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生文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重要課程。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往往過于抽象和理論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在這樣的背景下,微項目學習的引入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通過參與小規(guī)模的項目活動,學生可以親身體驗道德決策和法律應用的過程,并從中學到具有實際意義的道德和法治知識。本文將對微項目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的運用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微項目學習 初中道德與法治 運用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52
微項目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它既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微項目學習,結合具體情況設計適合的微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同時,教育行政部門也應給予微項目學習更多的支持和重視,為學校和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和資源,以推動微項目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廣泛應用。
一、微項目學習的概述
微項目學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它以小型項目為基礎,通過實踐與反思的循環(huán),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微項目學習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實踐探索,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微項目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熱情選擇項目內容。通過參與微項目,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具體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由于微項目的規(guī)模較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項目進程和任務分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還需要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項目,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交流的能力。微項目學習強調實踐與反思的循環(huán)。學生在參與項目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與實際問題接觸,通過實踐經驗的積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學生要有意識地進行反思和總結,評估項目的成果和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這樣的循環(huán)過程有助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微項目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運用價值
首先,微項目學習有助于道德與法治課的知識學習。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注重內容的灌輸和知識的傳授,而微項目學習則通過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法律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擬法庭辯論的微項目,讓他們通過扮演律師、法官等角色,親身體驗訴訟過程,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通過微項目學習,學生將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與法治的概念和原則,并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其次,微項目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微項目學習中,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思考,設計和執(zhí)行一個小型項目。這種自主性的學習過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個社會問題或相關議題,通過自主研究和行動,找到解決方案。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加以實施。這種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微項目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微項目學習中,學生通常需要組成團隊,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微項目,如模擬社區(qū)治安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將更好地理解集體行動的力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這不僅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也提升了學生的法治意識。
最后,微項目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微項目學習正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方式,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的應用方式。在微項目學習中,學生需要自己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這種實際操作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微項目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的運用策略
1.突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素養(yǎng)與活力
通過微項目學習,教師可以突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素養(yǎng)和活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具體案例、道德困境和法律問題,讓學生通過參與討論和實踐,深入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并充分體驗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微項目的設計與實踐,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和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力、分析力和決策能力。
例如,在《做守法的公民》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個微項目,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模擬法庭審判的過程。每個小組成員將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和被告。他們需要研究一個真實的案例,了解其中的道德和法律問題,并在模擬法庭中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辯論技巧。在準備過程中,學生需要閱讀相關法律和道德準則,了解它們的背景和適用范圍。他們還可以觀看真實的法庭審判錄像,學習法官和律師的表現(xiàn)方式,并借鑒其中的技巧和策略。在模擬法庭中,學生將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據(jù)自己的角色設定辯論策略。法官需要公正審理案件,檢察官需要提出控訴,律師需要為被告辯護,并利用證據(jù)和法律條款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被告需要解釋自己的行為,并為自己辯護。模擬法庭過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討論和反思。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策略,并評估自己在模擬法庭中的表現(xiàn)。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你在模擬法庭中遇到了哪些道德困境?你是如何處理的?”“你覺得模擬法庭對你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有何幫助?”通過這樣的微項目學習,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要義,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他們不僅可以在模擬法庭中鍛煉自己的表達和辯論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和合理分工的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夠體驗到道德與法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加深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2.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和善于思考的習慣
微項目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和善于思考的習慣。通過微項目的開展,學生可以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和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享觀點、開展調查研究和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學習。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他們樂于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發(fā)現(xiàn)自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我喜歡的運動”或“我擅長的技能”。學生可以用調查的方式收集相關信息,讓自己更好地了解這個話題,并將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與同學分享。在這個微項目中,學生可以通過訪談、觀察和實踐等方式,深入了解他們感興趣的運動或技能。他們可以采訪運動員或技術專家,觀察比賽或技能表演,并親自參與相關訓練或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際的學習經驗,學生不僅可以擴展自己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微項目學習中的作用是引導和輔導。他們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研究的目的和問題,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資源,并及時給予反饋和鼓勵。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合作,促進信息共享和交流,讓學生們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學習和啟發(fā)。
3.調動學生的情感和體驗生活的氣息
微項目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與法治是一個涉及倫理道德和社會法規(guī)的學科,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加入情感因素,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遇到的道德與法治問題。通過組織實踐活動、故事分享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學生能夠親身參與、感受和體驗道德與法治的內涵和重要性。這種情感體驗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情緒參與,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和責任感。
例如,在《師生之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在師生關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模擬的方式來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對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也讓他們親身體驗到在不同社交場合中怎樣正確行使權利與義務,怎樣恪守社會道德與法規(guī)。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更幫助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構建了堅實的道德基礎,樹立了正確的法治觀念。
4.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微項目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微項目學習,學生將面對復雜的問題和挑戰(zhàn),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反思、跨學科思考和自主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
例如,在《做守法的公民》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微項目,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探究。學生需要調查社區(qū)中存在的違法行為,并提出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的根源,調查相關法律規(guī)定,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微項目學習,學生將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他們需要收集信息、分析數(shù)據(jù)、思考解決方案,并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
微項目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策略還包括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學生通過參與微項目的設計和實施,能夠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在微項目中設置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去觀察、調查、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并加以解決。通過實踐活動的參與,學生能夠將道德法治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
例如,在《積極奉獻社會》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qū)進行志愿服務,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另外,微項目學習還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事件中學習知識。教師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通過研究案例的背景、原因、結果等方面,分析其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奉獻社會的意義,并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設計了一個校園內的實踐項目。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為學校的某個公共區(qū)域進行美化改造。其中一個小組選擇了學校的圖書館作為他們的改造對象。他們首先進行了調研,了解了圖書館的使用情況和學生們的需求。然后,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改造計劃,包括重新布置圖書館的座椅、增加一些綠植和裝飾品、設置一個安靜的閱讀區(qū)等。在接下來的幾周里,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采購材料、動手布置,最終成功地將圖書館打造成了一個更加舒適、溫馨的學習空間。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還加深了對學校公共設施重要性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為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教師要將《積極奉獻社會》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與校園實踐相結合,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建設,鼓勵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6.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提升人文素質
微項目學習的運用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提升人文素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通過微項目的引導,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反思個人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微項目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品質和道德情操,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的困難、矛盾和挑戰(zhàn),能夠激發(fā)他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崇尚法治精神》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微項目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志愿者服務、環(huán)境保護等,從而了解到社會問題的存在和解決方法,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參與微項目,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到社會問題的背后原因和影響,激發(fā)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微項目的參與,結識到不同背景與經歷的人們,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總結來看,微項目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策略主要包括突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素養(yǎng)與活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和善于思考的習慣,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以及促進學生精神成長。通過合理的微項目設計和引導,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觀念,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璐《例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實施策略》,《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年第30期。
[2] 王麗曼《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優(yōu)化的思考和實踐》,《教師教育論壇》2023年第8期。
[3] 廖財燁《問題鏈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亞太教育》202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