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油茶產業(yè)是廣西柳州市富民興業(yè)的重要林業(yè)經濟產業(yè),發(fā)展油茶林下復合經營有助于充分利用油茶林地資源,實現(xiàn)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促進林業(yè)增效、林農增收。根據柳州市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實際,從品種選擇、育苗、林地整理、定植、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與貯藏等環(huán)節(jié)介紹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技術,以期推動油茶林下復合經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天門冬;油茶;套種;林下栽培;廣西柳州市
中圖分類號:S567.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8.011
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是符合廣西“油茶+N”復合經營模式的生產實踐,是充分利用油茶林地資源,保障林產品供給多樣化,降低油茶投產前培育成本,實現(xiàn)油茶林地可持續(xù)經營和油茶產業(yè)雙重發(fā)展目標的重要措施。目前,柳州市擁有油茶林面積51 433.33 hm2,大部分油茶林可實施林下套種經濟作物經營模式,林下經濟發(fā)展空間巨大[1]。擴大油茶林下天門冬栽培面積,不僅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更能促進林業(yè)增效、林農增收,推動地方經濟健康快速發(fā)展。
1 天門冬的適生環(huán)境
天門冬,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植物,野生資源廣泛分布于廣西、湖北省、四川省、貴州省等地。天門冬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嚴寒和干旱,生長環(huán)境要求年平均氣溫18~20 ℃、年降水量1 000~1 500 mm,無霜期180 d以上[2]。天門冬是半陰性植物,忌陽光直射,生長環(huán)境需要具備一定的遮陰條件,以夏季遮陰率在60%~70%、春秋季遮陰率在30%~50%為宜[3]。中藥材天門冬即天門冬的干燥塊根,具有養(yǎng)陰潤燥、清肺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內熱消渴、咽干口渴、腰膝酸痛、腸燥便秘等癥狀的治療[4]。天門冬藥用價值高,經濟效益顯著。
柳州市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 ℃,多年平均降水量1 660 mm,是天門冬的適生區(qū)。柳州市油茶林基本處于海拔600 m以下區(qū)域,符合天門冬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柳州市油茶新造林均采用2~3年生大苗,幼林和成林郁閉度一般在0.5~0.8。同時,柳州市油茶林地土壤主要為微酸性、酸性的砂頁巖紅壤土、黃壤土,適宜天門冬生長。綜合來看,柳州市擁有發(fā)展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的自然環(huán)境和林地條件。
2 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技術
2.1 品種選擇
目前,柳州市栽培的天門冬品種主要有桂冬1號(審定編號:桂審藥2016003號)、短梗天門冬和普通種。其中,柳州市大面積栽培的天門冬品種為桂冬1號和普通種。桂冬1號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該品種適應性、抗性強,且產量高。在生產中應盡量栽植桂冬1號,以逐步提高天門冬良種率。
2.2 育苗
天門冬苗木可在通過有關部門審核的苗圃購買,也可自行培育。天門冬育苗方式主要有播種育苗和分根育苗2種。
2.2.1 播種育苗
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播種天門冬,選擇低海拔的平地或緩坡地建育苗地,要求土質疏松、腐殖質含量高、排灌方便。播種前,翻耕土壤,耙細耙平后開深5 cm的播種溝,溝距20~25 cm。按照間距3 cm將天門冬種子播入溝內,用腐熟有機肥覆蓋種子,再覆蓋一層細土,并用稻草覆蓋苗床,以保溫保濕。每667 m2播種量為10 kg。播種后20 d左右即可出苗,出全苗后撤掉稻草,適時澆水及排水,培育1年后即可上山定植。
2.2.2 分根育苗
春季,收獲天門冬時,將塊根上帶有幼芽和小塊根的根頭部分切下,每個切塊上保留1~2個芽頭,在傷口上涂抹一層草木灰,放在陰涼處1 d后即可栽種。在整理好的苗床上開深15 cm的溝,行距30 cm,將切好的根頭按照間距10 cm栽入溝內,覆蓋土壤至與地面平齊。栽后要適時除草、排灌。每隔3個月施1次肥,肥料為稀薄肥料水,即將10 kg腐熟有機肥用50 kg水浸泡2 d,濾出肥水,再加入尿素0.1 kg攪拌溶化,每667 m2施肥量為1 000 kg。天門冬培育1年后即可出圃。
2.3 林地整理
冬季,結合清園進行整地,選擇郁閉度適宜的油茶林地,清理林地上的雜草、灌木,并運出林地。在油茶行間設置種植帶,要求為距離油茶基部兩側50 cm以外的區(qū)域。結合翻耕施入肥料,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機肥1 500 kg、過磷酸鈣50 kg,翻耕深度為30~40 cm,揀出石塊、樹根等雜物,晾曬土壤至熟化。定植前,耙細土壤、整平做畦,畦高20 cm,寬度視油茶行間距而定。整地過程中,注意避免損傷油茶主干及主根,以免影響油茶生長。
2.4 定植
一般在2—3月定植。在畦面上按照株行距40 cm×40 cm或50 cm×50 cm挖穴,將1年生苗木放入穴內,舒展根系后培土至畦面,輕踩后澆1次透水,再覆蓋細土至高于畦面2 cm。每667 m2油茶林地種植1 000~1 200株天門冬。
在油茶新造林套種天門冬時,應在油茶定植完成后立即種植天門冬,以耕代撫,降低油茶幼林經營成本。在定植過程中,尤其要避免損傷油茶幼樹的枝條,以免影響油茶生長。
2.5 補植
定植天門冬20 d后,全面檢查苗木成活率。發(fā)現(xiàn)有枯苗、死苗,農戶應及時拔除并補植。
2.6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主要在定植第1年和第2年進行。利用油茶新造林套種天門冬的林地,可與油茶幼林同時進行松土除草。定植當年,于4月、7月各進行1次松土除草,全面清理林地上的雜草和灌木萌條,并將雜物帶出林地處理;10月進行1次全面松土除草,淺鋤5~7 cm,不可損傷油茶根系和天門冬塊根。定植第2年,在4月、7月、10月與油茶林同時進行松土除草,以免雜草影響天門冬生長。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避免因使用化學除草劑而影響天門冬的品質。
2.7 搭架
天門冬為攀緣性植物,為避免天門冬藤蔓互相纏繞或在油茶樹上攀緣,應在天門冬莖蔓長度在25 cm以上時,在種植行間搭竹架或木架,在距離地面1 m處沿種植行拉設鋼絲,使天門冬藤蔓沿支架攀緣生長,既有利于田間管理,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
2.8 施肥
在定植2個月后,使用液體肥料灌根,促進苗木快速生長,提高苗木抗病蟲害能力。每667 m2施用稀薄肥料水1 200 kg[5]。9—10月,結合除草施1次肥,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機肥1 000 kg+鈣鎂磷肥5 kg。定植第2年,于3月、6月、11月各施肥1次,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機肥1 000 kg+鈣鎂磷肥5 kg。施用固體肥料時,應在種植行間開溝施肥,施肥后覆土,要避免肥料直接接觸天門冬塊根,以免燒根。定植第3年,不施肥,使天門冬盡量以野生狀態(tài)生長,從而提高其商品品質。
2.9 修剪
天門冬生長需要一定的遮陰條件,當油茶林郁閉度超過0.8時,會影響天門冬的生長和產量。此時,應及時對油茶枝條進行修剪,剪除過密枝、病蟲枝、徒長枝,使林分郁閉度保持在0.6~0.8,營造適合天門冬生長的林間環(huán)境。天門冬定植2~3年,下部枝葉可能出現(xiàn)枯萎現(xiàn)象,要及時修剪掉枯枝、枯葉,減少養(yǎng)分消耗。
2.10 病蟲害防治
農戶在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必須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特別是要防止病蟲害擴散蔓延,造成大面積危害,以免影響油茶和天門冬的產量與品質。對于病蟲害,農戶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不論防治油茶病蟲害還是防治天門冬病蟲害,均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最好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林業(yè)防治等方法,以保證油茶和天門冬的安全性和商品品質。必須使用化學農藥時,要嚴格執(zhí)行中藥材規(guī)范化生產的農藥使用標準,有限制地使用部分化學農藥,并嚴格掌握施藥量和施藥時間,減少農藥殘留。同時,在防治油茶病蟲害過程中,要采用精準施藥技術或對天門冬進行物理隔擋,避免藥劑噴灑到天門冬植株上而產生藥害或降低天門冬品質。
2.10.1 病害防治
在天門冬栽培實踐中,病害極少發(fā)生。目前,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主要防治天門冬根腐病。根腐病的發(fā)生原因是林地土壤含水量過高影響天門冬塊根的呼吸作用,導致天門冬爛根,或松土、培土時損傷天門冬塊根導致塊根感染鐮刀菌等病原菌而發(fā)生腐爛。染病后,天門冬會從塊根尾端或受損傷處開始腐爛,并逐漸向根頭蔓延,嚴重時塊根內部呈糨糊狀。隨病情發(fā)展,天門冬地上部分出現(xiàn)莖蔓萎蔫、枯黃等癥狀,直至整株枯死??菟赖闹仓陦K根呈黑色空泡狀。該病害對天門冬生產影響較大,農戶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處置。
根腐病防治措施如下。1)修建排水溝,保證林地日常的排水功能,使林地土壤含水量合理,避免發(fā)生病害。2)在雨季,農戶要經常巡查林地,及時排出積水。3)當天門冬發(fā)生根腐病時,農戶要及時拔除病株,并在根系周圍土壤上撒施生石灰0.5 kg,防止病害蔓延[6];或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對植株噴霧,最好兩種藥劑交替使用,每隔10 d噴1次,連噴2~3次[7]。
2.10.2 蟲害防治
2.10.2.1 紅蜘蛛
紅蜘蛛多在天門冬藤蔓、葉片背面及雜草根際土縫處越冬,春季氣溫回升時出蟄活動,4月上中旬開始為害,5—6月是為害高峰期。該害蟲主要寄生在天門冬葉片背面,以口器刺破葉片表皮吸取汁液。被害葉片主脈兩側出現(xiàn)灰白色斑點,隨著病情加重,葉片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而整片變成灰白色,嚴重時葉片焦枯、脫落。該害蟲體形較小,藏于葉片背面,難以及時被發(fā)現(xiàn),且可通過爬行、吐絲遷移,也可隨風雨、流水遷移,易大面積暴發(fā)。
紅蜘蛛防治措施如下。1)做好冬季清園工作,收集枯枝、雜草、落葉等并燒毀或深埋。2)做好撫育管理,提高天門冬抗性,降低蟲害發(fā)生概率。3)合理選用藥劑,可在害蟲發(fā)生時使用0.3°Bé石硫合劑、3.2%阿維菌素3 000倍液或25%殺蟲脒水劑500倍液噴霧,要交替用藥,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8]?;诩t蜘蛛聚集于葉片背面的特性,在使用藥劑防治時,應改變傳統(tǒng)從上向下或四周噴藥的方式,采用從下向上的噴藥方式,使藥液能夠布滿葉片背面,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10.2.2 短須螨
短須螨多在天門冬藤蔓上或林地土壤中越冬,春季氣溫上升后開始活動,5—6月是蟲害高發(fā)期。該害蟲主要為害天門冬葉片,在葉片背面聚集并啃噬葉肉,并逐漸擴大為害范圍,嚴重發(fā)生時導致葉片枯萎、脫落,影響天門冬的正常生長。該害蟲體形微小,可隨風雨、人員活動擴散到健康植株上。
短須螨防治措施如下。1)做好除草和冬季清林工作,減少害蟲越冬數量。2)發(fā)現(xiàn)害蟲時,農戶要及時摘除被害葉片并銷毀。3)春季天門冬萌發(fā)時,農戶可用0.3°Bé石硫合劑+0.3%洗衣粉配制成藥液,對天門冬和土壤噴霧,殺滅越冬害蟲。4)5—6月,用2%阿維菌素1 000倍液對植株噴霧。
2.11 采收與貯藏
在定植第3年,天門冬基本處于野生狀態(tài),此時期生長量較高,因此可在定植第4~5年采收,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采收時間為9月至翌年3月,要在天門冬萌芽前完成采收工作。采收時,在距離地面7 cm處割斷天門冬藤蔓,帶出種植帶后,挖出塊根;將根頭和小塊根割下,用于育苗,其余部分的塊根需剪掉須根,清洗掉泥土,按大小分級;而后置于沸水中煮至外皮易剝離狀態(tài),撈出浸冷水降溫后,剝掉外皮烘干或曬干。將處理好的天門冬塊根裝入編織袋內,置于陰涼干燥的通風處貯藏。
3 結語
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是“油茶+N”復合經營模式的實踐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林地利用率、實現(xiàn)以短養(yǎng)長、增加林地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柳州市具備發(fā)展油茶林下套種天門冬等中藥材的優(yōu)良條件,大力發(fā)展油茶林下經濟有利于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目標的實現(xiàn)。在生產實踐中,農戶要做好天門冬的撫育管理工作,提高天門冬產量和品質,推動林業(yè)經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覃珩.搭上“工業(yè)快車”跑起來:我市推動油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綜述[N].柳州日報,2023-10-02(1).
[2] 中國科學院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3] 陸善旦,謝保令,蒙愛東.巴戟天 何首烏 天門冬 郁金高產栽培技術[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
[5] 韋樹根,馬小軍,柯芳,等.天門冬新品種藥園天門冬2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1(4):107-108.
[6] 張向軍,庾韋花,蒙平,等.廣西天門冬規(guī)范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3,15(4):295-297.
[7] 劉曉明.天門冬粉壟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農家科技,2020(5):55-56.
[8] 高強.天門冬在桂南地區(qū)種植豐產技術措施[J].吉林農業(yè),2013(6):88.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2-22
作者簡介:羅海鳳(1984—),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yè)技術。E-mail:15001189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