d 對苗床進行覆蓋,可以采用紗網(wǎng)或者選用薄棉被,覆土在主干周圍,高度控制在4 ~5 cm,第2 年春季解凍后掃除防寒土,覆土操作不易過早,否則會導致幼苗受熱發(fā)霉。
油松在北方園林綠化中應用效果較好,其植株常綠,生長周期較短,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在種植管理過程中應用科學的栽培和管理技術(shù),注重起苗、吊運及后期養(yǎng)護管理,能夠在提升美觀性的同時降低種植養(yǎng)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