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民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或許有人會認(rèn)為是高適的這首詩《別董大》帶火了董大,實則不然,因為在高適寫這首詩時,董大遠(yuǎn)比高適要更負(fù)盛名。準(zhǔn)確點說,高適是董大的忠實粉絲。
董大原名董庭蘭,乃一名琴師,因為在家族排行老大,所以也被稱為“董大”。董大在音樂上的天賦極高,擅長彈奏七弦琴和篳篥。據(jù)說當(dāng)時愛好樂曲的宰相房琯自從聽了他的曲子后,便日夜思之,于是天天找上門聽琴。
在入駐宰相府后,董大靠著絕妙的琴技聲名鵲起??珊镁安婚L,后因房琯受牽連被貶,董大也隨之流落江湖。
就在董大流浪到睢陽時,遇到好友高適。那時的高適,雖胸懷大志,卻不得志。但不管如何,故友重逢,自然要暢飲一番,聊訴衷腸。兩人推杯問盞,酒足飯飽,到了該買單的時候,高適提出賦詩一首為董大送別,于是就有了這首《別董大》。
其實,大多數(shù)人只會背誦這首詩的上半部分,因為下半部分被后人分剝成了《別董大·其二》:“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讀完這下半部分,感慨之余,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竟是高適的一首直白的“蹭飯”詩,且蹭得心安理得。
此詩一成,董庭蘭被高適的坦誠感動,借著酒氣手一揮,大氣地吼道:“好兄弟盡管放心,這頓飯我買單!”
當(dāng)然,這只是一個打趣,在唐朝中前期,游俠風(fēng)盛行,尤其是文人,他們對錢財有著比較坦蕩的價值觀,能為了朋友揮金如土。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盛世的一種客觀體現(xiàn),許多有才有識之士不貪慕錢財,只想著經(jīng)邦濟(jì)世,讓國與家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