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憲林
近期一位女士在網(wǎng)上發(fā)的帖子受到了網(wǎng)友們的熱議:在留下陪父親做手術與去印尼游玩中她果斷選擇后者,因而備受指責。我認為該女士應留下陪伴父親,持孝道而盡人事,于親所待時而贍養(yǎng)之。
百善孝首,烏鵲情至,父母之恩高于天,應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至圣先師孔子千年前已有所囑。高堂賜吾生命,撫育吾身,應懷感恩之心。瞻顧遺跡,君可知堯卿三年守孝為報母親養(yǎng)育之情,弊廬薪床下方見矜矜孺子;君可知李密日侍湯藥為報祖母養(yǎng)惠之恩,更相為命中方見切切親情。翻古越今,張九精迎難而上,帶重病父親難辛求學;朱德司令千萬家書,鴻雁傳信,字里行間皆是感恩之情。由是觀之,孝乃善首,唯孝賢可修正善之德。
羊羔跪乳,鷦鷯視雛,報恩之心深于淵,應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父母賦予生命,修己品格,必報養(yǎng)育之恩。叩經(jīng)問史,二十四孝中無一不孝之深深、恩之切切??v觀古今,齊襄王割衣作袍保母暖,亦是飽含感恩之情;季羨林先生渴望贍養(yǎng)父母,卻天人已隔,空余悲切。因而知之,報恩需及時,于父母有生之年盡孝,莫讓后悔成追憶。
花開人守,落月滿情,盡孝之情闊于海,應常伴父母左右,貼心照顧,用心守候。
“相伴是朵盛放在四季的花,它永遠不會枯萎。”約翰·瓦爾德尼如是說。子屬之于父母,唯陪伴方謝三春之暉,言寸草之心。年至歲末,煙火團圓中的陪伴,父母欣慰的笑臉是我們最好的禮物;生病榻前,艱苦厄難中的陪伴,父母最溫暖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力量。我們長大,他們衰老,在陪伴的余光中他們見證了我們的成長,歲月無情,給予他們不再健碩的身體,我們怎能忍心不去陪伴他們呢?由此得之,我們的陪伴是父母最大的欣喜,此生盡孝,愛隨其一生。
反觀該女士,在父親患癌之時選擇遠游,雖然錢財損耗很可惜,但旅游可以再來,父親唯有一人。我們經(jīng)不住外界的絢爛誘惑,有時因此忽略了親情的美好,那些一點一滴的回憶見證了我們生命的成長、父母生命的衰亡。父母給予我們的,值得用一生去回報。
吾輩青年,處黼蔀黻紀之當下,于奔波忙碌中更應懂父母之恩,恩其所施,慰其所饋,及時報答,適時陪伴,莫讓后悔成追憶。春風有信,花開有期,持孝道而盡人事,子欲養(yǎng)而親仍待。
【山東微山一中】
◆點評
作文審題明確,“守護親情、傳承孝道”是本篇作文的最佳立意。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持孝道而盡人事”行文;分論點語言整齊劃一,結構緊湊清晰,具有思辨性;論證方式多樣,論據(jù)豐富,且正反兩方面結合;語言自然流暢有文采,有格局,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