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術史視角下的客家民間文學研究*

      2024-06-01 13:31:09鐘俊昆
      贛南師范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民間文學客家人民間故事

      鐘俊昆

      (贛南師范大學 客家研究中心,江西 贛州 341000)

      要推進客家民間文學研究必須對其進行學術史的梳理與總結,[1]基于目前客家民間文學各體裁間研究成果不平衡、理論解釋力較弱的事實,對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對象需有清晰的界定,哪些研究成果適合納入學術史評述中,其研究進程如何、有哪些適用的方法,目前形成哪些主要的研究范式等問題,都應有效地概括與提煉,因此本文對此作出初步闡述。

      一、客家民間文學研究對象的框定

      學術史是對某一領域研究成果的再研究,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則是對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梳理與學術價值判斷??图颐耖g文學研究則需對客家民間文學作品進行界定。界定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其核心要素包括作品本身是否在客家地區(qū)流傳以及是否較長時間流傳。這個界定標準中包括空間地域、時間線性、講述者與講述內容這四個要素。從地域角度來界定,則要求作品流傳于客家地區(qū),當然并不排斥其在非客家地區(qū)同樣流傳,這樣形成了共享性質的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如果僅在客家地區(qū)流傳,則是客家地區(qū)僅有或特有的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從流傳時間來看,則應是概念模糊的“較長時間”,這是基于傳播時間而言,某種程度上也是這樣的作品在較大概率上被客家人所接受、能傳承,這就排除了人為創(chuàng)作的作品或新近作品,以及長時間不在客家地區(qū)流傳,或者已消逝的、在民眾口頭中不再講述的民間文學作品,被排除的這些作品與客家人或客家文化已無多少關聯(lián)。從講述者角度來說,則必須是客家人所講述,或者是認同客家文化的非客家人所講述,但講述的內容必須呈現(xiàn)出一定的客家文化特色;當然,客家人講述的不一定都是客家民間文學作品,非客家人講述的也不一定就是非客家民間文學作品,關鍵是講述人是否認同客家文化或者講述的民間文學作品是否具備較鮮明的客家文化特色。講述的內容必須具有鮮明客家文化特色,這是第四個要素。也有學者從講述者身份、作品特點及作品產(chǎn)生與傳播規(guī)律來界定,認為客家民間文學作品的認定“一是要看它的創(chuàng)作者是不是客家勞動人民;二是要看作品本身是不是具備了客家民間文學作品應有的特點;三是要分析作品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否符合客家民間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盵2]這三個因素有助于界定“客家民間文學”,但也有疏漏處,一是身份符合“客家勞動人民”的講述者所講述的可以是客家民間文學作品,但也可能是別的地域、別的族群的民間文學作品;第二條涉及作品是否符合客家民間文學特點,及第三條作品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是否符合客家民間文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是按照“客家民間文學”的既定標準,再以此來衡量作品是否符合其要求。但此標準是基于“客家民間文學”定義進行的人為設定,由此標準再來反觀作品、定義作品,這本身已陷入概念的循環(huán)論證誤區(qū)中,無法從參照物中來確認。所以,從空間地域、時間線性、講述者及講述內容四個要素來交叉分析、綜述判斷與具體評價,更能框定客家民間文學作品的歸屬范圍,其必備條件是客家地域中流傳,補充條件是客家地域中較長時間流傳。狹義而言,涉及的主要條件是講述者為客家人、講述的內容有客家味,這既是對講述者文化身份的要求,也是對講述語言為客家話的要求,換句話說,客家人以客家話來講述的較長時間在客家地區(qū)流行的民間文學作品必定是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如果從廣義上來說,無論客家人還是非客家人,他們講述的具有客家味的民間文學作品也可以界定為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如果從排除法來理解,非客家地區(qū)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無論講述者的身份是否為客家人,都不能算客家民間文學作品,除非這樣的作品在客家地區(qū)也有較大范圍、較長時間的流傳。以上四要素綜合分析法是判斷客家民間文學與否的重要指標,因此可以將之定義為:客家民間文學是指在客家地區(qū)流傳的、以民眾傳唱或演述為載體并有鮮明客家特色的口頭文學作品,也包括搜集整理成文本形式或影音記錄的民間散文敘事或韻文作品??图颐耖g文學的研究邊界是對其作品及其講述語境的研究,這對客家民間文學學術研究而言也就更好地判斷作為其研究對象的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成果歸屬。

      二、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進程

      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關注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時間維度,這需梳理其研究進程??图颐耖g文學的體裁包括客家神話、故事、傳說、歌謠、諺語、謎語、歇后語等。學界對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目前集中于客家歌謠研究,客家歌謠研究也大多是從音樂學來展開的;此外其他體裁的研究成果委實較少,除客家歌謠有較多專門著作外,其他體裁如客家民間故事、傳說到目前還沒有一本專著,沒有得到系統(tǒng)的研究。歸根結底,客家民間文學起步較晚,它是在對客家文化作歷史學、語言學、民俗學、藝術學、文學(主要是文人創(chuàng)作部分的研究)等多學科研究較為成熟的情況下,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才得到重視的。在這些學科視野下,對客家文化的研究過程中,客家民間文學作品較長時間是作為其他學科研究的資料加以運用的,但很少有專門的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同步成果。北京大學《歌謠周刊》有客家民間文學作品特別是客家歌謠的征集,但并不是很多;中山大學《民俗周刊》上有一些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20多年客家研究沉寂,客家民間文學研究也相應地處于停滯階段。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20世紀80年代海外客家鄉(xiāng)親文化尋根活動的頻繁,客家文化研究隨之活躍,但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在客家源流研究等史學研究的強勢遮蔽下,它始終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研究力量不強,研究成果不多,包括客家人文創(chuàng)作與客家民間文學在內的客家文學研究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閩粵贛客家文學史綱》遲至2003年才得以立項,主持人在梳理客家人文創(chuàng)作成果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不足,曾呼吁應盡快整理傳統(tǒng)民間文學資料。[3]從事民間文學研究的周曉平也曾于2004年提出“要重視對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4]到2010年他仍判斷“客家民間文學是客家文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研究?!盵5]與此同時,2010年《贛南師范學院學報》刊發(fā)了4篇客家民間文學研究專題論文,欄目主持人在分析了客家民間文學自身的口頭創(chuàng)作與傳播能力不足、整理資料少、研究中常與民俗學結合而缺少從文藝學角度專題研究等問題,在肯定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研究價值的基礎上,提出在研究隊伍建設、研究空間拓展、研究視角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期待,認為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整合學術隊伍,以多學科交叉的方法深入推進客家民間文學的學術建設。[6]2011年,福建學者劉大可認識到客家民間文學的價值,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客家口傳文化是前人較少關注的領域,而對閩臺客家口傳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則更是少人問津?!盵7]為此,他還專門作了兩岸客家口傳文化的比較研究。2013年,《贛南師范學院學報》再次刊發(fā)民間文學研究專欄,有關文章分析了客家民間文學研究資料積累少、研究人員少且層次低、研究成果發(fā)表渠道不通暢等制約因素,提出要進行多學科視野的整合與交叉研究。[8]多年來,相對于史學、人類學、藝術學等學科對客家文化研究的豐碩成果而言,客家文學特別是客家民間文學的成果甚為單薄,雖然有學者一直在呼吁要加強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并有一定的進展,但民間文學各體裁之間的研究不平衡現(xiàn)象一直沒有得到改變,成果集中于客家歌謠的研究(有大量專著與論文),而客家神話、民間故事、民間傳說等方面的研究尚未有專著出現(xiàn),專題論文也較少,這種失衡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縱深推進與全面發(fā)展。可喜的是近年來有初步改觀,客家地區(qū)的高校學報等刊物刊發(fā)的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成果有所增加,如《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刊發(fā)四篇有關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研究論文,[9]2021年創(chuàng)刊的《古田干部學院學報》也刊發(fā)了多篇客家民間文學論文,[10]《龍巖學院學報》《三明學院學報》《嘉應學院學報》持續(xù)有客家專題欄目并發(fā)表相關論文,如客家神話研究成果、[11]客家民間文學的影像紀錄等,[12]甚至有客家人聚居的成都市所在《中華文化論壇》也于2020年刊發(fā)了一組這方面的研究成果,[13]從中可以看出客家民間文學及其學術史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三、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方法

      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方法主要由內部研究與外緣研究兩方面組成。一是重點傾向于文藝學研究方法。這是文學的內部研究,含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研究方法,前者注重文學發(fā)展線索的縱向歷史研究,后者則更重視作品的研究,包括作品本身的研究(即內部研究)和作者所涉及的背景、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關系方面的研究(即外緣研究)。

      就客家民間文學研究對象的內部研究而言,主要研究作品本身,如其主題、曲調、結構、語言運用、襯詞運用、韻律、人物塑造、句法特點、修辭特點等,包括主題內涵與藝術特征兩方面;外緣研究則是與作品相關的外部因素的研究,包括作品的田野調查、資料收集與編輯、作品產(chǎn)生的背景(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民間文學作品與民俗文化的關系、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如客家山歌、采茶戲等)的傳承主體、民間文學傳承傳播的性別關系等的研究。

      具體而言,有比較研究法和歷史研究法。民間文學的比較研究法可以借鑒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成類同研究、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

      類同研究方法主要是對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文學現(xiàn)象互相之間進行比較,如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主題、人物特征、形式、結構、表達技巧等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則進行其相同點的歸類,再找出其差異處,最后比較分析其異同產(chǎn)生的原因。對客家民間文學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不同行政區(qū)域下的客家地區(qū)中同類作品的比較,既可以是宏觀的大區(qū)域省級行政區(qū)劃,如贛、閩、粵、川、桂等客家聚居區(qū)的同類客家民間文學的比較,也可以是其中內部各縣市區(qū)的比較,從中可以研究客家民間文學主題類型的分布地圖,或者客家民間文學傳播與變遷的空間地圖。例如江西贛南客家地區(qū)的李文古(有的寫成“李文固”)“三斤狗”故事傳說與廣東梅州客家地區(qū)、臺灣客家地區(qū)的同題傳說有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如何產(chǎn)生及其走向如何,是類同研究的關注重點。

      平行研究方法主要體現(xiàn)為比較研究中的“美國學派”,以問題為核心,就一種或數(shù)種相同的題材或技巧展開比較研究,傾向于文學與其他學科如民俗學、文化學、人類學、哲學等的比較。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客家民間文學為中心,從多學科角度視野與方法出發(fā),對客家民間文學所呈現(xiàn)的各學科特點展開比較研究。

      影響研究主要體現(xiàn)為“法國學派”,對作品之間的影響事實、渠道、條件、路徑、方法及結果等進行研究,找出之間的異同及產(chǎn)生原因,對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的影響與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實際異同進行分析為主,看出其中影響因素的吸收與因創(chuàng)新而產(chǎn)生的不同之處。對客家民間文學而言,更重要的是找出其影響關系及其原因,如廣東梅州的歌仙劉三妹傳說,何以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變成了歌仙劉三姐傳說,這就是影響研究所要關注的重點。

      歷史研究法主要是以影響研究結果為基礎,上溯到其歷史發(fā)展,探討客家民間文學是如何隨著客家人的遷移將民間文化藝術帶往他處,而又在當?shù)厣鐣?、人文、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受當?shù)貐^(qū)域文化的影響,吸收或融合當?shù)匚幕?進而產(chǎn)生出富有特色的客家民間文學作品,探討客家民間文學的歷史發(fā)展進程,這對客家民間文學的源流研究與風格研究更有針對性,以此為基礎再構筑客家民間文學史。

      客家民間文學的外緣研究主要是從文藝學之外的其他學科方法的介入并取得相關成果,下文結合研究范式作出梳理。此外,非常重要的一個面向是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研究。關于客家民間文學研究進行再研究的成果本來就很少,難得的是有學者作了史料梳理,描畫出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線條。如王焰安對廣東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從中山大學《民俗周刊》等史料出發(fā),歸納概括了有關學者對20世紀上半葉廣東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認為這方面的成績“主要體現(xiàn)在對客家民間故事、傳說、客家民間歌謠有關本體問題及客家民間文學作品的輯錄、客家民間文學演唱者和講述者的記述等方面”,[14]并對廣東學者對客家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資料的輯錄及研究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20世紀上半葉,既發(fā)表有一批廣東客家民間文學的作品,還出版有有關客家民間文學作品集,這些客家民間文學作品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廣東客家民間文學的文學樣本,也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廣東客家人思想、心態(tài)的樣本?!盵15]可以說,對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的清理與提煉,有助于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再出發(fā)、再提升,對此后的相關研究必然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客家民間文學學術史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文獻研究主要是對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成果本身的研究,包括主題、藝術表達等相同或相似的成果作縱向異同研究,更偏向于“影響比較研究”,重視各研究成果的積累與創(chuàng)新之處;比較研究則注重這一成果與相關研究之間的比較,如客家民間文學研究與閩南民間文學研究成果之間的平行比較,發(fā)現(xiàn)其異同及原因,更偏向于“平行比較研究”,更重視橫向研究的新質。

      四、客家民間文學研究的學術范式

      客家民間文學既可以從不同學科視角加以研究,也可以作為不同學科目的為指向的研究資料。民間文學自近代以來自有其民間基礎與學術地位,禮失而求諸野,民間文化傳統(tǒng)為現(xiàn)代學術注入了新的生命。有學者認為:“民間文學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提供了價值尺度、形式借鑒、藝術精神的滋養(yǎng),并一度成為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的方向。在五四新文學建設之初,以歌謠運動為中心,參與新文學的思想革新,為五四新文學釀造關注民間的現(xiàn)代文化氛圍,奠定現(xiàn)代文藝學、現(xiàn)代學術的基礎。”[16]因此,民間文學的研究也就顯得有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客家民間文學研究亦然,特別是從不同學科展開研究,從中可以窺視客家文化的豐富性與獨特性,也可藉此助推民間文學學術研究。包括客家歌謠研究在內的客家民間文學研究進程中,從多學科視角作出過嘗試,并進一步明確了其研究目標,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研究范式。當然,對研究范式的概括是基于學術成果而言的,是一個開放的命題,可以補充、討論并得到更廣泛的共識。

      范式之一是補正史之不足。民間文學對歷史的見解不同于正史,但體現(xiàn)了民眾可接受的獨特理解。比如對正史人物的生平簡歷、行事履跡、臧否評價等,民間敘事與正史記載可以有所同,事實上也有所不同?!翱图胰说拿耖g故事保留著老百姓的記憶,但它們不是客觀地呈現(xiàn)歷史,而是在原鄉(xiāng)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官方文獻還是民間資料,都有‘記憶’和‘失憶’兩個方面?!盵17]準確的記憶與有意無意的“失憶”,在民間文學中都有其合理之處,因為這是兩套不同理念、不同立場、不同操作方式而形成的必然結果。正史的記載是官方的、少數(shù)人的、服務于主流社會的,民間的記憶則是大眾的、底層的、多數(shù)人基于情感的感性認同,這是對同一史實的不同敘事與判斷。如果要無限接近史實,除了正史之外還需要民間記憶作補充,如有的學者在研究客家史的過程中,對清代廣東“土客械斗”事件作分析時,研究者“通過收集和考察、分析親歷者的紀事詩、回憶錄,村落的族譜,以及現(xiàn)存的墳塋、碑銘、民間節(jié)慶、儀式、習俗和口頭傳說,可以一定程度上還原橫岡戰(zhàn)役的緣起、過程和相關場景,呈現(xiàn)這一事件在民間敘事中的種種建構形態(tài),也有助于我們反思族群沖突的認識誤區(qū)?!盵18]在研究中,正史記載與民間文學敘述一樣,構成了重要的研究資料,并在充分占有大量的靜態(tài)文獻資料后還要與田野調查相結合,充分利用口傳資料、儀式資料、民俗展演等活態(tài)的資料,才有可能還原事件的本真面目。換言之,民間文學作品是代代口傳遺留下來、不斷協(xié)商并變遷而呈現(xiàn)于世人的動態(tài)研究資料。同樣是民間文化資料,其在研究使用過程中,應區(qū)分不同時期、不同研究對象,對之加以鑒別并給予不同的地位。有論者在研究客家宗族與地方文化建構時,認為“對于民間社會的早期歷史來說,族譜和口頭傳說實際上具有相同的意義。各姓宗族對于文化資源的創(chuàng)造和運用,目的都在于獲得更多的權力資本以提升社會地位。地方文化的建構過程同時也是建立國家認同的歷史過程?!盵19]也就是說,族譜、碑刻、民間故事傳說等民間資料的知識生產(chǎn),還應放在其產(chǎn)生目的等歷史語境中去分析,并作其價值判斷。此種史學研究范式中也包括移民故事傳說研究,從移民史上通過民間故事可以看出移民遷入地的族群關系。客家是移民族群,在生存與發(fā)展過程中,與相鄰族群的共存與互動常有其內在邏輯,并留存有不少民間故事,透過這些民間故事反過來探討其移民真相,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關系。如選擇宗族姓氏的傳說進行移民研究,“根據(jù)田野調查中收集到的族譜、口述歷史、地方史料等資料,對大坪圩鐘氏宗族相關的民間傳說進行描述,并把相關民間傳說放進鐘氏宗族的發(fā)展進程、民俗活動中進行考察?!盵20]這從個案的描述中,呈現(xiàn)農(nóng)耕時代宗族文化的發(fā)展與變遷,有助于移民史與客家文化研究。

      范式之二是閩臺客家民間文學的比較研究。從比較研究角度服務于海峽兩岸關系建設,這也是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取向。臺灣兩大重要族群是閩南人與客家人,前者多是明清時代從福建廈漳泉地區(qū)渡海而入,后者則大多是清初至中葉從廣東粵東、福建閩西遷入的客家人。臺灣客家民間文學自有其原鄉(xiāng)特點,也有遷入后適于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新的變異,所以兩岸客家民間文學的比較研究以探索其異同為重要的學術范式。“海峽兩岸客家民間文學有異同之處。閩臺客家民間文學與中原傳統(tǒng)民間文學有關……臺灣客家民間文學有別于閩南人的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有共同共享的地方,講述所操方言有差別?!盵21]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閩臺之間的民間文學有其共同的中原淵源及原鄉(xiāng)親緣,又有兩岸之間客家族群內部的關系,以及客家外部與閩南族群之間的關系。透過閩臺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有助于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異同,探索其文化淵源與流變,促進親情與文化的認同感。民間文學界的閩臺學者都致力于此項學術工作,并形成了共同的學術旨趣,產(chǎn)生了比較一致的學術觀點,如劉大可對閩臺客家民間文學的研究便是“將閩臺客家口傳文化置于同一的文化格局中,從族群和實證的角度,對其在不同的時空背景發(fā)展所呈現(xiàn)出來的同中之異與異中之同,進行審察對比,以期進一步揭示閩臺客家的淵源與承遞關系。”[7]這是基于閩臺兩地的田野調查,基于文獻梳理,將客家民間文學的兩岸呈現(xiàn)作為研究對象,以比較研究方法作平行研究與影響研究,以窺探閩臺客家的文化淵源及其變遷關系,進而不斷地加深理解,進行文化互動與文化認同。

      范式之三是客家民間文學的民俗視角研究。客家民間文學研究更多的放在民俗研究視角下展開??图液芏嗝袼准右陨袷セ蟊愠蔀槊耖g信仰,涉及其中的民間信仰形態(tài)非常多,也很復雜。從信仰空間上來看還有神廟、神像、信仰力度之類的眾多故事傳說,諸如民間有許多源于高山而再遷下來或者從洪水中沖入而來的有關神像的故事傳說,以神秘性、神圣化的神跡傳說契入到民間信仰來源的“正當性”,這些都與客家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地方神廟大多置身于傳統(tǒng)村落中,“村落廟會傳說隱喻了民眾對其生活空間的想象與建構和對其生活空間所有資源分配的機制,是民眾對自己村落歷史的群體記憶的結果?!盵22]民間信仰與村落生活之間依靠民間故事傳說的中介加以溝通,構成村民的日常生活口頭敘事與歷史記憶。

      范式之四是客家民間文學的法學考察。從法律角度,透過民間故事作品來探索人際沖突與社會矛盾問題的解決之道,這也是民間文學研究的一個方向??图颐耖g故事的敘事中有大量的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的沖突情節(jié),這些深層反映社會秩序中矛盾與混亂的情節(jié)往往通過一定的方式解決問題而獲得最后的結局,盡管這些結局是多樣的,但通過梳理還是可以看出解決沖突問題的方式方法,這對法律秩序的構建可以提供某些啟示。一方面可以透過客家民間故事中指向的正能量內涵,包括符合傳統(tǒng)認知的大團圓結局的審美心理,引導社會秩序與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霸诿耖g文學中特別是大量的民間故事傳說文本中,不斷強化仁德、善良、協(xié)作、報恩、團圓等觀念,使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建構起預防沖突、化解糾紛、和睦相處的心理期待與行為準則,客家社區(qū)得以在相對穩(wěn)定的秩序中運行。”[23]可以說這是客家民間故事中的優(yōu)秀資源,可以深入發(fā)掘出來,以規(guī)范社會行為,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另一方面,解決矛盾問題自有民間智慧,體現(xiàn)在客家民間故事中亦有其獨特價值?!懊耖g故事與法律同屬人類精神生活,只是不同側面,但關系密切;客家民間故事是民間法研究的重要對象,對客家民間故事的研究有助于當代法律建設?!盵24]透過客家民間故事資源特別是通過民間習慣法來完善法律內容,補充解決司法問題,最終為當代法律建設服務。

      從民間文學的學科本位出發(fā),從文藝審美角度進行民間故事傳說的研究,這既是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又是在當下越來越缺少而又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因為對民間文化特別是民間文學的研究大多將文學研究泛化為文化研究了,能回歸到原本就有的民間文學的文藝學視角進行研究可以說彌足珍貴。其中這類成果更能體現(xiàn)客家民間文學的學術本質與文化特色,如有學者對客家山歌傳說的內容展開研究,“從書面材料收集來的71個客家山歌傳說有193個異文,分為5大系列、7個母題、15個類型,題材豐富,多由單一母題與片段情節(jié)構成,篇幅短小,異文變化較少。主人公多為女性歌手,主要圍繞‘唱山歌’而展開,最為直觀地反映了客家山歌的文化內涵與個性特征?!盵25]有的從故事講述人角度進行研究,“根據(jù)2006至2007年期間,于臺灣花蓮地區(qū)客家族群進行的民間文學調查及搜集的資料發(fā)現(xiàn),在花蓮地區(qū)的客家族群中,男性似比女性更擅長講述?!盵26]進而分析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文化原因及性別角色的特征。這些都是從文藝學角度進行專題研究,回歸到民間文學應有的本體研究中。

      此外,還有其他學科視角融入到客家民間文學研究中。民間故事傳說的內容從體育學、音樂學、美術學等角度去取舍與分析,這類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如有關“九獅拜象”習俗本來就是佛教獅象崇拜的一部分,又有儒家崇文重教的“拜相”意識,再演化為民間宗族間甚至擴大至區(qū)域性的習俗,其中就有借此故事傳說而作體育學的研究,[27]也有音樂學的研究,[28]美術藝術的研究[29]以及社會學角度的研究,[30]民俗文化的研究,[31]從這些不同學科視角對同一民間故事傳說作歷史演進與現(xiàn)實關懷的研究,這是以民間故事傳說作為核心資料載體,對民間記憶與文化變遷作出的裁量。

      綜上所述,要推進客家民間文學研究需要作出學術史的梳理,這就要判斷納入學術史評估的研究成果范圍與歸屬,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對研究對象有更明確的界定,這從空間地域、時間線性、講述者與講述內容這四個要素對客家民間文學作出框定。對客家民間文學研究重視不夠,研究成果較少,對其研究方法的討論也不充分,就目前成果而言概括出補正史不足的史學范式、閩臺比較、民俗內涵、法學視角、文藝審美等主要研究范式。

      猜你喜歡
      民間文學客家人民間故事
      我畫民間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民間文學研究”征稿啟事
      “民間文學研究”征稿啟事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對聯(lián)與高校民間文學實踐教學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4
      行酒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
      文成县| 育儿| 定日县| 杭锦后旗| 永登县| 临泉县| 永平县| 张北县| 盐城市| 公安县| 兴和县| 辉县市| 阿瓦提县| 山阴县| 澄城县| 措美县| 咸阳市| 石景山区| 巫溪县| 永靖县| 呈贡县| 扶沟县| 汶上县| 钦州市| 洛宁县| 长汀县| 武安市| 洪雅县| 尼勒克县| 卫辉市| 合肥市| 巴中市| 织金县| 宁城县| 唐河县| 苗栗市| 安吉县| 辽中县| 扎兰屯市| 柯坪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