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輝
在過去幾年的光陰里,我們曾借由一杯茶,開啟了一段又一段極具感染與張力的旅程。與熱愛飲茶的朋友們一起,依節(jié)氣與花時,讓茶“去野”,成就了一場又一場自然且充滿生趣,風雅與詩意兼具的茶席茶會。
打小在福建長大的我們,剛開始,會認為喝茶其實是最簡單的事。我們的日常起居,煮水沖茶,分杯而飲,在日常生活中,就如同三餐吃飯一樣的自然。但慢慢地,我們讀書,我們學習,我們與人交往交流,我們習茶評茶,開始從細枝末節(jié)深入到茶的文化內涵與美學美育之中,于是,我們的茶,內涵變得愈加豐富,甚至得以延展。
在古代,飲酒或飲茶時候賞花,都是極盡風雅之事?!皶一ㄖ紙@,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歇,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崩畎滓寡缳p花之時,就曾寫就《春夜宴桃李園序》。“淺深紅白宜相間,先后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日不花開?!闭J真翻閱典籍,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歷代文人不僅喜歡以花入饌,也愛將花入茶。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文長,就特別愛用梅花、蘭花等芳香之花煮茶。清人阮葵生曾在《茶余客話》中記載:“徐文長用花煮茶,其法取梅、蘭、桂、菊、蓮、茉莉、玫瑰、薔薇之屬,雜入茗中,盛錫瓶內,隔水煮之,一沸即起,令干點茶?!?/p>
壹
梅之高潔,文人雅趣
眼下,春花正爛漫,眼前的一切,都象征著覺醒和希望?;仡櫤捅P點過去幾年,我們在花下飲茶的經歷,腦海之中第一個閃現(xiàn)出來自是梅花。
據(jù)說,梅花是春天即將到來之前,開得最早的花。它的花型特別好看,花瓣柔美,枝條曲折,有著疏影橫斜之美感,古往今來,多少人都愛它。明清兩代,梅花入饌盛行。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記錄:“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頭,連蒂置磁瓶內,每一兩重,用炒鹽一兩灑之,不可用手漉壞,以厚紙數(shù)重密封,置陽處,次年春夏取開,先置蜜少許于盞內,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滾湯一泡,花頭自開,如生可愛,充茶香甚。”
明清文人不僅喜歡以梅花入饌,也愛將梅花入茶。陰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文長,就特別愛用梅花、蘭花等芳香之花煮茶。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話》中記載:“徐文長用花煮茶,其法取梅、蘭、桂、菊、蓮、茉莉、玫瑰、薔薇之屬,雜入茗中,盛錫瓶內,隔水煮之,一沸即起,令干點茶?!薄白蛉栈ㄇ熬铺^,今朝怕見近流霞。不應辜負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飲茶。”而宋朝著名文學家吳芾一首《梅花下飲茶又成二絕》,更是道盡了梅花下飲茶之文人雅趣。
讀著古人關于梅花的逸聞軼事,就著梅花沁人的香氣,在梅樹下圍爐煮茶,亦是人間快意事。在永泰縣葛嶺鎮(zhèn)西南部的萬石村,我們就曾在此賞梅品茗。彼時,天門山一帶的村子,青梅都開了,身處梅林,陣陣清香撲鼻,沁人心脾,梅樹枝條上結著小小的花蕾,白色的小花苞含苞待放,放眼望去,星星點點如雪海翻騰。待爐火歡快,大家圍爐啜茶,煮些溫暖的食物,我們曬著太陽打個盹,抖去冬寒給身體帶來的酸澀與昏沉,此時的茶,似乎在與萬物山川共飲,氛圍高遠又遼闊。
貳
牡丹富麗,熱烈盛情
飲春風,賞春光。四季流轉,最愛的便是春天。而春天諸般花事中,除卻梅花,“至谷雨而花事始盛”的牡丹,也算得上最值得期盼的種。牡丹色澤艷麗,雍容華貴,風流瀟灑,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自古以來,與其有關的詩文和繪畫作品都十分豐富。清代惲壽平就素愛畫牡丹。在他的畫筆下,牡丹或正或側,俯仰掩映,曲盡其態(tài)。觀其筆下牡丹,賦色的濃淡、明暗表現(xiàn)著花瓣豐富的層次變化,而花葉之翻轉向背、枝節(jié)細微部分都不曾有一絲疏漏,毫無松散之處。牡丹被他畫得可謂是明麗鮮艷,光輝燦爛,又別有—種清澄明朗、高雅脫俗之神韻。
福州閩侯雪峰寺的牡丹園,每逢盛放期,園子里的牡丹花一朵呆地簇擁在一起,在陽光照射下,會泛出一種溫軟的光澤,花瓣也仿佛被烙上了一層油蠟的質感;它們挺拔玉立,看著讓人覺著豐神俊朗。牡丹其實是木本植物,最早它的名字是叫“木芍藥”。因此,它不只花朵,就連枝條、姿態(tài)都非常好看,有—種風姿綽約,英氣颯爽的美。洛陽紅,遲蘭,芳紀,豆蔻年華,粉中冠,豆綠,吉野川,錦繡球,八千代椿,光讀著它們的名字,就能讓人油然生出一種飽滿的,蓬勃的生命
牡丹花樹下,有掉落在地上色彩絢麗的花瓣。草木樹枝隨風搖曳,自然之境,一派繽紛。我們在燒水煮茶的間隙,不忘遙念古人篇章,想象他們從詩卷傳遞而來的這種春意與風雅。中國人素來擅長以東方的詩性,構筑出以閑適為基礎的審美世界,并讓其生發(fā)到生活之中。而大自然卻是什么都不用做,它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流轉,風物變化。有了茶的加入,這樣的情境往往變得更加豐富、生動、有趣。
叁
油桐花開,小飲于野
四時之趣,在于跟著節(jié)氣,萬物有序,自在從容。喝茶,亦同樣如此。暮春夏初,萬物并秀,桐花始盛。福州近郊,狀元嶺上,或是閩侯杞坑,一路前行,都有油桐花爛漫。它們白如霜,潔似玉,滿坡滿嶺盛開的油桐花,仿佛卷起千堆雪。
一群群不知疲倦的蜜蜂在花朵間飛來飛去。一陣微風拂過,仿佛雪浪翻涌,不時有花落下,青石板上仿佛鋪上了一層薄薄的花毯,令人流連。穿梭在這綠意蔥蘢的山林之間,欣賞著繁花錦簇的油桐花海,時而看山泉流韻,時而聽鳥語歡歌。清風徐來,心生歡喜。
在寂靜的山谷之中,腳下是被泉水磨滑了的青石,我們置身期間,坐享林間光影,享受著這一派天真趣味,野趣盎然。山谷里的微風,掠過那些油桐花,使得它們籟簌地落在溪水之上,還有點點的日光,落在石面上,落在水中央,也落在茶器上,灑在喝茶人的懷中。此時,有林木青石歇息納涼,有摯友家人談心在側,我們汲水烹茶……身在此間,山谷即“聊齋”——花下煮茶“講古”,豈不快哉。
肆
秋景良辰,桂花為媒
每年秋分之后至霜降,桂花的香氣濃得化不開。剪一枚插入瓶中,置于書房或茶桌之上,“一支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備自香?!币饩臣粗痢!昂雾殰\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我們欣賞的不只是它的行色,更是它的氣質和韻味。
古詩詞里的“桂花第一城”,當屬杭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杭州西湖以南,山谷之中溪水崖邊,遍植有七千多株桂花。每到秋季,杭州“滿隴桂雨”,游人如織?!蔼氂心仙焦鸹òl(fā),飛來飛去襲人裾”。桂花便被一陣香風吹得滿山開。偶爾遇到風急,飄下點點桂花瓣。
若有極富詩情之人,月夜造訪,那便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之意境?;蛞顾扌?,庭院深深,見燈火可親,遂在院內桂花樹下,布一席茶,聞著花香,兩人對飲,以茶會友,自又是一重“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美妙境界。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一年四時,次第花開,周而復始,筆墨難盡。每一年,從春天出發(fā)的我們,都會行向另一個更美好的春天。每一趟花下飲茶,喝得就是—份心境與性情,但描述起來,卻是另一番氣韻與風雅。就像我們曾經的記錄:“當口腔捕捉到和我們性情契合的茶湯時,心就會像一朵花,慢慢地開?!焙鹊揭槐K好茶的心情,真的不亞于“像那花技一樣,一心一意開放自己”。而更值得歡喜的是,在花下,我們喝過的每—杯茶,都已經凝結出了像花朵一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