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峰
(中國民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這一重要論述,為進一步建立干部忠誠敢闖、奮發(fā)擔當?shù)恼蚣顧C制指明了方向。
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但在一些黨員干部中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險。存在一定程度的“為官不為”,不思進取思想;“改革與我無關,開放離我很遠”的錯誤認識;等待觀望、裹足不前或自我陶醉、自我滿足,工作消極,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滿足于做四平八穩(wěn)太平官的現(xiàn)象。
首先,要用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消除精神懈怠的危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精神懈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仰出了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盵1]對這種情況,要從教育抓起,通過教育,堅定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激發(fā)黨員干部保持先進性的內在動力,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進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和持續(xù)開展的經常性教育,都是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不忘使命,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其次,要用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fā)黨員干部的擔當意識。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強調,黨員要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擔當意識表現(xiàn)在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帶好頭,做好表率。改革越難,越要擔當作為,不怕闖險灘,敢于迎難上,才是一名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要激勵黨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主動性,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不斷提升精氣神。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強調,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干部,干字當頭,面臨復雜艱巨的改革任務,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只有在干中學,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切實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
最后,要用發(fā)揚斗爭精神教育增強斗爭精神。斗爭精神是解決精神懈怠問題的對癥良藥。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強調,黨員要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與困難作斗爭、與歪風邪氣斗爭,做到遇事不推諉,“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2]。要以永不懈怠的斗爭精神,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迅速、成效真實。
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其中能力不足危險較為突出,表現(xiàn)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也有干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3]存在“本領恐慌”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怕辦不成事或犯了錯要擔責任,于是畏首畏尾、縮手縮腳。還是考慮個人的多了,考慮群眾的少了,缺乏責任感,自然難有作為??朔芰Σ蛔阄kU,除了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還要向先進模范學習
首先,要向焦裕祿、谷文昌等先進榜樣學習。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選擇蘭考縣作為聯(lián)系點,多次考察蘭考,號召全黨學習焦裕祿精神,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稱福建東山原縣委書記谷文昌為“四有”書記。據公開報道,習近平總書記至少5次為谷文昌“點贊”。2015年4月14日,人民日報整版刊發(fā)關于谷文昌的長篇通訊,號召教育各級干部自覺向谷文昌同志對標看齊,成為讓黨放心的“四有”黨員。
其次,還要樹立新的典型。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2017年7月,《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經黨中央批準實施,標志著規(guī)范、權威的黨內表彰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為表彰先進黨員干部,201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時隔20年后再次授予102位同志優(yōu)秀縣委書記稱號。2021年,授予103位同志優(yōu)秀縣委書記稱號。2016年和2021年兩次表彰全國“兩優(yōu)一先”。2020年9月,舉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首次頒授“七一勛章”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表彰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2022年8月30日,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開展這一表彰。這些表彰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干部隊伍的建設?!?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guī)劃》中提出開展典型教育,引導黨員學習重大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中央電視臺推出《榜樣》系列節(jié)目,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充分發(fā)揮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用榜樣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帶動人,能夠引導廣大黨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中積極作為。
科學規(guī)范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是黨內激勵的重要基礎。要全面把握考核內容,建立長效考評機制,敢于抵制選人用人中的違規(guī)行為。
首先,在考核內容方面注重對政績的綜合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破除唯GDP,“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tài)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4]127。中組部于2013年印發(fā)《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堅持把考核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放在優(yōu)先地位,在考核過程中對量化的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保護等重點指標既看發(fā)展成果,又看發(fā)展成本與代價,還要看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特別要注重驗證數(shù)字真?zhèn)?,防治假?shù)字,注意考量重大項目工程質量效益,防治“盆景工程”“形象工程”。同時,強化對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tài)效益、平安和諧等方面的考核。這在政績考核體系改革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意在破除一些領導干部的GDP崇拜,在選人用人方面樹立科學發(fā)展的風向標。2019年印發(fā)的《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第十條首次提出干部考核的內容,除經濟外,還涉及改革、民生、社會治理、法治建設、公平以及安全生產等方面。2020年,中組部下發(fā)《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進一步扭轉了把經濟增長等同發(fā)展的錯誤認識,明確了高質量發(fā)展中政治、民生、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等方面的內容。
其次,在考核評價機制上探索建立干部考核常態(tài)化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干部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感覺和印象上,必須健全考察機制和辦法,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盵5]《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首次提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專項考核、任期考核4種考核方式。這就要求組織部門要把功夫下在平時,近距離接觸,常態(tài)化考核,有效破解“平時不考核、年終算總賬”的問題。還要嚴格落實考核步驟,避免一言堂。對一個干部考準,要注重多管齊下,通過個別談話、實地調查、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等方式?!饵h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充分發(fā)揚民主,多到基層干部群眾中、多在鄉(xiāng)語口碑中聽取意見、了解情況。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真正為百姓帶來了實惠,群眾最有體會,由群眾說了算。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有效提高考核的真實可靠性。
最后,正確處理干部評價中出現(xiàn)的爭議問題。對于敢于斗爭、敢于碰硬的干部,認識往往不盡一致,黨的各級組織要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shù)母刹繐?,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2016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八部分指出,組織部門要嚴格按政策、原則、制度辦事,實事求是考察評價干部,敢于為干部說公道話,敢于抵制選人用人中的違規(guī)行為。
全面從嚴治黨,重點是從嚴治吏、從嚴選好管好干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力解決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huán)境?!盵6]這就為解決能上不能下問題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guī)定(試行)》,在總結試行經驗的基礎上,2022年9月,中央印發(fā)了《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規(guī)定》。實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改革,增強了領導干部的奮斗精神和危機感,充分激勵其責任擔當意識。
首先,拓展干部“上”的空間。促使那些真正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和諧、舒暢環(huán)境。這就要求增強選人用人機制的靈活性。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決糾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現(xiàn)象,還要破除唯年齡、唯GDP的傾向。在選配干部時,要綜合考慮組織的需要和干部本人的能力水平、個性特點。2019年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二條增加了“事業(yè)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的表述,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
其次,“上”的過程逐級提拔為主。當前一些“三門干部”雖然理論水平較高,但缺乏實踐經驗,解決問題時不知所措,需要經過必要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在實踐中增強本領,錘煉黨性。對于特別優(yōu)秀干部如何破格提拔,2002年出臺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六章只是籠統(tǒng)稱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但缺乏程序性法規(guī),導致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火箭提拔”的亂象。對此,2014年修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九條對于破格提拔作出詳細規(guī)定,特別強調不得在任職年限上連續(xù)破格,不得越兩級提拔。2019年修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沿用了此條文。
最后,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特別要加強對為官不為現(xiàn)象的治理,2019年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三條增加了“對不適宜擔任現(xiàn)職的領導干部應當進行調整,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表述。對于“下”的標準,《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規(guī)定》詳細列舉了十五類不適宜擔任現(xiàn)職的情形,同時也要參考《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中四類考核方式特別是平時考核的結果。規(guī)定和考核條例的出臺,破解了能上不能下的難題,有利于加大治庸治懶力度,及時調整不勝任不稱職、不愿作為、不敢作為、不會作為的庸官、懶官、太平官,真正讓干部不敢懈怠、不敢瀆職。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的法寶》一文中指出:“要鼓勵大膽探索、勤勉敬業(yè),允許工作失誤。一個干部事業(yè)心、責任感強,工作干得多,發(fā)生失誤的可能性也就相對多一些?!盵4]133這就需要建立容錯機制,對在改革探索中失誤受到挫折的干部,予以鼓勵和保護,使他們增添改革創(chuàng)新的底氣。2015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
首先,明確了容錯認定的總則。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會上提出“三個區(qū)分開來”;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進一步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三個區(qū)分”主要是區(qū)分先行先試中的失誤和違法亂紀行為;區(qū)分無明確限制試驗中的失誤和陽奉陰違行為;區(qū)分推動發(fā)展中的過失和以權謀私行為。鑒別“三個區(qū)分開來”最準確的標準是為公還是為私,這就要求落實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提醒、真容錯敢糾錯,推動形成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風尚。
其次,出臺了一部分法規(guī)細則。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沒有涉及容錯條文。2016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八部分明確指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失誤。2019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增加的第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失誤,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為推動發(fā)展的無意過失,可以不予問責或免予問責。
最后,地方積極探索出臺相關法規(guī)和進一步具體細化適用范圍。2013年,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決定》;2016年,四川省發(fā)布《關于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激勵改革創(chuàng)新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意見(試行)》;2017年,江蘇省印發(fā)《關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干部改革創(chuàng)新?lián)斪鳛榈膶嵤┮庖姡ㄔ囆校罚?020年7月,北京市發(fā)布《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容錯糾錯工作辦法(試行)》。很多市委、縣委也出臺相關文件。這些法規(guī)初步明確了容錯的適用情形、認定程序、結果運用和紀律要求,但也存在各地認定標準不統(tǒng)一、處理結果不同等問題,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中央早日出臺相關條例,將容錯工作規(guī)范化、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