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霞
摘 要|心理魔法壺是以主題系列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繪畫療法,來訪者跟著咨詢師的指導(dǎo)語,依次畫出六幅圖畫,這些圖畫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會把來訪者深層次的、應(yīng)對變化的心理行為模式投射在圖畫中;圖畫完成后,來訪者需要編一個故事,通過這種形式讓來訪者進一步看清自己面對困境時的情緒反應(yīng)、心態(tài)和行為模式。咨詢師依據(jù)畫作,引導(dǎo)來訪者深層次地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進行自我體驗,提升其自我認知能力,從而解決來訪者的困擾,促進其個人成長。
關(guān)鍵詞|大學(xué)生;心理咨詢;心理魔法壺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心理魔法壺的來源及原理
心理魔法壺是一種繪畫療法,源自日本的圖畫技術(shù),最早由日本梅花女子大學(xué)現(xiàn)代人間學(xué)研究科的杉岡津岐子提出,后經(jīng)國內(nèi)學(xué)者、華東師范大學(xué)嚴(yán)文華教授整理并引入中國,主要用來揭示人們應(yīng)對困境的心理行為模式。
精神分析流派的潛意識理論認為,潛意識有三種成分:第一種是我們尚未發(fā)掘的能量;第二種是過去生活中積淀下來的經(jīng)驗、挫折與創(chuàng)傷;第三種是我們生命的原動力,即欲望、沖突與追求。這樣的潛意識雖然不為人們所覺察,但卻支配著人的一生。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藝術(shù)特別是繪畫藝術(shù),可以把潛意識和前意識喚醒,并通過喚醒它們使患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療愈和升華。同時,弗洛伊德還提出,一個人個性結(jié)構(gòu)的主要部分和真實特征都存在于其潛意識中,通過回答明確且能意識到的問題,很難流露隱藏在內(nèi)心的真實狀況。而當(dāng)人面對一種不明確的刺激情景時,常常會無意識地把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欲望、動機、觀念“泄露”出來,即投射原理。
心理魔法壺主題系列圖畫,就是以無確定意義(非結(jié)構(gòu)化)的刺激情境為引導(dǎo),引起來訪者的想象或幻想,使其隱藏在潛意識中的動機、情緒、愿望、焦慮、沖突、價值觀等泄露出來,或者說是不自覺地投射出來,以此來探索來訪者的心理行為模式,挖掘來訪者的潛能,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實現(xiàn)個人成長。
2 心理魔法壺的操作方法及分析
心理魔法壺是系列圖畫,跟著咨詢師的指導(dǎo)語,來訪者會依次畫出六幅圖畫,這些圖畫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來訪者會把自己深層次的、應(yīng)對變化的行為模式投射在圖畫中;圖畫完成后,作畫者需要編一個故事,用語言再次把自己內(nèi)心的潛意識投射出來。雙重的投射和刺激讓來訪者更有可能看清自己的行為模式,更好地了解自己,接收圖畫中所給出的信息,決定自己接下來的行為。
2.1 指導(dǎo)語
第一幅畫:請先畫邊框,邊框離紙張邊緣1cm,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現(xiàn)在請想象這個場景:你走在一條路上,突然出現(xiàn)一個魔法師,他抓住了你并把你放進一個有魔法的壺里,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二幅畫:請先畫邊框,邊框離紙張邊緣1cm,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現(xiàn)在請想象這個場景:你在這個壺中待了一天一夜,你不覺得渴,也不覺得餓,這時你有怎樣的感受?你在做什么?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三幅畫:請先畫邊框,邊框離紙張邊緣1cm,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現(xiàn)在請想象這個場景:不知過了多久,陽光照了進來,這時你有怎樣的感受?你在做什么?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四幅畫:請先畫邊框,邊框離紙張邊緣1cm,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現(xiàn)在請想象這個場景:一年過去了,這時你有怎樣的感受?你在做什么?請畫出這個場景。
第五幅畫:請從里向外畫圈,直到你感覺舒服為止。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第六幅畫:請從外向里畫圈,直到你感覺舒服為止。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2.2 畫作分析
第一幅畫代表人在遇到意外、危險等緊急情況時的本能反應(yīng),包括情緒反應(yīng)和行為反應(yīng)。如被抓進壺里的人是欣喜奇遇,好奇探索,還是害怕退縮,不知所措,或是攻擊魔法師,憤怒反抗。
第二幅畫代表人在遇到意外、危險等緊急情況時的應(yīng)對模式,可以反映出來訪者在短期壓力或困境中能否積極利用資源應(yīng)對困境。如被抓進壺里的人是欣賞壺中的奇妙幻境,進行夢幻旅行,還是無所事事在壺中睡覺。
第三幅畫代表人對希望的看法,通過這幅畫可以反映出來訪者面對壓力或困境時看到希望的反應(yīng)。有的來訪者會利用各種資源自救,如借著陽光練成絕世武功,飛到壺外;有的來訪者則希望通過借助外界的力量獲救,如想象外星人來救自己;有的來訪者消極等待,什么都不想做。
第四幅畫代表人面對長時間人生困境時的應(yīng)對模式,通過這幅畫可以反映出來訪者面對長期壓力或困境時的反應(yīng)。一般會呈現(xiàn)以下四種模式。
(1)建設(shè)性地突破困境,即在不破壞魔法壺的情況下逃離。如練成絕世武功自己飛出去或被天使救出等。這種類型的來訪者在面對壓力時會盡快讓生活正?;?,不會被壓力和挫折困住。
(2)建設(shè)性地與困境共存,如安然待在壺中,建設(shè)起自己的一片天地。這類來訪者適應(yīng)能力強,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可以積極生存,但缺乏打破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3)破壞性地突破困境,如運用工具將魔法壺打破逃出來。這種類型的來訪者有突破困境的勇氣和決心,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攻擊性,會為走出困境想盡一切辦法。
(4)破壞性地與環(huán)境共生,如在魔法壺中無限期地等待,直至死去,或情緒低落、煩悶等。這種類型的來訪者在困境中比較消極,可能會為消極情緒所累。
第五幅畫和第六幅畫是結(jié)束活動,起處理情緒的作用。第五幅畫讓畫者從繪畫的世界中走出來,回歸現(xiàn)實。第六幅畫是回歸自我,結(jié)束繪畫活動。
2.3 案例展示
第五幅畫和第六幅畫不展示。
案例1:來訪者畫出了自己受魔法師的引誘,進入一個玄幻空間;然后乘著印度飛毯看到了魔法師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覺得人生可以很精彩,值得去探索,值得去努力拼搏一把;由于看了不該看的東西,被陽光照射就灰飛煙滅了;之后漂浮到外太空,頓感宇宙無邊,人很渺小,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煩惱都微不足道,最終與自然合為一體,自己覺得“天人合一”,感到很舒服。
圖1展示心理魔法壺是一名大二女生在咨詢中所作,在這一系列畫面中,來訪者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尤其是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可能會爆發(fā)出出人意料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超脫現(xiàn)實,跳出問題框架解決問題。咨詢中咨詢師借此在這些方面給予來訪者極大的肯定和鼓勵,來訪者也從中獲得了很大的幫助和啟示,看到了自己以往未曾意識到的潛力,重新建立了自信。并且從“天人合一”的境界中體會到: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出生是開始,死亡就是結(jié)束,無須避諱,不必著急。一直以來不時出現(xiàn)的輕生念頭至此終于釋懷,此后不再出現(xiàn)。
案例2:來訪者本來開心地走在路上,結(jié)果突然被一個邪惡的魔法師抓進一把小壺里;掉進壺里后情緒沮喪,不知道該怎么辦,在難過的情緒中睡著了;陽光照進來的時候,來了一個外星人,趕緊向外星人求救,但是語言不同,雞同鴨講,又急又氣;一年以后,來了另外一個外星人,終于把她救出來了,特別開心。
圖2展示的心理魔法壺是一名大一女生在咨詢中所作,從畫中可以反映出來訪者在遇到突發(fā)狀況的時候態(tài)度比較消極,情緒較低落,應(yīng)對困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等待外援,依賴他人的幫助,較少從自己身上找方法和資源,因此,面對長時間的困境時可能消極回避,情緒不穩(wěn)定。據(jù)此,咨詢師對其進行積極引導(dǎo),跟她一起尋找自身的資源,發(fā)揮自己的內(nèi)在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從自己的畫作中來訪者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目前行動力不足的原因,并且找到了讓自己行動起來的力量和方法。
3 使用心理魔法壺的注意事項
心理魔法壺是一種繪畫療法,如何能夠在咨詢過程中使用得當(dāng),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不是所有的來訪者都適合心理魔法壺
心理魔法壺的原理是借助非結(jié)構(gòu)化的刺激情境為引導(dǎo),引起來訪者的想象,使其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性格特征、情緒、心理沖突、應(yīng)激反應(yīng)等不自覺地表露出來,以此使咨訪雙方對來訪者的問題或困擾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并且心理魔法壺還需要來訪者將呈現(xiàn)出來的畫作用言語編故事的形式描述出來,以達到雙重刺激和投射的目的。這就對來訪者的抽象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有一定的要求,如有的來訪者感覺到恐懼,但是在咨詢師多次引導(dǎo)提問之后,來訪者仍不能說出具體恐懼的是什么,只是重復(fù)地說“我就是覺得恐懼”,那么,這一類來訪者就不適合心理魔法壺。相反,有的來訪者會很形象具體的將自己的抑郁情緒形容成“萬千毛毛蟲在啃噬心靈”,這一類來訪者使用心理魔法壺就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3.2 使用心理魔法壺的目的一定要清楚
在心理咨詢中使用心理魔法壺是為咨詢目標(biāo)服務(wù)的,這個方向咨詢師一定要把握準(zhǔn)確。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心理魔法壺尤其適合用于來訪者面對困境不知所措之時,能夠為其指點迷津;自覺個人成長受阻之時,能夠為其指明方向;想要開發(fā)自身潛能之時,能夠為其另辟蹊徑。此時,咨詢師要對來訪者呈現(xiàn)的畫作進行引導(dǎo)性的提問,如“看著這幾幅畫有什么感受呢?”“這些畫對你有什么啟示嗎?是什么呢?”“你最喜歡哪一幅畫,為什么?”等開放式的問題,引導(dǎo)來訪者深層次地去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自我體驗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從而解決困擾,促進個人成長。
3.3 心理咨詢師要正確引導(dǎo)來訪者
在使用心理魔法壺的過程中,有的來訪者可能會說不會畫,畫不出來,此時咨詢師要說明:心理咨詢師不是美術(shù)老師,心理魔法壺畫作不是為了畫的多好看,完全不需要美術(shù)功底,只要跟著咨詢師的指導(dǎo)語把自己想象的場景表達出來即可,后面還有語言講述的部分,不用擔(dān)心,想到什么畫什么就好。還有的來訪者可能會比較抗拒繪畫,如果在咨詢師引導(dǎo)之后來訪者仍有明顯的抗拒情緒,就不要再繼續(xù)進行,更換更適合來訪者的咨詢方法。
3.4 切忌“硬”分析
不論是哪種畫作,咨詢師的分析絕不可替代來訪者的講述,切忌不聽來訪者講述,或是不顧來訪者的意愿去強硬分析。咨詢師須知:畫者才是最懂自己畫的人,要多聽畫者自己描述,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dǎo)畫者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去講解自己的畫作,這樣更有助于畫者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自我體驗也會更加深刻。如此一來,畫者在發(fā)掘自身應(yīng)對模式的過程中更能夠承擔(dān)起自己作為主角的責(zé)任,為自己的問題負責(zé),積極主動地走上自我成長的道路。
4 結(jié)語
一花一天堂,一壺一世界。每位來訪者個性特征、成長經(jīng)歷、咨詢緣由等都不盡相同,在心理魔法壺中呈現(xiàn)出來的世界也是迥然不同的,即便是相似的畫作內(nèi)容,也會有不一樣的故事和經(jīng)歷,每個來訪者在心理魔法壺畫作投射出來的都是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因此,心理魔法壺的運用,在于讓來訪者分享、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讓來訪者自己從畫作中體悟,得到啟示,最終看清楚自己的內(nèi)心和意愿,而不是咨詢師根據(jù)畫作信息簡單的對來訪者下結(jié)論,切忌依據(jù)畫作給來訪者貼標(biāo)簽。大學(xué)生的人格發(fā)展尚未定型,仍有一定的可塑性,咨詢師應(yīng)以畫作為媒介引導(dǎo)來訪者發(fā)掘自身的資源和潛能,協(xié)助來訪者塑造積極樂觀的發(fā)展觀。
(致謝:本文的公開案例獲得來訪者授權(quán)同意,感謝來訪者?。?/p>
參考文獻
[1]嚴(yán)虎,陳晉東.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手冊[M].長沙:中南大學(xué)出版社,2016.
[2]嚴(yán)文華.心理魔法壺[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3]嚴(yán)虎,黃菲.大學(xué)生心理畫[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19.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Magic Pot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Liu Yanxia
Guilin Normal College, Guilin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magic pot is the painting therapy presented by the theme series of pictures. The visitors follow the guidance of the consultant and present six pictures in turn. These pictures are organically linked together, which will project the visitors deep and changing behavior pattern in the picture. Secondly, after the drawing is finished, the visitor needs to make up a story and use language to project his or her inner subconscious again. According to the paintings, the consultant guide the visitor to deeply explore his or her inner world, experience themselves, and improve their self-cognition,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visitor and promote his or her personal growt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magic 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