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中聰明的孫臏是齊國的軍師,他的名字“臏”是有來由的。
孫臏和龐涓一同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深厚,并結拜為兄弟。
有一年,魏國國君以優(yōu)厚待遇招納天下賢才,龐涓決定下山去謀求富貴。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yè)未精,還想進一步深造,就沒出山。
龐涓來到魏國,見了魏王。魏王見龐涓很懂治國安邦、統兵打仗,便任命他為將軍,執(zhí)掌魏國兵權。龐涓的確也有一些本事,不久之后,便侵入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連連得勝,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十分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龐涓的聲威與地位,魏國的君臣百姓都十分敬重他。
這期間,孫臏學業(yè)日益精進。
有一天,從山下來了魏國大臣,禮節(jié)周全、禮物豐厚,代表魏王迎孫臏下山。鬼谷子先生見魏國使者真誠熱情,就勸孫臏下山為國家百姓效力。孫臏于是秉承師命,隨魏國使臣下山。
孫臏來到魏國后,魏王對孫臏很敬重。龐涓表面歡迎孫臏,心里卻很是不安,唯恐孫臏搶了他的位置,并暗暗想辦法除掉孫臏。
有一天,一位齊國人來找孫臏,稱有孫臏堂兄的書信帶來。孫臏熱情招待此人,并寫了回信請他帶去。其實這個人是龐涓的心腹。龐涓騙到孫臏回信,又仿其筆跡,在關鍵處涂改了幾句:“仕魏乃不得已,礙于情面。不久一定回國,為齊王效力!”然后將此信交給魏王,并說孫臏久有背魏向齊之心。
魏王看過后十分氣惱,在龐涓的挑撥下,同意把孫臏交給龐涓來監(jiān)管處置。
在龐涓的設計陷害下,孫臏遭受了臏刑,被挖去了兩腿的膝蓋骨。從此,孫臏將自己的名字“孫賓”改成了“孫臏”。
盡管孫臏變成了廢人,龐涓仍沒有放松警惕,還是派人時刻看管他。孫臏只好裝瘋。龐涓懷疑孫臏在裝瘋,就命人把他拖到豬圈里。看到孫臏渾身污穢不堪,披頭散發(fā),全然不覺地在豬圈泥水中打滾,甚至吃起了豬糞,龐涓才放下心來。
知道孫臏裝瘋避禍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當初向魏王推薦孫臏的墨子。墨子把孫臏的境遇告訴了齊國大將田忌,又講述了孫臏的杰出才能。于是田忌就想辦法把孫臏從魏國解救出來。孫臏到了齊國,齊王十分敬重他。田忌賽馬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孫臏來到齊國之后。
孫臏逃走后不久,龐涓出兵進攻趙國,趙國派人到齊國求救。齊國采用了孫臏的計策,出兵包圍魏國,以解救趙國,龐涓只好放棄攻打趙國,回師解救魏國。這就是“圍魏救趙”的故事。此次戰(zhàn)役中,以魏國失敗為告終。
公元前343年,趙魏兩國再次交戰(zhàn),孫臏設計讓龐涓看見齊軍駐扎過的營地,灶臺一天比一天少,以為齊軍害怕魏軍,已經逃走了一半。于是龐涓立刻率領三千精銳騎兵,連夜追擊齊軍。到了馬陵道,看見一棵剝了皮的樹,于是舉起火把看,上面寫著:“龐涓死于此樹之下。”龐涓這才知道自己中計了。這時,一聲鑼響,萬弩齊發(fā),箭如驟雨,龐涓渾身上下像刺猬一樣,“撲通”栽倒在地,嗚呼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