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年時,每天晚上臨睡前,父親必在床前講故事給我們聽,講到我們睡意蒙眬時,我們就說:“爸,我們要睡了,給我們留一點好吃的東西,明天早晨吃?!?/p>
父親總是微笑著點頭答應。于是我們便抱著希望入睡。
到了第二天早晨,醒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們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類的小零食,雖然為數(shù)不多,但必定可以摸到。當我們摸到了父親為我們放在枕下的這些零食時,心里立刻充滿了快樂,覺得生活是如此輕快、順利,又如此光明、愜意。于是,我們嘻嘻哈哈地從床上躍起,又迅速地跑去洗漱,好趕快來享受這些小小的零食。
那時,我們住在小鎮(zhèn)上,那里不像現(xiàn)在的都市這樣繁華,只在離家約四五百尺處,有一家小小的店鋪,那里是專賣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來叫賣清水蘿卜和糖葫蘆的,有時也有賣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這就是父親給我們留在枕下的零食的來源了。假如遇到冬天刮風下雪的壞天氣,小販們多半不會出來,那時父親就必須跑到店鋪去買了。
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別是到了夜晚,經(jīng)常刮著強風。有時下大雪,風雪交加,院中積雪盈尺。即使在這樣的天氣,父親也仍不忽略我們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們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風帽,提著風燈,冒寒出去為我們買零食的樣子。我猜想父親這樣做,可能不僅是因為疼愛我們,而且為了培養(yǎng)我們樂觀的心態(tài)與對世界的信心。
在我的童年里,一直覺得這世界是可愛的,人間是溫暖的,親情是可以信賴的,而希望是一定會達成的。父親當年很守信用地逐天為我們準備一些可愛的小收獲,為我們生命中織入了光明積極的人生觀。
我從不奢望做力所不及的大事,我相信最貼近我的小事。當我心情沮喪而患得患失時,我便開始動手做一件易于成功的小事。那小事的成功,總會很有效地重新鼓起我的活力與勇氣,使我的生活撥云見日而重現(xiàn)光明。當我們企望過多或太遠時,當然會煩惱而無所適從。假如我們關心重視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并勤于拾掇別人視為不值一提的小收獲時,必會感到自己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的意義,每過一天都有一天的快樂。
(選自《羅蘭散文》,有改動)
思考與交流
1.文章的線索是什么?圍繞線索寫了哪些內(nèi)容?
2.文中的父親對孩子們所做的事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選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是什么描寫?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4.父親在我們生命中織入的光明積極的人生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