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芹
有的人在助聽器使用、選配等方面存在困惑,下面帶您一一了解一下。
助聽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助聽器是一種微型電聲放大器,可以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再將電信號放大后,還原為聲音信號再傳入人耳。
以往的助聽器主要用模擬信號處理技術,僅能滿足將聲音放大的基本需要。現(xiàn)代助聽器以數(shù)字信號處理技術為主,不僅可以根據(jù)聽力損失的類型、程度進行特異性的信號放大,而且在清晰度、舒適度及輔助功能的應用方面有明顯改善。
目前應用廣泛的助聽器類型分為耳背式助聽器和定制式助聽器,后者又根據(jù)進入耳道內的程度分為耳內式助聽器、耳道式助聽器、完全耳道式助聽器、隱形式助聽器。
哪些人適合佩戴助聽器?
已經(jīng)形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聽力損害的人可以考慮佩戴助聽器。換句話說,有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但還有殘余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潛在的助聽器使用者。
要想知道您是否適合佩戴助聽器,需要完成聽力檢測,并且經(jīng)過醫(yī)生的專業(yè)評估才能明確。
如果雙側均有聽力下降,建議雙側佩戴助聽器還是單側佩戴助聽器?
如果雙側聽力情況均適合佩戴助聽器,建議雙側佩戴。
人們對聲音的感覺產(chǎn)生于大腦聽覺皮質,如果雙側聽力下降,僅有一側佩戴助聽器,未佩戴的那一側長時間沒有聲音刺激,會出現(xiàn)聽覺功能退化。另外,雙耳聽力對于聲源定位、改善安靜狀態(tài)和噪聲環(huán)境下的言語識別率都是優(yōu)于單耳聽力的。因此,雙側佩戴助聽器的長期效果要優(yōu)于單側佩戴。
出現(xiàn)聽力下降后,越早佩戴助聽器越好嗎?
是的,發(fā)生不可逆的聽力下降后,越早佩戴助聽器越好。因為助聽器可以保護殘余聽力,延緩聽力繼續(xù)下降的速度。如果長時間處于聽不到聲音的狀態(tài),缺乏聲音的刺激,會出現(xiàn)大腦聽覺中樞處理聲音信息的能力退化,此時佩戴助聽器的效果不如早期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符合適應證的兒童更應該及時佩戴助聽器。
佩戴助聽器后有耳悶堵感,怎么改善?
大部分助聽器放置在外耳道口,會將外耳道堵住,出現(xiàn)堵耳效應,進而出現(xiàn)耳悶堵感。
通常,耳背式助聽器的堵耳效應較入耳式助聽器的要輕一些。在不影響助聽效果的前提下,改變入耳的耳塞種類,換成透氣性較好的耳塞,或適當降低低頻增益,能夠改善這種情況。
用上助聽器后會有依賴性嗎?
佩戴助聽器是因為本身聽力就不好,習慣了助聽器帶來的“有聲世界”后,一旦摘下助聽器可能會不適應“無聲世界”,這并不是助聽器本身造成的依賴性。
助聽器的壽命是多久?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shù)助聽器可以使用5~7年,日常使用注意保養(yǎng)的話,有些人可以用到10年。
助聽器有的可以換電池,有的可以充電,該如何選擇?
以下介紹電池款和充電款的優(yōu)缺點,可根據(jù)個人情況選擇。
電池款的優(yōu)點為不用等待充電,可以換上電池馬上用;費用低,每周需更換一次電池,電池便宜。缺點為電池很小,需要手部精細操作,老年人如果視力不佳、手部活動不佳,換電池不方便。
充電款的優(yōu)點為不需要精細操作;助聽器防潮、防塵功能更好;不用擔心電池被小孩誤吞。缺點為每天需攜帶充電設備,用久了可能存在電池老化問題;費用高,同一品類的助聽器,充電款比電池款通常更貴。
定制式和耳背式助聽器怎么選擇?
定制式助聽器和耳背式助聽器的優(yōu)缺點如下:
定制式助聽器優(yōu)點為隱蔽,與使用者的耳朵更為契合。缺點為功率小,耳悶堵感明顯。
耳背式助聽器優(yōu)點為功率大、耳悶堵感較輕,缺點為不隱蔽。
用了助聽器還能戴耳機嗎?
不可以。助聽器需要佩戴在外耳道中或耳郭周圍,因此佩戴助聽器不能同時戴耳機。但可以選擇有藍牙功能的助聽器,可以直接連接藍牙設備。
配了助聽器,聽力又進一步下降了,需要重新配助聽器嗎?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助聽器的“度數(shù)”存在一定的可調節(jié)范圍,如果聽力進一步下降,可以到驗配助聽器的地方測一下當前聽力。如果變化范圍不大,還在助聽器的調節(jié)范圍以內,是可以通過改變助聽器參數(shù)來改善助聽效果的。
當然,如果聽力變化范圍非常大,需要及時就診,根據(jù)醫(yī)師的建議進行后續(xù)診治。
助聽器日常如何保養(yǎng)?
1.注意防潮,不用時放在干燥的盒子里。
2.注意防摔,取戴助聽器時盡量小心,防止掉在地上。
3.注意防止電池漏液,長期不用助聽器時要取下電池。
4.注意防塵,平時用干燥的防塵布擦拭,另外需定期清理耳垢。
耳流膿的中耳炎患者可以用助聽器嗎?
上文所說的都是氣導助聽器,中耳炎持續(xù)流膿患者不適合佩戴這類氣導助聽器,可以嘗試骨導助聽器。骨導助聽器是通過顱骨或牙齒等途徑將聲波傳至內耳來感受聲音,主要適用于中耳炎持續(xù)流膿、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狹窄、單側聾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