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福 徐沛斌 魏萬鴻 張旭
收稿日期:2023-11-17; 修回日期:2024-03-01
基金項目: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省地勘基金項目(甘財資環(huán)〔2022〕62號);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基礎地質調查項目(甘國土資勘發(fā)〔2017〕64號)
作者簡介:范宗福(1987—),男,工程師,從事區(qū)域地質調查與礦產(chǎn)勘查工作;E-mail:978597680@qq.com
摘要:在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開展1∶50 000土壤測量,采集樣品5 625件,粒度為4目至20目。通過樣品加工分析和地球化學參數(shù)統(tǒng)計,對成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征進行研究,圈定單元素異常467處、組合異常3類、綜合異常17處。根據(jù)異常查證評價情況對綜合異常進行了分類及排序。在此基礎上,結合區(qū)域地質背景、礦產(chǎn)資源分布情況,劃分了以Au、Pb、Zn、W、Mo為主的找礦遠景區(qū)5處,初步評價了其成礦潛力,指出具有找礦潛力的礦床類型為斑巖型鉬礦床、蝕變巖型金礦床、火山熱液型金礦床。
關鍵詞:地球化學特征;斑巖型鉬礦床;蝕變巖型金礦床;火山熱液型金礦床;找礦遠景區(qū);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TD15? P632????????? 文章編號:1001-1277(2024)06-0077-08
文獻標志碼:Adoi:10.11792/hj20240615
引? 言
土壤測量能有效圈定找礦遠景區(qū),是地質找礦中卓有成效的地球化學勘查手段。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屬甘肅北山干旱荒漠、半荒漠景觀區(qū),基巖出露差,水系不甚發(fā)育,適合開展土壤測量工作。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由兩幅1∶50 000國際標準圖幅(斜溝幅(K47E011006)、紅柳丘井幅(K47E011007))組成,面積742 km2,地理坐標:E97°15′00″~97°30′00″,N42°00′00″~42°20′00″。本文在1∶50 000土壤測量基礎上,對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土壤地球化學特征進行了研究,圈定了找礦遠景區(qū),進而探討了找礦潛力和找礦方向。
1? 研究區(qū)地質概況
研究區(qū)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天山—興蒙造山系,額濟納—北山弧盆系,明水巖漿弧。大地構造位置特殊,北臨紅石山蛇綠混雜巖帶,南以星星峽—明水—旱山近東西向展布的深大斷裂帶為界。研究區(qū)在華力西中晚期處于俯沖、碰撞及造山后板內拉伸環(huán)境,構造巖漿作用十分強烈,形成一系列與該環(huán)境相適應的巖漿巖,成礦作用十分強烈,是金、鎢、銅、鉬、鉛、鋅、鐵等多金屬礦產(chǎn)成礦的有利地段[1-2],也是研究造山帶理論的典型地區(qū),歷年來備受地質學家的廣泛關注。
1.1? 地? 層
研究區(qū)地層區(qū)劃屬塔里木—南疆地層大區(qū),中、南天山—北山地層區(qū),覺羅塔格—黑鷹山地層分區(qū),中天山—馬鬃山地層小區(qū)[3-10]。出露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太古宇—古元古界北山巖群(Ar-PtB)、石炭系白山組(Cbs)、白堊系赤金堡組(Kch)、新近系苦泉組(Nk)及第四系(Q)(見圖1)。
1.2? 侵入巖
研究區(qū)內巖漿活動強烈,類型豐富,有基性—超基性、中酸性、酸性侵入巖。其中,酸性侵入巖極為發(fā)育,常見巖石類型有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英云閃長巖、二長花崗巖等,一般呈較大規(guī)模的復式巖基產(chǎn)出;基性—超基性侵入巖較少見,有斜長角閃石巖、輝長巖、角閃石巖等,常呈較小的巖株產(chǎn)出。巖脈極其發(fā)育,有輝長巖脈、輝綠巖脈、閃長巖脈、花崗巖脈、花崗偉晶巖脈、花崗斑巖脈、安山玢巖脈、石英脈等,以細粒閃長巖脈和花崗斑巖脈為特征。
1.3? 構? 造
研究區(qū)一級構造單元屬天山—準噶爾—北山造山系,二級構造單元屬甘新蒙北山弧盆系,三級構造單元屬明水巖漿弧[11-16]。
研究區(qū)位于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古板塊會聚部位,經(jīng)歷了多期次、多階段漫長而復雜的地質演化,不同地質時期多種類型的構造單元經(jīng)歷了多次碰撞、增生、拼貼,形成多旋回復合造山帶——北山造山帶。該造山帶東臨索倫縫合帶,西接天山縫合帶,是中亞造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中亞地區(qū)地質構造演化和古亞洲洋演化的重要窗口。
研究區(qū)位于北山北帶,北距紅石山蛇綠混雜巖帶約10 km,南側有明水—小黃山蛇綠混雜巖帶,夾持于兩條蛇綠巖帶之間,為研究晚古生代北山北帶構造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進而為解決中亞造山帶拼貼時限和增生過程、東西連接對比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證據(jù)。
2? 樣品采集與分析
研究區(qū)位于甘肅北山干旱荒漠、半荒漠景觀區(qū),屬北山山系,為低山丘陵地形,部分已準平原化,海拔一般在1 300~1 700 m,相對高差一般為400 m。地形較平緩,戈壁灘、巖(石)漠廣布。研究區(qū)內沒有常年性河流,僅在夏、秋降水之際才發(fā)育間歇性流水。水系不發(fā)育,以短水系及羽狀水系為主。土壤較為發(fā)育。
本次土壤測量工作的采樣部位為基巖風化形成的殘坡積碎屑堆積為主的土壤層,采樣粒級為4目至20目,用“套篩取樣法”取樣。研究區(qū)采樣面積450 km2,采樣密度8點/km2。分析元素有W、Sn、Mo、Bi、Cu、Pb、Zn、Au、Ag、As、Sb、Hg、Ni、Co、Cr、Nb、Cd等。樣品分析測試工作由具有地質實驗測試甲級資質的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四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化驗室完成。樣品的加工及測試嚴格按照DZ/T 0011—2015 《地球化學普查規(guī)范(1∶50 000)》執(zhí)行,樣品加工、分析精度滿足相關要求[17-19]。
2024年第6期/第45卷? 黃金地質黃金地質? 黃? 金
3? 地球化學特征
3.1? 元素含量特征
通過統(tǒng)計元素平均值(X)、標準離差(S)、變異系數(shù)(Cv)、濃集系數(shù)(Kk)、疊加值(D)、背景值(T)等相關地球化學參數(shù),討論研究區(qū)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和規(guī)律。研究區(qū)土壤地球化學元素參數(shù)特征見表1。
由表1可知:Nb、As、Sb、Sn、Ag元素的Kk值小于1,其余元素均大于1,表明這些元素具有一定的次生富集傾向,其中Mo元素Kk值為2.54,表明研究區(qū)有很好的Mo富集地段。從元素變異系數(shù)分析可知,Mo、W、Bi、As、Au變異系數(shù)大于2,成礦可能性較大。從元素疊加值來看,Mo、W、Bi、As、Au元素后期構造熱液改造疊加富集程度較高,成礦潛力較好。元素的變異系數(shù)由Bi→W→Au→Mo→As→Pb→Sb→Cu→Cd→Co→Ni→Zn→Cr→Nb→Hg→Ag→Sn依次下降,顯示研究區(qū)由Bi至Sn成礦能力逐漸減弱。
研究區(qū)元素變異系數(shù)圖解見圖2。由圖2可知:①Bi元素在土壤測量中分異性極強,說明Bi元素在研究區(qū)分布極不均勻,局部富集程度極高,成礦可能性較大。②W、Mo、Bi、Au 4種元素具有較強的分異性(5.00<Cv/Cv0<20.00,Cv≥2.29),說明以上元素在研究區(qū)分布不均勻,局部富集程度明顯,表明其為主要成礦元素或特征指示元素,具有一定的成礦可能性。③Cr、Co、Ni、Zn等10種元素分異性一般(Cv/Cv0<5.00,Cv<2.03),表明在研究區(qū)分布較均勻,局部富集不明顯或范圍小,主要表現(xiàn)為大面積低背景特征,這些元素在研究區(qū)的成礦概率小,找礦潛力不大。綜上所述,W、Mo、Bi、Au元素具高背景值、高變異系數(shù)、高峰值等特征,成礦潛力較大,應作為研究區(qū)找礦的主攻礦種。
注:1)w(Ag)/10-9; 2)w(Hg)/10-9; 3)w(Au)/10-9。地球化學場以研究區(qū)所有數(shù)據(jù)為統(tǒng)計基礎,地球化學背景場以剔除部分特高值和特低值后的數(shù)據(jù)為統(tǒng)計基礎;北山背景值見文獻[3]。Cv=S/X;Kk=X/T;D=XS/X0S0。
3.2? 元素相關性
利用GeoIPAS化探專業(yè)軟件進行R型聚類分析,以了解研究區(qū)元素相關性,結果見圖3。
Mo-Bi—0.873? Co-Ni—0.807? Cr-Co—0.719? Cu-Cr—0.629
Pb-Ag—0.625? Au-Mo—0.587? Zn-Cu—0.582? Cd-Zn—0.486
As-Sb—0.483? Sb-Pb—0.426? Sn-Cd—0.285? Ni-Pb—0.264
Nb-Pb—0.219? Ni-Au—0.186? Hg-Au—0.168? W-Hg—0.072
1)Mo、Bi、Au相關性最好,其中Mo、Bi相關系數(shù)達0.873,Mo、Bi為典型高溫元素組合,而Au作為低溫元素,與其相關性較好,說明研究區(qū)高溫元素與低溫元素同時形成異常,應注意尋找多金屬礦產(chǎn)。
2)Cr、Co、Ni相關性較好,Co、Ni相關系數(shù)達0.807,說明研究區(qū)石炭系白山組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超基性巖脈分布較廣。
3)Pb、Ag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為0.625,說明研究區(qū)銀礦化與Pb關系密切,Pb可作為尋找銀礦的指示元素。
3.3? 單元素異常特征
根據(jù)各元素異常下限,結合研究區(qū)地質特征,共圈出單元素異常467處。其中,Mo、Bi、Au、W異常面積大、數(shù)量多,分布相對集中,多具有內、中、外三級濃度分帶,Ag、Cu、Pb、Zn元素異常面積中等、數(shù)量多,一般具有內、中、外三級濃度分帶,剩余9種元素異常面積小、數(shù)量少、分帶性差。
3.4? 組合異常特征
按照高、中、低溫熱液元素組合及R型聚類分析各元素相關性,結合成礦地質背景等,在研究區(qū)圈定組合異常3類。
1)W、Sn、Mo、Bi組合異常:共圈定W異常33處、Sn異常29處、Mo異常33處、Bi異常42處,主成礦元素為W、Mo。該組合異常分布在紅柳丘井北—斜溝—1598高地一帶,呈北東向—南西向展布,與區(qū)域構造線走向近于一致,元素套和較好,尤其是在紅柳丘井北—斜溝一帶各元素強度高、面積大、套和好,W、Mo異常具有三級濃度分帶,該組合異常內已發(fā)現(xiàn)了斜溝鉬多金屬礦床,找礦前景較好。
2)Au、Ag、As、Sb組合異常:共圈出Au異常46處、Ag異常21處、As異常35處、Sb異常22處,主成礦元素為Au。該組合異常主要分布在紅柳丘井南—1777高地一帶,呈北東向—南西向展布,與區(qū)域構造線近于一致,元素套和較好,Au、Ag異常具有三級濃度分帶,Au元素峰值達207×10-9,Ag元素峰值達628×10-9,出露地層為石炭系白山組下段。異常北部小面積出露晚石炭世花崗閃長斑巖,東部侵入體為早泥盆世花崗閃長巖,在接觸帶上硅化、角巖化發(fā)育。北西向—南東向斷裂橫斷整個異常區(qū),被兩組北東向斷裂錯斷,巖漿活動、構造活動為成礦提供了有利的導礦、容礦空間。該組合異常內已發(fā)現(xiàn)了紅柳丘井南韌性剪切帶型金礦點。
3)Cu、Pb、Zn組合異常:共圈出Cu異常23處、Pb異常28處、Zn異常25處,主成礦元素為Zn,多呈單點狀分布,異常規(guī)模小、元素套和差,找礦前景一般。
綜上所述,紅柳丘井南—斜溝一帶組合異常分布密集,分布范圍廣,各元素之間套和較好,多種元素具
內、中、外三級濃度分帶。各組合異常與區(qū)域構造線展布方向近于一致,出露地層為太北山巖群、白山組,周邊華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巖發(fā)育,硅化、矽卡巖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發(fā)育,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3.5? 綜合異常特征
研究區(qū)共圈定綜合異常17處(見圖1、表2)。據(jù)查證結果及異常特征,劃分出甲2類異常3處,乙1類異常2處,乙2類異常3處,乙3類異常3處,丙2類異常4處,丙3類異常2處,在分析綜合異常特征和成礦地質背景的基礎上,對綜合異常進行了評序,AP-6、AP-4、AP-1、AP-11、AP-8、AP-10、AP-9、AP-14等綜合異常找礦前景較好,具體特征見表3。
4? 找礦遠景
通過對大地構造背景、成礦地質條件、已知礦床(點)的分布及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綜合研究,結合地球物理異常、地球化學異常、遙感異常特征,在研究區(qū)圈定找礦遠景區(qū)5處(見圖1)。其中,A類找礦遠景區(qū)2處(V-A1、V-A2),B類找礦遠景區(qū)3處(V-B1、V-B2、V-B3)。
4.1? 1598高地北銅、鎢、鉬、鈧找礦遠景區(qū)(V-A1)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1598高地一帶,呈北西向—南東向梯形展布,東西長8.5 km,南北長5.9 km,面積約42.34 km2。
該找礦遠景區(qū)內地層不發(fā)育,侵入巖為泥盆紀石英閃長巖,石炭紀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英云閃長巖、斜長角閃石巖、角閃石巖,二疊紀石英閃長巖。遠景區(qū)內1∶50 000巖石測量圈定了AR-1綜合異常(Cu、Zn、Co、Ni);1∶50 000土壤測量圈定了AP-1綜合異常(Sb、Pb、Ni)、AP-2綜合異常(Ag、Cu、Pb、Zn、W、Sn、Cr、Co、Ni、Hg)。該找礦遠景區(qū)開展了1∶50 000航空磁測工作,存在2個航磁異常點,為甘C-2004-83、甘C-2004-84,均為乙3類異常。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遙感異常區(qū)Ⅱ內,有ASTER光譜匹配濾波麻點狀絹云母化異常,星點狀、串珠狀絹云母化、高嶺土化異常,斑點狀褐鐵礦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異常,局部套合團塊狀高嶺土化及含羥基、碳酸鹽蝕變礦物與三價鐵染異常。
前人在該找礦遠景區(qū)發(fā)現(xiàn)了孫家?guī)X鈧礦床,該礦床規(guī)模為大型。
AP-66.7 Au、Sb、Cu、Zn、Mo、W、Cr、Co、Ni? 主成礦元素為Cu、W、Mo。元素套合較好,Cu、Sb異常具內、中、外帶,Cu異常具多處濃集中心,最大值為423.00×10-6。Mo異常最大值為20.70×10-6
AP-44.8 Cu、Zn、W、Cr、Co、Ni? 主成礦元素為Cu、W。其中,W異常具內、中、外帶,Cu、Cr、Co、Ni異常具中、外帶。W異常最大值為622.00×10-6
AP-12.4 Sb、Pb、Ni? 異常元素為Sb、Pb、Ni,異常套合好,Pb、Sb異常具有內、中、外帶,Ni異常有2處濃集中心,Pb異常平均值為65.87×10-6,最大值為485.00×10-6,異常襯度為2.35,異常規(guī)模為54.41
AP-1111.9 Au、As、Sb、Cu、Pb、Zn、W、Sn、Mo、Ni、Cr? 組成異常的元素種類復雜,從低溫元素到高溫元素均有異常顯示。濃集中心明顯,展布方向基本與地層走向一致。Au、As、Sb、Cu、Zn、Pb、W、Sn、Mo、Cd異常具內、中、外帶,Cr、Ni異常具中、外帶,異常襯度高、規(guī)模大。Au、As、Sb異常套合好,W、Sn、Mo異常套合好
AP-812.1 Au、Cu、W、Mo、Bi? 主要異常元素為Au、Cu、W、Mo、Bi,為一套中高溫元素組合。異常套合好,濃集中心明顯,展布方向基本與地層走向一致。Mo、Bi異常具內、中、外帶,Au、Cu、W異常具中、外帶,異常襯度高、規(guī)模大。Mo異常具有2處濃集中心,對應2個異常高值,分別為39.00×10-6、23.60×10-6
AP-106.4 Au、Cu、Pb、Zn、W、Mo、Bi、Cr、Ni? 組成異常的元素種類復雜,從低溫元素到高溫元素均有異常顯示。濃集中心明顯,展布方向基本與地層走向一致。Au、Pb、Zn、W、Mo、Bi異常具內、中、外帶,Cu、Ni異常具中、外帶,異常襯度高、規(guī)模大。Mo異常最大值為34.40×10-6,W異常最大值為268.00×10-6;通過初步檢查,在異常北部發(fā)現(xiàn)多條蝕變石英脈,脈寬一般為10~40 cm,內部可見黃銅礦、黃鐵礦。通過化學分析,金品位為0.64~0.66 g/t,鉍品位為0.274 %~0.473 %。該綜合異常元素種類豐富、襯度高、套合好
AP-94.3 Au、Ag、As、Sb、Pb、Zn、W? 異常元素主要組合為Au、Ag、As、Sb、Pb、Zn、W,異常套合好,組分復雜,主成礦元素為Au。Au、As、Sb、Pb、Zn、Mo等異常具內、中、外帶,Ag、Sn、Nb異常具中、外帶。Au異常具有強度高、規(guī)模大的特點,包含3個異常點,異常平均值72.93×10-9,最大值207.00×10-9,異常襯度36.47,異常規(guī)模50.92
AP-1410.0 Au、Ag、As、Cu、W、Mo、Bi? 異常元素組合為Au、Ag、As、Cu、W、Mo、Bi,組成異常的元素種類復雜,從低溫元素到高溫元素均有異常顯示。濃集中心明顯,展布方向呈南東東向。Au、As、Mo異常具內、中、外帶,Ag、Cu、W、Bi異常具中、外帶,異常襯度高、規(guī)模大。Au異常最大值為111.00×10-9,Ag異常最大值為628.00×10-9。該綜合異常區(qū)內發(fā)現(xiàn)1條長英質糜棱巖化帶,長度超過1 000 m,寬2~30 m??焖俜治鲲@示,砷品位為1 000×10-6~8 000×10-6;經(jīng)化學分析,金品位為0.47×10-6~2.33×10-6
綜上所述,該找礦遠景區(qū)巖體外接觸帶是尋找?guī)r漿熱液型多金屬礦床、矽卡巖型礦床的良好區(qū)域。花崗閃長巖中多發(fā)育綠簾石化、綠泥石化,巖石表面鐵染強烈,并且有成群石英脈體穿插其中,部分地段云英巖化較為強烈。超基性、基性巖體的分布與稀土金屬礦產(chǎn)密切相關,鈧主要分布于區(qū)內分異形成的超基性角閃石巖和基性斜長角閃石巖中。1∶50 000化探資料顯示,該處存在W、Mo異常。經(jīng)揀塊樣品分析,WO3品位為0.01 %~0.05 %,顯示該處具備一定的尋找鎢鉬礦床的潛力。
4.2? 狼娃山東銅、鎢、鉬找礦遠景區(qū)(V-A2)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狼娃山東一帶,呈東西向矩形展布,東西長12.2 km,平均寬5.5 km,面積約66.83 km2。
該找礦遠景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山組下段上亞段火山巖,主要巖性為安山巖、英安巖、安山質晶屑巖屑凝灰熔巖、石英巖、大理巖。侵入巖主要為泥盆紀石英閃長巖,石炭紀輝長巖、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二疊紀石英閃長巖,三疊紀二長花崗巖。有東西向斷裂、北西向斷裂及北東向斷裂通過,東西向斷裂控制了地層走向。巖體與石炭系地層接觸部位,矽卡巖化、硅化、綠泥石化強烈。
1∶200 000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了AS-33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Cu、Sn、Bi、W、Mo、Sb;1∶50 000巖石測量圈定了AR-3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Cu、Zn、Co、Ni;1∶50 000土壤測量圈定了綜合異常4處,AP-4綜合異常(Cu、Zn、W、Cr、Co、Ni)、AP-5綜合異常(Au、Cu、Zn、Cr、Co、Ni)、AP-6綜合異常(Au、Sb、Cu、Zn、Mo、W、Cr、Co、Ni)、AP-7綜合異常(Au、W、Sn、Bi、Cr、Co、Ni、Cd)。
該找礦遠景區(qū)開展了1∶50 000航空磁測工作,存在1個航磁異常點,為甘C-2004-79,為乙2類異常。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遙感異常區(qū)Ⅲ中,主要為內外接觸帶的條帶狀、團塊狀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異常及少量斑點狀孔雀石化或含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
該找礦遠景區(qū)是礦床(點)的集中分布區(qū),已知礦床為肅北縣斜溝溝口銅鉬礦床。
綜上所述,該找礦遠景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山組下段上亞段,巖漿活動頻繁,斷裂發(fā)育。1∶200 000、1∶50 000地球化學綜合異常發(fā)育,且與航磁異常、遙感異常套合較好,已發(fā)現(xiàn)肅北縣斜溝溝口銅鉬礦床。綜上所述,該找礦遠景區(qū)成礦地質條件有利,自然條件也較適合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是尋找?guī)r漿熱液型銅鉬礦床的有利地段。
4.3? 紅柳丘井金、鎢、鉬、鐵找礦遠景區(qū)(V-B1)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斜溝—紅柳丘井一帶,呈北東向不規(guī)則矩形展布,東西向長9.5 km,南西向最長13.3 km,面積約92.41 km2。
該找礦遠景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山組火山巖,主要巖性為流紋巖、流紋質晶屑凝灰熔巖、安山質晶屑凝灰熔巖。侵入巖主要為石炭紀花崗閃長巖、二疊紀花崗巖,并有東西向斷裂、北西向斷裂及北東向斷裂通過,東西向斷裂控制了地層走向,3組斷裂將該遠景區(qū)內地質體切割成菱形格子狀。巖體東南部被新近系苦泉組覆蓋。巖體與石炭系接觸部位,矽卡巖化、硅化、綠泥石化強烈。
1∶200 000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了AS-34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W、Mo、Mn、Hg、Au、Ag。1∶50 000巖石測量在重點調查區(qū)內圈定了AR-4、AR-5綜合異常,AR-4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Cu、Pb、Zn、Ag、Mo、Co、Ni;AR-5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Cu、Pb、Zn、Ag、Mo、Co、Ni。1∶50 000土壤測量圈定了綜合異常6處,AP-8綜合異常(Au、Cu、W、Mo、Bi)、AP-10綜合異常(Au、Cu、Pb、Zn、W、Mo、Bi、Cr、Ni)、AP-11綜合異常(Au、As、Sb、Cu、Pb、Zn、W、Sn、Mo、Ni、Cr)、AP-12綜合異常(Au、Sb、Cu、Mo、Cd、Co)、AP-13綜合異常(Ag、As、Pb、Mo)、AP-14綜合異常(Au、Ag、As、Cu、W、Mo、Bi)。
該找礦遠景區(qū)開展了1∶50 000航空磁測工作,存在4個航磁異常點,為甘C-2004-81(乙2類)、甘C-2004-87(乙3類)、M1350(乙2類)、M965(乙3類)。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遙感異常區(qū)Ⅰ中,主要為斑點狀ASTER光譜匹配濾波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異常,位于北東向、北西向斷裂交會部位;麻點狀、串珠狀ETM/TM含羥基、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則位于北東向、近東西向斷層旁側,其中串珠狀異常與近EW向斷層大角度相交;斑點狀ETM/TM含羥基、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及三價鐵染異常,同時套合ASTER光譜匹配濾波麻點狀褐鐵礦化、高嶺土化及星散狀孔雀石化或含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
該找礦遠景區(qū)是礦(化)點的集中分布區(qū),本次新發(fā)現(xiàn)斜溝金鎢鉬磁鐵礦點、紅柳丘井南磁鐵礦點、紅柳丘井南山金礦點、紅柳丘井北金礦化點、1777高地金礦化點。
綜上所述,該遠景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山組下段上亞段,巖漿活動頻繁,斷裂發(fā)育。1∶200 000、1∶50 000地球化學綜合異常發(fā)育,且與航磁異常、遙感異常套合較好,新發(fā)現(xiàn)斜溝金鎢鉬磁鐵礦點、紅柳丘井南磁鐵礦點、紅柳丘井南山金礦點、紅柳丘井北金礦化點、1777高地金礦化點。該找礦遠景區(qū)成礦地質條件有利,自然條件也較適合開展地質勘查工作,巖體外接觸帶是尋找矽卡巖型鐵礦床、巖漿熱液型多金屬礦床的良好區(qū)域;巖體內接觸帶是尋找石英脈型鎢、錫礦床的有利部位;斷裂交會部位是尋找蝕變巖型金礦床的重點區(qū)域。
4.4? 少斜溝金、鎢、鉬找礦遠景區(qū)(V-B2)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少斜溝一帶,呈南北向矩形展布,東西長3 km,南北長3.7 km,面積約11.07 km2。
該找礦遠景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為北山巖群,巖石類型主要有變粒巖、黑云二長變粒巖、二云石英片巖、石英巖、大理巖、絹云綠泥片巖等。侵入巖為早泥盆世花崗閃長巖,發(fā)育北東向斷裂,發(fā)育于晚石炭世二長花崗巖中,斷裂性質為逆斷裂,傾向南。與金礦化關系密切的硅化、黃鐵礦化、毒砂化、褐鐵礦化、黃鉀鐵礬化發(fā)育。沿斷裂破碎蝕變帶和巖石節(jié)理裂隙多有石英脈和石英網(wǎng)細脈充填,且多為含金石英脈。
1∶50 000土壤測量圈定了綜合異常AP-9,異常元素主要組合為Au、Ag、As、Sb、Pb、Zn、W,表明具備很好的尋找金礦床的潛力。
該找礦遠景區(qū)開展了1∶50 000航空磁測工作,存在1個航磁異常點,為甘C-2004-99(丁類)。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遙感異常區(qū)Ⅳ中,普遍有斑點狀褐鐵礦化異常,巖體與地層接觸帶附近有斑塊狀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及孔雀石化或含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斑點狀含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
在該找礦遠景區(qū)內,本次新發(fā)現(xiàn)斜溝金礦點。
綜上所述,該找礦遠景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北山巖群,侵入巖為早泥盆世花崗閃長巖,發(fā)育北東向斷裂。1∶50 000地球化學綜合異常發(fā)育,且與航磁異常、遙感異常套合較好,區(qū)內新發(fā)現(xiàn)斜溝金礦點。此外,白山組大理巖通過快速分析儀測定,W、Mo、Sn局部可達礦化級別。該找礦遠景區(qū)成礦地質條件有利,自然條件也較適合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是尋找石英脈型金礦床和高溫熱液型鎢鉬礦床的有利地段。
4.5? 碎石黑山金、銀、鉛找礦遠景區(qū)(V-B3)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碎石黑山一帶,呈北西向—南東向梯形展布,東西長10.5 km,南北長2.6 km,面積約27.32 km2。
該找礦遠景區(qū)內出露地層為赤金堡組,侵入巖為石炭紀花崗閃長巖,并有北西西向斷裂通過,控制了地層走向,性質為逆斷裂。在花崗閃長巖中石英脈群發(fā)育,石英脈群整體長800 m,寬200 m,多具褐鐵礦化。單脈長10~300 m,寬0.5~3 m,金品位最高2.59 g/t,銀品位8.8~54.1 g/t,鉛品位0.121 %~3.75 %。
1∶200 000重砂測量圈定了Pb4重砂異常;1∶50 000巖石測量在該區(qū)內圈定了AR-5綜合異常,元素組合為Cu、Pb、Zn、Ag、Mo、Co、Ni;1∶50 000土壤測量在該區(qū)圈定了AP-15綜合異常(Au、Ag、As、Sb、Pb、W、Sn、Nb)。
該找礦遠景區(qū)開展了1∶50 000航空磁測工作,存在2個航磁異常點,為甘C-2004-97、甘C-2004-98,均為丁類異常。2004年的航空γ能譜測量圈定了異常1處,編號為新U-2004-4,異常內鈾異常出現(xiàn)在2條測線上,形態(tài)規(guī)則,鈾異常最大值為7.50×10-6。
該找礦遠景區(qū)位于遙感異常區(qū)Ⅴ中,面狀、團塊狀ETM/TM含羥基、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星點狀三價鐵染異常及麻點狀、團塊狀ASTER絹云母化、高嶺土化異常均為偽異常,不具備找礦意義。大斷裂間具ETM/TM麻點狀三價鐵染異常,斑塊狀含羥基、碳酸鹽蝕變礦物異常,與ASTER斑點狀褐鐵礦化及少量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異常關系密切。
該找礦遠景區(qū)新發(fā)現(xiàn)了碎石黑山金銀鉛礦化點。
綜上所述,該找礦遠景區(qū)出露地層為赤金堡組,侵入巖為石炭紀花崗閃長巖,并有北西西向斷裂通過,控制了地層走向。1∶20 000重砂異常、1∶50 000巖石綜合異常、1∶50 000土壤綜合異常發(fā)育,與航磁異常、遙感異常套合較好,且新發(fā)現(xiàn)碎石黑山金銀鉛礦化點。該找礦遠景區(qū)成礦地質條件有利,是尋找石英脈型金銀礦和中高溫熱液型多金屬礦床的有利地段。
5? 結? 論
1)在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共圈定1∶50 000土壤單元素異常467處,綜合異常17處。其中,甲2類異常3處,乙1類異常2處,乙2類異常3處,乙3類異常3處,丙2類常4處,丙3類異常2處,發(fā)現(xiàn)多處金、鉬、鐵等金屬礦床(點),說明土壤測量在甘肅北山地區(qū)具有良好的找礦效果。
2)通過相關統(tǒng)計分析,認為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W、Mo、Bi、Au等元素相對富集,分異性好,成礦潛力較好。結合區(qū)域地質背景,認為斜溝—紅柳丘井地區(qū)巖漿活動頻繁,構造活動強烈,提供了較好的導礦、配礦、容礦構造,成礦地質條件優(yōu)越,具有尋找斑巖型鉬礦床、蝕變巖型金礦床、矽卡巖型金礦床的潛力。
3)在總結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基礎上,初步圈定找礦遠景區(qū)5處,分別為1598高地北銅、鎢、鉬、鈧找礦遠景區(qū),狼娃山東銅、鎢、鉬找礦遠景區(qū),紅柳丘井金、鎢、鉬、鐵找礦遠景區(qū),少斜溝金、鎢、鉬找礦遠景區(qū),碎石黑山金、銀、鉛找礦遠景區(qū)。
[參 考 文 獻]
[1]? 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局.甘肅省區(qū)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
[2]? 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局.甘肅省巖石地層[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
[3]? 張新虎,劉建宏,梁明宏,等.甘肅省區(qū)域成礦及找礦[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3.
[4]? 甘肅省地質調查院.甘肅1∶5萬白山泉等六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R].蘭州:甘肅省地質調查院,2013.
[5]? 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四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甘肅省肅北縣斜溝、紅柳丘井等兩幅1∶5萬礦產(chǎn)遠景調查報告[R].酒泉: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四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2023.
[6]? 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四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甘肅省肅北縣狼娃山鐵礦詳查報告[R].酒泉: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四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2011.
[7]? 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二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甘肅省肅北縣狼娃山礦區(qū)以東斜溝溝口銅(鉬)礦普查報告[R].蘭州:甘肅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二地質礦產(chǎn)勘查院,2009.
[8]? 楊帆,孔牧,劉華忠,等.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殘山景觀1∶5萬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的選擇[J].物探與化探,2011,35(3):308-312,332.
[9]? 楊永春,李元家,何建平,等.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在馬鬃山公婆泉東金礦的應用[J].地質與勘探,2017,53(4):715-730.
[10]
聶鳳軍,江思宏,白大明,等.北山地區(qū)金屬礦床成礦規(guī)律及找礦方向[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
[11]? 徐沛斌,范宗福,董國祥,等.甘肅北山大紅山—西澗泉地區(qū)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遠景[J].黃金,2021,42(9):18-24.
[12]? 王富貴.甘肅省肅北縣雙溝山等兩幅1∶5萬礦產(chǎn)遠景調查新進展[J].黃金,2024,45(1):82-86.
[13]? 李偉,毛啟貴,鄒滔,等.內蒙古撰山子地區(qū)遙感信息提取及找礦預測[J].黃金,2023,44(10):84-89.
[14]? 郭小剛,路萬全,周宏,等.甘蒙北山四道梁南鉬礦土壤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及找礦潛力分析[J].地質與勘探,2023,59(4):774-790.
[15]? 岳國利,桂新星,宋立強,等.藏東達翁金礦區(qū)土壤地球化學特征與找礦潛力研究[J].地質與勘探,2023,59(6):1 204-1 216.
[16]? 賴聯(lián)新,魏俊浩,高強,等.原生暈-因子分析地球化學異常識別——以內蒙古查干花地區(qū)1∶5萬水系沉積物Mo異常提取為例[J].地質與勘探,2023,59(6):1 228-1 239.
[17]? 張永哲,成山林,李躍東,等.多源信息找礦預測技術研究及其應用——以吉林省砂金溝金礦床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2,52(6):1 855-1 866.
[18]? 蔣濤,姜笑,郭金運,等.利用衛(wèi)星測高數(shù)據(jù)反演全球海底地形研究進展[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3,53(6):2 029-2 044.
[19]? 葉青,王曉,杜學彬,等.中國地震井下地電阻率研究進展[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2,52(3):669-683.
Soi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prospects
in Xiegou-Hongliuqiujing Area,Beishan,Gansu Province
Fan Zongfu,Xu Peibin,Wei Wanhong,Zhang Xu
(The Four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Abstract:1∶50 000 soi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Xiegou-Hongliuqiujing Area and a total of 5 6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with sampling sizes from 4 mesh to 20 mesh.Through sample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 statistics,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elements were studied.A total of 467 single-element anomalies,3 types of combined anomalies,and 17 comprehensive anomalies were identified.Based on the anomaly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the comprehensive anomalies were classified and sorted.Based on the above,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the research area has been divided into 5 prospecting prospect? areas mainly? composed of Au,Pb,Zn,W,and Mo,and their ore-forming potential has been preliminarily evaluated.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prospecting potentials for porphyry type molybdenum deposits,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and volcanic hydrothermal type gold deposits.
Keywords: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porphyry type molybdenum deposit;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volcanic hydrothermal type gold deposit;prospecting prospect area;Xiegou-Hongliuqiujing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