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鄰
雁西作品《情書之八》
詩人使用語言,用天賜一樣的詞語試圖獲得自身對世界的闡釋。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歌、音樂和繪畫,是藝術所能創(chuàng)造的至高頂峰,亦是人類經(jīng)由這種虛無的方式對宇宙萬物至高的親近和頂禮??杉幢闶怯羞@樣的形式,人類面對宇宙的浩瀚,面對看似簡單而絕不簡單的生命的生生不息,依舊無能為力。但藝術家以其執(zhí)著,不斷沖擊著這個探索的邊緣。藝術家的不斷彷徨求索,即一次次的驗證。雁西作為優(yōu)秀的詩人,由詞語進入繪畫,必然是這種心理渴求不滿足的游移,必然是內(nèi)心生命欲望的無法充分滿足,而嘗試著經(jīng)由另一種藝術,試圖得到一種生命的豐滿完成。語言的表現(xiàn),語言造就和解析的時空和生命之謎,僅僅以詞語的方式和世界的對撞糾纏探尋,在雁西這里似乎不夠,于是有了他的抽象繪畫。
雁西的繪畫,不走所謂的造型一路。造型,是未經(jīng)技術訓練的繪畫者的弱點,但反過來說,對于一個已經(jīng)掌握了另一種藝術造型(詩亦是一種藝術造型)的詩人,他渴望的是表現(xiàn),是超越物象試圖深入某種可能的彰顯。這種表現(xiàn),更直接地對應了畫家的內(nèi)心世界。再者,所謂造型,只是繪畫的一部分。大量的原始巖畫、石刻,兒童繪畫,雖然他們是在試圖完成造型,但是由于技術的缺陷,更可能的是他們的造型表現(xiàn)完全異于職業(yè)畫家眼中的“象”,但那種看似的粗拙、幼稚、不完整,以某種我們以為的不準確,反而強化了繪畫所需要表現(xiàn)出的物的真“象”。
作為詩人,雁西筆下的“象”,必然與他的詩有著千絲萬縷的宿命一樣的隱秘關聯(lián)。讀讀他的《郁孤臺》的前幾行——
賀蘭山頂,郁然孤峙如人
站得最高的時候正是看得最清最遠的時候
也是最郁最孤的時候
他的繪畫,總體來說,冷色調(diào)居多,即便有些許暖色,依舊是統(tǒng)一在冷色調(diào)之中。這首詩中的“郁”和“孤”,是詩人“站得最高的時候”“看得最清最遠的時候”的感受。使用這樣的詞語,詩人有其特別的迷戀,而對于這樣的“郁”和“孤”的顏色選擇也就成為必然。細察雁西的繪畫,其顏色的選擇、某種色的畫面使用量、筆觸的表現(xiàn)方式,都蘊含著作者難以自我遮蔽的意味。這些都可以在雁西繪畫的三個系列中得以見證。
雁西作品(玫瑰之約之一)
“神秘園”“致大?!焙汀懊倒逯s”,這是近年來雁西繪畫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三個系列。世界神秘不可知,因而詩人雁西深陷其間,迷茫而清醒,清醒復而迷茫,循環(huán)往復不已?!吧衩貓@”系列畫面的混沌物象,物象與物象之間的對應、分離、拒斥、糾纏,渴望也冷漠,逃離又復返,存在而又瞬間頓然消逝。對照雁西這些抽象繪畫,我們可以看看趙無極和朱德群的抽象繪畫,會發(fā)現(xiàn)雁西對于具象的排斥走得更遠。我們在趙無極的繪畫中看到混沌的宇宙大地,看到亙古不滅的時空,看到某種超然物外的存在。在朱德群的繪畫中,我們看到清晰的色塊光影幻化的物象迷離痕跡。原本的物象,不過是在畫家眼中的某種消失和再一次的虛無呈現(xiàn)。雁西則是將瞬間所感到的情緒,幾乎是無意識之間,不由自主地宣泄刮擦到畫布上。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到了水墨寫意,畫家有時候會畫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筆意,也即所謂的閑筆。雁西嘗試過水墨寫意,在這里他試圖以油彩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這種表現(xiàn)不是局部的閑筆,雁西嘗試在整個畫面中,以這種近乎無意識的方式,做出一次性的完成。就抽象繪畫來說,雁西的嘗試是決絕的,完全拒斥所謂的物象。即便是一些線條,也僅僅是表現(xiàn)出線條本身,表現(xiàn)出線條在色域里的迅疾行走、滑翔和鋒利的切割。這些繪畫,色彩駁雜多樣,無法統(tǒng)一,各自為陣,形成撞擊割裂的畫面,經(jīng)由那些粗細不同的線條和刮痕,形成了某種不和諧的和諧。色塊的困頓、沉潛,線條的速度和彈性,緊緊迎合著畫家的內(nèi)心節(jié)奏,不假思索地出現(xiàn)在畫面上,構成了畫家對于世界的認知和猜想。
世界是神秘的,也是開放的,因而雁西有了懷抱的展開、接納、融入、共存?!爸麓蠛!毕盗屑词?。如果說雁西的“神秘園”系列是近乎封閉的,是依賴自我內(nèi)心完成的,是向內(nèi)的自我詢問,那么,“致大?!毕盗袆t是開放的。在這些繪畫中,我們看到了透明、動蕩、力量。在畫家的筆下,大海是一種實在,也是一種無形的虛幻。在這些繪畫里,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作為一種物質(zhì)力量的頑強存在,更看到了畫家試圖對于大海的“形”的躲閃和屏蔽。畫家希望我們能夠在他的繪畫中感到大海,而不是看到。在這些海藍的色彩中,大海似乎要出現(xiàn)了,但是畫家迅速進行了調(diào)整,將大海即將會給我們的“形”的感知削弱,而更加強調(diào)大海的無形,大海的另一種更宏大的虛無而堅實的存在。
“玫瑰之約”系列無疑是生命的欲望之作。在“神秘園”和“致大?!敝?,向內(nèi)和向往打開之外,畫家表現(xiàn)的另一面是人的欲望,生命力蓬勃的玫瑰色的情愛。但有意思的是,在這些繪畫里,我們卻很少看到溫情,看到柔婉的線條、色塊,看到黎明和傍晚的夢幻。我們看到的是熱烈、決絕,但這些熱烈和決絕是以斑駁的殘塊和犀利的邊緣構成的色彩交互。其間,有愛有性,有赤裸也有遮蔽,有相互的交織、祈禱,有愛的焚燒,甚至有毀滅。
雁西作品《情書之六》
縱觀雁西的抽象繪畫,我們知道畫家在不斷磨礪嘗試自己的繪畫語言。雁西面對物象表現(xiàn)出的惶惑,要經(jīng)由這種解構之后的抽象繪畫方式,才有可能滿足自己的內(nèi)心渴望。我們知道,從整體上看,20世紀的現(xiàn)代抽象藝術是對西方模擬自然美術傳統(tǒng)的反叛。它反對客觀地描繪自然物象,主張抽象分析和抽象表現(xiàn)。雁西的抽象繪畫,即不以自然物象為基礎的抽象,是以純粹的形式構成,借以表達某種情緒、意念等精神內(nèi)容或美感體驗。雁西在嘗試,在獲得,也在某種漸趨成熟的過程之中。就繪畫藝術本身來說,成熟意味著豐收,意味著生命的停滯,意味著嘗試的結(jié)束。對雁西的抽象繪畫,我更期待的是,永遠的不成熟、不定形,永遠的對于未知的迷戀,永遠的探索和深入。他近年來的“三個系列”,不僅是他抽象繪畫的三個維度,也是這個世界的三個維度:神秘不可解(世界本體),生存之基(水),生命的沖動(愛欲)。
我不知道雁西的抽象繪畫會如何走下去,這三個維度他可能還會進一步畫下去,不斷展開、深入。也可能他還會有其他的探索——這個世界實在是有著無限的可能。但雁西的執(zhí)著篤定,他的文學和美學素養(yǎng),都必然會支撐著他走得更遠、更好。
藝術無限,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