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芮圖
當趙老師讓我們打開《練習與測試》,我就知道一定要翻到《桂林山水》。果然如此,那么接下來就是抽背了。
但是沒想到,趙老師要自己先背一遍,讓我們當“審查官”。到底是想起帶頭作用還是單純地嚴格要求自己呢?不管怎樣,能檢查自己的老師背書,也算是一樁樂事,大家也都來了勁。
隨著趙老師一聲“桂林山水,作者陳淼”,背誦開始了。大家都低下頭仔細聽著,比平時聽同學朗讀要認真不少。我也一個字一個字地對照,目光隨著筆劃過一行又一行。趙老師的背誦像桂林的水一樣柔和,不過這水中突然騰起兩朵浪花——趙老師把“觀賞”背成了“玩賞”。浪花在平靜的水中尤其明顯,教室里的平靜也被打破——大家都用筆在書上做記號。
趙老師口中似水的聲音繼續(xù)流淌,并沒有受到小浪花的影響,顯然是認真背過的。
水又流了好一會兒,馬上就要到終點。趙老師卻在最后的幾句卡殼了,像水遭到了水壩的阻擋。此時獲得審查權的我們就像找到了破綻,都反用老師的目光看著趙老師,而趙老師向我們笑了笑,似乎在緩解尷尬的氣氛。幸好老師及時想起了下一句,結束了這個小插曲,然后就順利地背完剩下部分。
背完,趙老師看了看背錯的部分(其實也就一個字),解釋道:“你們看看我為么什會背錯?!彪S后,投屏上展示了趙老師手機上的內(nèi)容。“你們看,我背的版本上寫的就是‘玩賞?!?/p>
教師點評:芮圖聽老師背書的時候,享受的是一種獨特感受。說白了,這是享受“審查官”的特權,用她的話說,就是“能檢查自己的老師背書,也算是一樁樂事”。任何一個活動,最為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體驗。她的內(nèi)心都體驗到什么呢?趙老師背的是桂林山水,她就用桂林的水作喻體,表達自a的感受。這個比喻極貼切,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就近取材”。
指導老師:趙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