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才蓮 韓士平 陳平 陳永現(xiàn) 郭信波 曾凡成
摘要:為篩選適合湖北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緊湊或半緊湊型玉米品種,丹江口市按照全省農(nóng)技推廣部門試驗方案,采取小區(qū)隨機排列方式對5個玉米品種進行試驗。結果顯示,良玉99、黃金糧MY73、豫單9953產(chǎn)量表現(xiàn)突出,而且農(nóng)藝性狀表現(xiàn)良好,可在生產(chǎn)上示范推廣應用。
關鍵詞: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品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S513;S565.1?文獻識別碼:A?文獻編號:1005-6114(2024)03-051-03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2022年中央1號文件確定的國家重大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項目,是確保國家實施大豆油料產(chǎn)能提升能力的重要措施。為篩選適合湖北省種植的緊湊或半緊湊型玉米品種,實現(xiàn)“玉米不減產(chǎn),增收一季豆”協(xié)同效益的最優(yōu)目的,2022年丹江口市承擔了全省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品種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包括5個玉米品種:黃金糧MY73(CK)、勤玉58、良玉99、扶玉88、豫單9953;1個大豆品種:鄂豆10號。因黃金糧MY73品種株型緊湊、中桿、果穗中等,產(chǎn)量潛力大,適合密植,特設為試驗對照,品種由省農(nóng)技推廣總站統(tǒng)一提供。
1.2?試驗地點
試驗安排在丹江口市蒿坪鎮(zhèn)蒿坪村二組劉永財耕地,前茬玉米,土壤質地粘重、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平坦坡地。
1.3?試驗設計
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以5個玉米品種為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共計15個小區(qū),每小區(qū)面積20 m2(9 m×2.2 m),模式復種帶寬設為2.2 m。每處理均采用寬窄行種植:窄行為40 cm,種植2行玉米,株距為14 cm,廂長為9 m,每行播種64株,播種密度為4 300株/667m2;寬行為180 cm,種植3行大豆,大豆與玉米間距60 cm,3行大豆之間行距為30 cm,穴距10 cm,每行播種90穴,種植密度為10 000穴/667m2。
1.4?氣候情況
2022年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品種試驗,是在長期干旱高溫狀態(tài)下完成的。氣象部門資料顯示,自6月1日至8月31日,丹江口市降水量異常偏少,氣溫顯著偏高。全市平均降雨量135.8 mm,較歷史同期(342.2 mm)偏少約6成;平均氣溫29.7℃,較常年異常偏高2.6℃,35℃以上高溫日數(shù)58 d,37℃以上高溫日數(shù)34 d,40℃以上高溫日數(shù)9 d。全市大部一直維持中度及以上氣象干旱狀態(tài),8月中旬氣象干旱達到特旱。長期的干旱高溫,對試驗造成一定影響。
1.5?田間管理
(1)試驗地播種前機械翻耕,旋耕時均勻撒施45%復合肥(N∶P∶K=15∶15∶15)50 kg/667m2為底肥,同時混施呋喃丹顆粒劑5 kg/667m2防治地下害蟲。
(2)由于長期無雨,為確保試驗一播全苗,播種前3 d用噴灌設施澆足底墑,播種時打碎土垡,開溝作廂,5月30日用手工玉米播種器牽繩點播。
(3)6月12日中耕鋤草、間苗,玉米、大豆每穴只留1株幼苗;7月4日用呋喃丹顆粒劑丟心防治玉米螟;7月5日晚大風降雨,3個小區(qū)部分植株出現(xiàn)傾斜倒伏,7月6日用樹樁捆綁固定傾斜倒伏植株,保證正常生長。
(4)全生育期多次噴水或澆水抗旱保苗保灌漿保產(chǎn)量。
(5)大豆在苗期遭受野兔嚴重咬食,對后期大豆產(chǎn)量造成一定影響。
1.6?調查項目及方法
根據(jù)要求,試驗主要調查生育期、農(nóng)藝性狀、產(chǎn)量性狀;生育期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觀察記載,農(nóng)藝性狀在田間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順序選擇10株進行調查,產(chǎn)量性狀在收獲時以小區(qū)實產(chǎn)(曬干)為依據(jù)再折算為畝產(chǎn)。
2?結果與分析
2.1?生育期
從玉米生育期表現(xiàn)分析,各品種生育期大致相當,在92~95 d之間,其中以扶玉88生育期最長,為95 d(表1)。
2.2?農(nóng)藝性狀
從玉米農(nóng)藝性狀分析,勤玉58植株最高,達到3.2 m;良玉99、扶玉88、豫丹9953次之,在2.53~2.65 m之間;黃金良MY73(CK)最低,僅有2.35 m。穗位與各品種株高相適應。各品種空桿率差別不大,均保持在3.9%以下的較低水平(表2)。
從玉米穗部性狀分析,穗長大致相當,在16.5~17.5之間,勤玉58最長達到20.1 cm;穗粗基本一致,在16~17 cm;禿尖僅勤玉58有2 cm;穗行在16行以上;行粒數(shù)在36粒左右。勤玉58、扶玉88、良玉99千粒重分別達到305 g、291 g、273 g,超過對照品種黃金良MY73(262 g),以豫丹9953最低,僅有232 g(表2)。
2.3?產(chǎn)量
從玉米小區(qū)實收產(chǎn)量結果分析,良玉99以單產(chǎn)483.6 kg/667m2名列第一,同比黃金良MY73(CK)增產(chǎn)5.84%;豫丹9953單產(chǎn)442.6 kg/667m2,同比對照減產(chǎn)2.98%,名列第三位;扶玉58、勤玉99單產(chǎn)為358.5 kg/667m2、345.2 kg/667m2,分別比對照減產(chǎn)21.53%、24.4%,排名第四、第五名(表3)。
2.4?其他
由于特殊年份(長期干旱高溫),沒有病害發(fā)生,故沒有對各品種的抗病性情況進行分析。
本試驗中,鄂豆10號大豆品種苗期生長旺盛,花期較短,結莢集中,但抗旱性差,遇到2022年高溫干旱,灌漿結實差。試驗3次重復,大豆種植總面積437.4 m2,僅收獲21.5 kg,而且成熟期與玉米成熟期不同步,同比玉米晚熟7~10 d,故沒有對復合種植的大豆產(chǎn)量及收益進行分析。
3?小結與討論
(1)良玉99、黃金良MY73、豫丹9953三個品種,植株中等,葉片直立,農(nóng)藝性狀好,同時抗旱性較強,表現(xiàn)為灌漿好、無禿尖、果穗大小一致,穗部性狀優(yōu)良,在試驗中產(chǎn)量名列前三名,適合作為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品種;勤玉56植株高大、禿尖較長、抗旱性較差。
(2)試驗僅開展一年,技術搭配組裝創(chuàng)新有待完善,如大豆玉米品種成熟期不一致不同步、大豆與玉米種植行比、大豆玉米株距大小、化學除草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的正確使用等,需進一步優(yōu)化試驗。
(3)機械化操作是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大面積示范推廣的基本條件,因此同步研發(fā)推廣與之相適應的播種收獲機械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