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貴
入乎其內
自然科學論著是對自然科學現(xiàn)象、科學知識和原理等進行研究的論文和著作。自然科學論著概念較多,理論性強,邏輯嚴密,閱讀難度較大。我們需要掌握閱讀自然科學論著的一般方法,注意抓住關鍵概念,梳理思路,把握邏輯,理解主要內容。這里以課文《自然選擇的證明》為例進行闡釋。
一、整體閱讀,了解概要
閱讀自然科學論著,我們首先需要通讀文本,先整體感知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結構和行文思路。我們要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閱讀習慣,將文中概念性詞語和關鍵性句子進行標注,以便厘清思路。
1.抓住關鍵概念
自然科學領域有一些專業(yè)術語或者不常見的科學用語,用以表達該領域的基本概念。這些概念是閱讀自然科學論著的知識基礎,需要準確理解,才能進一步明確作者的判斷和推理。
首先要抓住相關闡述,理解關鍵概念的內涵。從文章中找出對這一概念進行界定或解釋的語句,然后進行歸納。比如課文《自然選擇的證明》中的“自然選擇”,通過閱讀第二段的闡述,我們明白了該概念的內涵:在變化著的生活條件下,生物幾乎都表現(xiàn)出個體差異,在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能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逐漸被淘汰,此種擇優(yōu)棄劣的原理,達爾文稱之為自然選擇。
其次是加強聯(lián)系,把握關鍵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課文第三段“物種只是顯著而穩(wěn)定的變種,而且每一物種開始時都只是變種”,表明“物種”從屬“變種”。另外,“自然選擇學說”與“特創(chuàng)論”是對立關系,“自然選擇”與“適者生存”是因果關系。理順關系,文中的知識網絡就會清晰明了。
2.梳理行文思路
閱讀時,一方面篩選出關鍵概念,通過圖示法呈現(xiàn)其關系,串珠成線,明確文章表達的概要;另一方面,要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梳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課文可以初步判斷這篇文章是總分式結構,進一步閱讀可梳理出行文思路:首先提出論點,在自然條件下生物的變異,自然選擇發(fā)揮了作用;然后從事理上推斷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合理性;接著論述物種起先是以變種形式存在,可以解釋同一屬內的許多物種很繁盛、有大量變種等生物現(xiàn)象;最后論述自然選擇可以解釋生物的演化、改良、滅絕,以及可以規(guī)劃大小不等的類群等生物現(xiàn)象。
二、精析論證,準確把握
閱讀自然科學論著時需明確文章是如何論證觀點的,其觀點是否可信。只有經過細致地分析,才能準確把握論證內容。
1.把握論證邏輯
首先,分析觀點與事實的關系,把握事實論證邏輯。觀點是作者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或感受,事實是實際發(fā)生或已知存在的事件、信息。正確的觀點需要客觀事實的支撐。觀點與事實之間可以是“假說”與“證實”、“結論”與“依據(jù)”、“原理”與“解釋”等關系,如課文第五段“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變異的”,這是作者關于生物變異的結論,然后作者找出依據(jù)“一種像啄木鳥形態(tài)的鳥卻在地面上捕食昆蟲;高地上的鵝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卻具有蹼狀腳”。有時作者只陳述事實,事實中卻蘊含著觀點,我們需要根據(jù)陳述的事實來提煉觀點。
其次,分析前提到結論的推理,把握道理論證邏輯。前提到結論的推理,可以是一般到個別的演繹推理、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個別到個別的類比推理。如課文第十一段“如果物種是獨立創(chuàng)造的,而變種是由次級法則所產生的,上述相似性就變得頗為離奇了”,由前提“物種是獨立創(chuàng)造的”和“變種是由次級法則所產生的”,推斷出結果“雜交的后代無法遺傳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而事實卻是具有相似性,以此反過來證明特創(chuàng)論的荒謬。這里是演繹推理,結合歸謬法,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
2.理解主要內容
先整體閱讀,后精析論證,抓住核心信息,理清行文思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如《自然選擇的證明》一文,通過準確運用概念,使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證明了“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性,指出“特創(chuàng)論”是錯誤理論。
三、質疑探究,拓展研習
閱讀自然科學論著,我們也要大膽質疑,勇于批判。比如課文中說“自然界中沒有飛躍”,果真如此嗎?我們可結合文本聯(lián)系事實提出自己的觀點:地球在較短的地質歷史時期內,曾出現(xiàn)過生物大量整體突然滅絕的情況,所以生物的進化是漸變與躍進交替的進化模式,是基因突變或地理隔絕造成新物種出現(xiàn)的過程。
我們也可以進行延伸思考,在自然界生物進化的同時,社會中的人也存在著變異現(xiàn)象嗎?這樣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就架起了智慧的橋梁。在精讀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的疑惑或者感興趣之處,進行拓展性閱讀,開展跨學科研究性學習。這樣研習,才能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我們閱讀自然科學論著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利于提高理解科學論著的能力,開闊視野,增長學識,培養(yǎng)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