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高中語文自主課堂,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一種主流趨勢。古詩詞閱讀鑒賞是高中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語文知識積累和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并對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高中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在簡要闡述自主學習基本特征及實踐價值的基礎上,從“導、學、議、練、展”五個層面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策略進行探討,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 自主學習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47
一、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征
1.學習行為的自覺性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興趣或任務驅動下,自覺主動地進行問題探索和知識學習的行為,不同于在各種外界壓力和要求下開展的被動式學習,自主學習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控能力,是一種主動式學習。
2.學習活動的獨立性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完成學習活動。這里所說的“獨立”并不是絕對性的獨立,而是相對性的,即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會完全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而是借助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通過自主思考、獨立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活動。同時,在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也會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習質(zhì)量和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活動的獨立性實質(zhì)上強調(diào)的是獨立思考的過程。
3.學習過程的自控性
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完全掌握學習活動的主動權和控制權,即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計劃編制、知識體系構建、學習方法調(diào)整、學習過程監(jiān)督、學習成果評價等工作。為達到預期的自主學習目標,獲得更好的學習質(zhì)量和效果,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協(xié)調(diào)好學習系統(tǒng)中的各種因素,使其作用和效果得到充分發(fā)揮,而這一過程也對學生的自控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學習過程的自控性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主要特征。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價值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夠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其提供更加開放和自由的學習空間,使其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進行知識探索及學習,從而獲得更豐富的學習感悟,更深刻地感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及文學世界的魅力,進而充分激發(fā)其語文學習興趣。以古詩詞教學為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具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思維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延伸,從而對古詩詞中的意象及蘊含的思想情感形成個性化的解讀,深刻體會到古詩詞的文學魅力,進而對古詩詞閱讀鑒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標》視域下“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習流程和學習方法由教師設定,學生的主體性未能得到有效凸顯,其學習過程以被動掌握語文知識技能為主。而自主學習中,學生需要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導學案或教學引導,獨立完成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方法選擇、學習任務探究、學習成果評價等工作,并自主進行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控制,不僅能夠通過實踐探究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還能夠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探究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自身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3.養(yǎng)成學習習慣
“培養(yǎng)終身學習意識,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是“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發(fā)展大有裨益。習慣的養(yǎng)成一方面需要良好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持續(xù)性的培養(yǎng)鍛煉。從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征和實踐過程可以看出,相較于傳統(tǒng)被動式的學習行為,其在主觀能動性、自控能力、獨立意識等方面具有更顯著的培養(yǎng)效果,因此,更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策略
1.“導”——借助教學導案開展高效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最主要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高質(zhì)量的課前預習對于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提升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教學導案作為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既是連接“教”與“學”的重要紐帶,也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借助教學導案引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課前預習,以此實現(xiàn)古詩詞的自主學習并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最大限度發(fā)揮出教學導案的作用和價值,教師在設計時應以新《課標》教學要求和大綱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符合學生興趣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為條件,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為”。
以人教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短歌行/曹操》課程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在綜合把握大綱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實際學情等因素的基礎上,設計出如下教學導案,并將其與課程配套微課資源發(fā)送給每位學生。
《短歌行》教學導案
學習目標:反復誦讀詩詞,體會其藝術特點并探索總結古代詩歌的鑒賞方法;閱讀體會詩詞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思考詩詞創(chuàng)作時作者的心情以及詩歌的主旨。
學習任務:查閱資料,了解關于題目“短歌行”的相關知識,簡要記錄并在課上分享交流;查閱資料了解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并結合《觀滄?!贰洱旊m壽》等詩詞,對“曹操”進行評價;閱讀詩詞,借助工具書翻譯詩詞,了解詩詞內(nèi)容。
深度思考:這首詩里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字是哪一個?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本詩有怎樣的藝術特色?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話?
點評總結:回顧預習過程,你有怎樣的收獲和疑惑?通過詩詞的閱讀鑒賞,你有怎樣的感觸?
在上述教學導案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本節(jié)課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教學目標并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自身學習習慣,設計合理的預習計劃。同時,在導學案中學習任務和思考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學習資源搜索、知識探究和深度思考,并且對預習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由此可以看出,借助教學導案,學生能夠在課前系統(tǒng)性地自主學習《短歌行》,在完成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主動進行知識拓展和深度思考,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2.“學”——巧設教學任務提升學習效果
任務驅動法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一種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法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的自主學習。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可通過設計多元化教學任務的方式,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以人教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教學為例。結合“單元學習提示”中的內(nèi)容,教師可從以下層面著手進行教學任務設計,使學生的各項能力素質(zhì)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以此提高其自主學習效果:
基于知識學習,設計歸納性任務。如:閱讀詩詞,梳理歸納其中包含的“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文言知識。通過對上述文言知識的學習探究,豐富自身語文知識儲備,提高文言翻譯和鑒賞能力。
基于能力培養(yǎng),設計合作性任務。如:基于同組異質(zhì)原則將班級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然后提出“題目既是‘夢游天姥,為何開篇從‘瀛洲談起”“作者如何描寫夢中仙境的”“天姥山有怎樣的特點”等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圈畫出關鍵字詞、交流討論等方式,尋找問題答案。在完成上述合作性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的閱讀鑒賞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基于文化熏陶,設計拓展性任務。如:以“詩人的想象”“詩詞中的道家文化”“反抗精神與高潔品質(zhì)”等為主題布置群文閱讀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圍繞閱讀主題進行古詩詞拓展閱讀,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促進其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還能夠使學生在拓展閱讀過程中,更充分地感受到古詩詞的文學魅力,接受更濃厚的文化熏陶,從而促進其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及文學知識視野的拓展。
3.“議”——依托合作學習豐富學習感悟
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認知特點、生活閱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對于同一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此外,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都會總結出獨特的學習方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時,可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的自主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感悟、進行相互學習的空間和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以人教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間知識、心得的分享交流:導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以組內(nèi)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和學習心得,如: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蘇軾”及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的資料;預習過程中自己對詩詞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自己對于詩詞情感的總結;自己認為最精彩的詞句及鑒賞分析等。隨后,各小組可以推選出一名代表對本小組的預習情況進行總結并進行小組預習成果和學習心得的分享。通過上述交流討論、相互學習的過程,學生們的學習感悟能夠得到有效豐富。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針對閱讀詞句提出小組討論問題,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式自主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和感悟。如:讀到“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時,教師可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何理解此句。針對該問題,學生們會提出不同的見解,因此,各小組內(nèi)部會進行激烈的思辨,學生們?yōu)樽C明自己的觀點會主動調(diào)用所掌握的知識對該詞句進行鑒賞解讀。此過程中,學生之間會實現(xiàn)知識、方法及學習成果的相互學習,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4.“練”——實施項目教學強化思維培養(yǎng)
自主學習對于學習者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項目化教學的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與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以此確保學生古詩詞自主學習的實效性,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以人教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古詩詞微課設計”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設計。具體教學流程為: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左右),以“如何制作一節(jié)優(yōu)質(zhì)的古詩詞微課”為驅動問題,引導各學習小組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此過程中,各小組需通過內(nèi)部協(xié)商以及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確定出微課的主題及教學目標,然后結合以往的古詩詞學習經(jīng)驗,梳理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難點以及知識框架,并以此為依據(jù)設計“微課”的內(nèi)容版塊。隨后,學生通過協(xié)商確定組員分工,合作完成學習素材收集、教學問題設計與答案整理、重難點知識講解、學習任務設計等工作。最后,學生對項目式學習成果進行整理,完成“知識框架圖”“思維導圖”“微課設計方案”“寫作手法記錄表”等學習成果的編寫。在完成上述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將自己想象成“教師”,然后結合以往學習經(jīng)驗,從教師的思維視角出發(fā),對課程教學目標、重點內(nèi)容、知識點、學習方法等進行深度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具主觀能動性,學習思維更加清晰。
5.“展”——落實多元評價夯實學習成果
教學評價是課程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成果具有凸顯和升華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自主學習時,應重視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的落實,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學習自信心,達到夯實學習成果,提升學習質(zhì)量的目的。
以人教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登高》教學為例。教師可在導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前預習成果;在閱讀教學階段,引導學生分享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在課程教學結束前,引導學生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并根據(jù)學習成果進行針對性教學指導和查缺補漏。在學習成果評價階段,教師應實行自評、互評、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以此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例如,在預習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可以“自評”為主,在學生展示完學習成果后,教師可通過“你認為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自評;在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可以“互評”為主,由組內(nèi)成員對其他組員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還能夠獲得更好的評價效果。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具有學習行為自覺性、學習活動獨立性、學習過程自控性的基本特征。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的自主學習,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新《課標》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師可通過教學導案、教學任務、合作學習、項目教學、多元評價等途徑,從“導、學、議、練、展”五個層面引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的古詩詞自主學習,以此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提質(zhì)增效。
參考文獻:
[1] 張娟英《推行高中課標,突出自主學習——以統(tǒng)編版小說教學為例》,《華夏教師》2023年第1期。
[2] 江曉燕《高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實施策略探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4期。
[3] 米超《自主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年第7期。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規(guī)劃課題《關于高中學生語文課堂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