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軍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摽有梅》是《詩經(jīng)·國風(fēng)·召南》里的一首短詩。召南是哪里呢?說法不一,很有可能是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也就是湖北襄陽一帶。
這首詩說的是什么呢?采梅子。采了梅子有什么用呢?吃。怎么吃呢?是腌成話梅當零食吃,還是磨碎了做成酸梅粉吃?都不是!不論是腌話梅還是做酸梅粉,都需要用到食鹽和白砂糖。可是,在西周時期,食鹽是很珍稀、很昂貴的,是一種戰(zhàn)略資源,重要性不亞于現(xiàn)在的石油,而且純度也不高,有很多雜質(zhì)。糖呢,也只有飴糖,就是粘牙的麥芽糖,沒有白砂糖。所以,古人沒有財力也沒有材料來腌話梅或者做酸梅粉。
那用來做什么呢?嘿嘿,用處可多了。由于梅子是一種天然的酸味果實,是一種唾手可得、不用發(fā)酵的“醋”,人們就拿來給魚肉去腥,給菜調(diào)味,或者煮成酸湯,喝了很開胃。
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場景呢?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寫的是初夏,而且是梅雨時節(jié),因為梅子就是梅雨時節(jié)成熟的。北宋詞人賀鑄的“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也證明了這一點。梅子還有個特點,成熟后很容易掉落,剛才還是果實滿枝丫,風(fēng)一吹就掉得只剩下百分之七十了,雨再一打就掉得只剩下百分之三十了,一覺醒來就差不多掉光了。詩里的“其實七兮”“其實三兮”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呢,采梅子一定要及時,一定要抓緊時間。我的校園里就有好多梅樹,每年都會結(jié)好多梅子,可我每次想去采的時候都沒空,等有空了,梅子就掉光了,只好在地上撿一些沒爛的。把梅子撿回家后,洗干凈,放入茶壺里加水煮開,再加一點兒蜂蜜,酸酸甜甜,香氣撲鼻,可好喝了。
成熟的梅子雖然容易掉落,梅花卻是非常了不起的,它在臘月和早春盛開,天再冷、雪再大也不怕,所以,我國的古人把它列為“四君子”之首,其余的三位君子分別是“蘭”“竹”“菊”。梅花還是“歲寒三友”之一,另外兩位不怕冷的朋友是“松”和“竹”。梅花有好多種顏色,“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說的是白梅,“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fēng)”說的是紅梅,“朝罷東皇放玉鸞,霜羅薄袖綠裙單”說的是綠梅,但黃色的蠟梅并不是梅花哦,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非但不是“兄弟姐妹”,連“遠親”都不是。
你們家的附近有梅樹嗎?結(jié)不結(jié)梅子?如果有,不妨在初夏時節(jié),在不傷害樹的前提下,采幾顆梅子,回家煮一壺茶喝喝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