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毛偉軍
浙江金華最偏遠的下轄縣磐安,是一個常住人口不到18萬的山區(qū)縣,卻因新聞和欄目頻頻“出圈”。近期,磐安縣融媒體中心又榮獲2023 年度省域媒體融合技術一體化示范單位。一家縣級融媒體如何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如何做優(yōu)做強精品內容、拳頭欄目,持續(xù)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從2019 年成立以來,磐安縣融媒體中心在實踐中找到了答案:理清融媒時代的三對矛盾,強化新媒體平臺和創(chuàng)新手段建設,內外兼施、整合和融合并行,形成新媒體矩陣,生產既符合宣傳要求、又符合群眾需求的高質量新媒體內容,持續(xù)提升傳播力,切實打通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當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tài)、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快速變化中。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成為一項緊迫課題。作為地方主流媒體的磐安縣融媒體中心以新媒體能力建設為主攻方向,上接“天線”,擴大主流媒體影響力,下接“地氣”,講好本地故事,服務本地群眾。在求新求變、銳意改革的同時,關鍵在于堅守初心并理清三對矛盾:
一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關系。從磐安縣融媒體中心的實踐來看,如何更好地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不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很難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從“疊加”走向“質變”,傳統媒體也就很難實現真正的互聯網化、新媒體化,無法打造成具有強大影響力、傳播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二是流量與質量的關系。這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流量如果只博眼球,就是低質流量;質量也絕不是曲高和寡,而應是貼近群眾、滿足群眾所需的高質量流量。對傳統媒體來說,質量是立身之本,同時也要避免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三是主陣地與新領地的關系。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十年,是主流媒體陣地轉變、平臺跨越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十年,從報、臺到互聯網新領地,深度整合產業(yè)資源、全面加強外部合作、堅定自我革新突圍,構成了主流媒體應對復雜多元的傳播環(huán)境、持續(xù)發(fā)揮影響力的高質量發(fā)展基石。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主陣地更靠前,堅守的意義更重要,保持媒體人的初心更清醒,才能發(fā)出最強音,將黨的政策和聲音貫徹到底,彰顯主流媒體的擔當和責任。
磐安縣融媒體中心于2019年3月8日掛牌成立,著重向“兩個方向”突破:向內主抓融合,向外主張聯動,開展了組織重塑、流程再造、平臺重建、內容重整、擴大朋友圈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探索。
組織重塑:以融合為指引再造組織。在班子建設上,磐安縣融媒體中心“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提拔,將指揮棒交給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同時開展作風、履職和示范帶頭等方面的建設,讓員工進入一種備戰(zhàn)、作戰(zhàn)狀態(tài)。在紛繁復雜的傳播新格局中倒逼采編人員轉型,堅守主陣地,擴張新領地。
流程再造:以融合為標尺再造流程。傳統的新聞業(yè)務流程是線性的,從新聞采集到編輯、排版、發(fā)布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門的崗位和工作流程。在融媒時代,新聞傳播已不再受限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渠道,而是涵蓋了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多種新媒體渠道。磐安縣融媒體中心從內容生產與采集、內容整合與編輯、矩陣發(fā)布、業(yè)務合作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重構,跟隨科技和用戶行為的變化重新定義新聞采編生產流程,以提供適應不同渠道的信息傳播服務。
平臺重建:以融合為戰(zhàn)略重建平臺。媒體平臺以“新聞+政務商務服務”模式,不斷延伸服務功能,主動為當地黨委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為社會進步護航。開辟民生服務、政務服務、交通出行和娛樂等欄目,就連天氣預報、診療掛號、體檢預約、地災氣象預報、求職招聘等也納入民生服務中,方便群眾在“云端”辦事。同時,磐安縣融媒體中心整合全縣所有鄉(xiāng)鎮(zhèn)村、單位部門的公眾號或APP,匯聚成“海螺號”,集中在“融磐安”客戶端發(fā)布,拓寬暢通聯系群眾的渠道,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精心打造社區(qū)、民生板塊,做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磐安實踐。
內容重整:以融合為需求調整內容。融媒時代,內容翔實、文筆優(yōu)美的深度報道,依然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同時,也應該滿足群眾需求,策劃一些形式多樣的融合報道。磐安縣融媒體中心在內容上倡導圖文、短視頻優(yōu)先,著力探索用畫面和鏡頭說話,講好一件事情,說好一個故事。
擴大朋友圈:以融合為標準內引外聯。磐安縣融媒體中心向外主張融合,積極主動與上級主流媒體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聯動不斷擴大媒體朋友圈,提高本地新聞產品的流量和傳播力,在更大范圍、更高平臺講好磐安故事、傳播磐安聲音。2022、2023年兩屆“藥博會”,磐安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新華網浙江頻道,在方案策劃、傳播協同上形成一體化作戰(zhàn),傳播力連創(chuàng)新高。同時,磐安縣融媒體中心與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聯動,借助市級融媒體的技術、設備和人才資源,在“藥博會”現場直接參與直播、錄播、采寫等環(huán)節(jié),為打造“現象級”傳播夯實了基礎。
精品內容始終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磐安縣融媒體中心一直堅持內容為王,深耕核心優(yōu)勢,在內容生產環(huán)節(jié)堅持“四化”:專業(yè)化——穩(wěn)做時政報道;小組化——穩(wěn)做主題報道;集團化——穩(wěn)做重點報道;精英化——穩(wěn)做拳頭欄目。梯度化設計采編團隊,按崗定人,發(fā)揮每個采編人員的最大價值和潛能?!啊酝粐呐桶残袆印薄啊s超發(fā)展’的磐安機遇”“‘八八戰(zhàn)略’的磐安實踐”等幾十組主題報道濃墨重彩,“很高境界的富”“藥博會”等一個個重點報道亮眼呈現,“身邊的榜樣”“十分幸福打卡磐安”等一組組暖心社會新聞報道精彩連連,正能量和大流量齊頭并進,真正做到了精品內容的全面開花。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9 月,磐安縣融媒體中心成立劉兆明短視頻工作室,讓更多的新聞作品用鏡頭說話,引起受眾廣泛的共情和共鳴。成立3年多來,工作室堅持精品導向,230余件作品在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學習強國等中央級媒體播出。拳頭欄目《磐安記憶》微紀錄片,主打本地原創(chuàng),通過影像深度挖掘、保存、傳播即將消亡的老手藝、老傳統、老匠人故事,成為“現象級”原創(chuàng)短視頻產品。截至目前,《磐安記憶》系列微紀錄片全網累計播放量已超過2 億次,作品先后獲得第五屆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美麗浙江國際短視頻大賽三等獎等74 個獎項,37 件微紀錄片一次性入選2022浙產優(yōu)秀紀錄片作品庫。2023年12月,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合作論壇公布“全球看浙里,共話絲路美”的絲路·國際傳播微視頻大賽阿拉伯優(yōu)秀作品獎,劉兆明短視頻工作室制作的《媽媽的味道》和《大山深處春耕早》分別榮獲絲路·國際傳播微視頻大賽主題單元獎(走遍世界、味蕾中國)和組委會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