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輝
中考地理試題著重考查地理學科較為基礎且核心的知識以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中考地理復習的時間較為緊張,且地理考試試題難度較大,為了使學生提高初中地理學科的復習效率和地理學科的中考成績,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地理復習。
一、回歸書本,變“厚”為“薄”
在復習過程中,地理學科的教材是我們復習的主要素材和依據(jù)。“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敝锌荚囶}無論材料取自哪里,但落腳點都是教材知識,因此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回歸教材,掌握好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答題的過程之中有理可依。復習時,一方面,我們需要回歸教材,回顧學習過程,細化所學習過的知識并進行查漏補缺;另一方面,需要我們把書本由“厚”變“薄”,提高復習效率,同時規(guī)范自己的答題語言。
比如,在復習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這一節(jié)課時,我們需要回歸教材,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再鞏固一遍,并且在復習的過程中多進行歸納總結(jié),把厚書變成薄書。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簡潔的文字或者形象的圖文概括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典型特征這一重難點知識,并著重把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歸納一些區(qū)域地理的典型特征,以減輕記憶負擔。
二、注重聯(lián)系,構(gòu)建網(wǎng)絡
一些學生雖然對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較為熟悉,在平時的地理習題練習中也能得心應手,但在地理測試中的得分卻不理想。究其原因是這些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忽略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回答問題只答出了較為基礎的層面,并未注意到不同地理知識之間的深層聯(lián)系。這就提醒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在回歸課本的基礎之上注重不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構(gòu)建起較為完整的地理知識網(wǎng)絡,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減輕復習的壓力。
比如,在復習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氣候》這一節(jié)課時,我們不能將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看作是獨立的個體,而是需要認真理解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否則只能夠死記硬背這些知識,且不能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在復習這部分知識時,我們應當借助地理要素、地理事物之間存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著重分析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弄清楚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是如何影響我國的氣候的,以及我國氣候的特征。
三、整理錯題,鞏固成果
完成書本知識的回歸和知識網(wǎng)絡框架的搭建之后,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主要的地理知識,并且也具備了一定的答題能力。為了更好地鞏固復習的成果、提高學習能力,我們還需要整理以往做錯過的題目,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彌補不足,并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發(fā),逐步掌握中考地理試題的命題規(guī)律和解題技巧。
比如,在復習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地形和地勢》這一節(jié)課時,在錯題整理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盲目地對所有做過的有關(guān)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的試題進行分析,但可以從兩方面開展錯題整理。一方面,要及時通過錯題再次復習鞏固其中所涉及的地理基礎知識,如我國的五大地形類型。另一方面,集中整理做錯的題目,并按照題型進行分類,鞏固相關(guān)的知識。在錯題整理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利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復習,如在思維導圖上寫上“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在頭腦中回憶它們的名字,在查漏補缺之中鞏固地理知識。
綜上所述,面臨時間緊、任務重且“量大面寬”的中考地理復習,要多措并舉,才能高效進行記憶,提高復習效率。首先,需要回歸教材,通過細化知識、規(guī)范學習,保障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效果;其次,提高效率還必須要在知識梳理的基礎上搭建知識框架,提升總結(jié)分析能力;最后,要整理錯題,做好鞏固強化訓練,以熟練運用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