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穎雯
導(dǎo)語
木棉花是廣州市市花,花開時大多為紅色,如同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也被稱為“英雄花”、深受廣州人喜愛。它象征著廣州蓬勃向上的事業(yè),同時也激勵著人們報效祖國、建設(shè)廣州的豪情壯志。木棉花的花語,主要包括友情、熱情、純潔、勇敢、自信等多個方面,象征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木棉花被視為吉祥物,有著高雅的情趣和詩意的藝術(shù)形象。又一年木棉花開,廣州市西關(guān)外國語學(xué)校的陳振林老師組織學(xué)生撰寫了關(guān)于木棉花的文章,并附上相關(guān)點(diǎn)評,希望大家能通過這些與木棉花的故事,感受其魅力與風(fēng)采。
又是一年木棉花開。
走在公園的小道上,只見兩旁的木棉樹上都開滿了木棉花,原本翠綠的枝葉間多了幾分火紅的點(diǎn)綴,顯得愈發(fā)生機(jī)勃勃。木棉花開得紅紅火火的,是那種很好看的極明艷的火紅,幾片花瓣兒彎成了圓潤的弧度,幾滴露水凝在上面,飽滿而晶瑩。不時有熟透了的木棉花從樹上落下,直直掉到青灰色的地磚上。每每這時,便會有可愛的小朋友跑來把它拾起,如獲至寶般捧在手中,驕傲地拿給爸爸媽媽欣賞,自己也不停地大聲笑著、嚷著。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木棉花開的季節(jié),奶奶都會帶我和弟弟到近郊去撿木棉花,說是要煮湯喝。那時,每逢好天氣,我們便一人挎上一個柳條編的籃子,去撿些漂亮的木棉花回來。我和弟弟總愛比賽,看誰撿到的木棉花又多又好。有時,奶奶會湊過來看我們的成果,然后得意地舉起她撿到的那些又大又漂亮的木棉花。我們不服氣,便又再去撿。在郊外瘋跑半天后該回家了,我們提著滿滿一籃子木棉花滿載而歸?;氐郊液?,我們把木棉花洗干凈,奶奶負(fù)責(zé)煮湯,我和弟弟在一旁眨巴著眼看著。木棉花湯的味道很是清甜,不用加什么調(diào)味料就能讓我們喝得津津有味。
到我們稍大了些,奶奶身體已經(jīng)不太好了,再加上我和弟弟回到了城里念書,便沒再去撿過木棉花。奶奶很喜歡木棉花,于是父親早些年便種了棵木棉樹在奶奶家里的院子里。我和弟弟回去探望她時,總能看見她坐在木棉樹下的躺椅上,曬著太陽,做針線活兒或看書。我們也搬來小凳子坐著,陪她聊天拉家常,聽她講以前革命年代木棉花的故事,那是一個又一個革命者的感人故事。她說,如今的木棉花成了廣州的市花哩,那鮮艷的紅色,就像是用先烈們的鮮血染成的一樣。她講的故事總是那么幾個,翻來覆去地講,可每次聽,我都有不一樣的感觸。我也明白了為什么奶奶對木棉花有如此深的感情——那是一種象征,是崢嶸歲月中回憶的象征,是人與人之間無比親密情誼的象征,是那些熱情的、純潔的、美好品質(zhì)的象征!
再后來,也就在三年前,奶奶去世了,她是在木棉花開得正爛漫的時節(jié)走的。我們把她的骨灰撒在那棵木棉樹下,好讓她最心愛的木棉花能與她作伴。從此,木棉花在我心里又多了一重含義:這是我和奶奶寶貴的回憶。
看著公園里栽滿了木棉樹,看著小孩子們蹦蹦跳跳地拾起木棉花,我心中忽然生出許多感慨。我想,木棉花會將那些美好的品質(zhì)和動人的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
總評:
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明一暗。明線是以木棉花為線,暗線則是以“我”和奶奶之間的特殊情感為線。這情感里,融合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木棉花的情感,那是對崢嶸歲月的回憶,對熱情、純潔美好品質(zhì)的贊美。全篇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
薦評老師:陳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