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文
二黃,在鄉(xiāng)下可不是個好詞,與戲曲的“二黃”唱腔一點邊界也不搭。那些辦事不長記性、傻頭傻腦的人,就常常被人稱為二黃。比如黃二明,在那次炸鍋事件發(fā)生之前,就一直被村人稱為二黃。
說來也有些巧合。
黃二明有一次去集鎮(zhèn)上辦點事。去的時候,他走的是街道的里側,看見對面有戶人家在辦喪事。返回的時候,他走的是街道的外側,這當然要經(jīng)過辦喪事人家的門前?;氐郊?,他就對人說:“今天街上有兩戶人家在辦喪事?!敝缹嵡榈娜颂嫠m正,說只有一戶人家在辦喪事,他急了,與人爭執(zhí),一再說:“我去的時候走的是右邊,回來的時候走的也是右邊,不是兩戶人家嗎?”有個喜歡捉弄人的人便假裝贊同黃二明,慫恿他與人打賭。黃二明哪里看得出是圈套,當真與人打賭。打賭的結果是輸了兩包“新華”牌好煙。一旁看熱鬧的人一邊抽著煙,一邊竊竊好笑:“真像一個二黃?!?/p>
時令進入初夏,要開秧門了。黃二明瞧著家里挑秧的竹扁擔快要斷了,便想著去生資門市部買一條回來。他走出家門,經(jīng)過一戶鄰居門前,鄰居笑著問他去哪里,他回了話,鄰居隨即招手讓他站住,對他說:“巧著呢,我也正想去買一擔秧架,你順便幫我買吧。”說著,便掏出錢給黃二明。黃二明來到門市部,向營業(yè)員說要買一條扁擔、一擔秧架。營業(yè)員收了錢,便去倉庫里拿貨。不一會兒,營業(yè)員走了出來,將扁擔和竹片遞給黃二明。農(nóng)村挑秧的秧架是用U字形竹片做的,每只秧架需用兩根竹片,一擔秧架就是四根竹片。黃二明從營業(yè)員手里接過扁擔和竹片,愣了一下,原來營業(yè)員遞給他的是三根竹片。但很快,黃二明的嘴角浮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手里握著扁擔,腋下藏著竹片,做賊似的溜出了門市部。途經(jīng)鄰居門前,鄰居門前正聚集著一群人在說閑話,黃二明便滿臉堆笑走上前去給鄰居送竹片。鄰居見黃二明遞給他兩根竹片,疑惑地問:“我不是讓你給我買一擔秧架嗎,你怎么只給我兩根竹片?”黃二明又是一愣,這回反應過來了,隨口嘀咕出一句話:“我還以為營業(yè)員多給了一根竹片呢。”
幾個圍攏過來的人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其中一個奚落他說:“真是一個二黃?!?/p>
“可不?”有人像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嚷道,“把他的姓名倒過來念,明二黃,明明是個二黃……”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自此,二黃就叫開了。
只是叫叫倒也無妨,偏偏這個二黃總是因多占集體的便宜而遭到人們的一次次斥責。
生產(chǎn)隊在洪湖里布了一道捕魚的竹陣,本著一人為私兩人為公的原則,隊長安排二黃的三叔和他去看守竹陣??词刂耜囀羌钊肆w慕的好差事,輕松不說,還可以不花錢吃捕撈上來的魚。但幾個月下來,生產(chǎn)隊竹陣上的收入明顯低于鄰近的幾個生產(chǎn)隊。
生產(chǎn)隊開大會,二黃成了眾矢之的。
“你個二黃,該不會是把魚當飯吃吧?”
“不然,準是往家里帶了魚。”
“沒準就是賣了魚沒上收入賬。”
二黃幾次想辯解,卻始終說不到節(jié)點上。事件的結果是隊長派人替換了二黃。
但隊長依然很信任二黃,不久,又派他去供銷社為生產(chǎn)隊打柴油,同行的另一人是隊長的堂弟。
這次打油出的問題是事過之后保管員抖出來的。保管員說他接手過秤時只有380斤,但后來他查看發(fā)票時發(fā)現(xiàn)票據(jù)上寫的是400斤,明顯短了20斤。
二黃再一次面對眾人的斥責除了感到委屈,依然有口難辯,因為當時跟保管員辦交接時,是二黃去的。
幾個月后,生產(chǎn)隊為增加副業(yè)收入購進兩百只麻鴨。鴨棚搭在野外,隊長安排二黃和另一個人去放鴨。
一轉(zhuǎn)眼到了年末,盤點副業(yè)收入時,竟不到兩百元錢。
生產(chǎn)隊開大會,一下要炸鍋了。
沒想到二黃霍地一下站了出來,從棉褲兜里摳出一張折疊的煙盒紙,大聲說:“這次的黑鍋我不背了,你們看,我記的這些賬都有日期、有數(shù)量……”
眾人當場一合計,光是隊長一人撿走的鴨蛋就有386個,可是賬上一個蛋也沒有記。還有幾筆在食品所出售鴨蛋的數(shù)目與賬上的記錄也存在一定的出入。
鍋這回真的炸了……
事件的結果是隊長被眾人罷了。二黃正本清源,人們又叫他黃二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