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欣妍
都說在西安這座城市,腳下的每一寸土都是歷史,吹過的每一縷風都是文化。而此時,我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名片——兵馬俑了。
一號坑是皇陵兵馬俑中最出名的了。來到一號坑,一陣涼氣襲來,炎炎夏日中竟有一絲寒意。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隊列,陶俑們姿勢各不相同:站立俑抬頭挺胸,仿佛胸有成竹;跪射俑目光炯炯,好像勝負已定;軍官俑嚴厲勇武,似乎即將下達命令。工匠把將士們雕塑得栩栩如生,每一片鎧甲、每一縷發(fā)絲都雕刻得細致入微,式樣也各不相同。看了這些,我不禁感嘆:中國古人真是智慧無窮、心靈手巧。
我看見有一尊陶俑保存極為完整,即使是從高處向下看,也仍是那么清晰。那是一尊騎兵俑,身材高大,臉有些方,兩撇八字胡,眼睛是笑著的,粗粗的眉毛有些彎。頭發(fā)齊整綰起,在腦后上部歪向一邊。最讓人驚奇的還是他身上的鎧甲,一片片方方正正、大小均勻,銜接得是那么自然,腰上的腰帶使他更挺拔了,整套裝束穿在他身上是那么合身。
“天啊,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這是來自一位外國先生的驚嘆。大家順勢望去:在最末端的玻璃展柜中,有幾尊陶俑身上似乎還帶著淡淡的色彩。觀眾無不稱奇,爭先恐后地前去合影留念。輪到我時,我站在他身邊,不由得感到一種震懾力,就如同身旁不是陶俑,而是一位威嚴的將領。他臉上的自信與滄桑,讓我眼前浮現(xiàn)出他生前領兵作戰(zhàn)、英勇殺敵的情景。
放眼這些英勇的陶俑兵團,我仿佛看見了秦始皇。他生前懷著雄心壯志統(tǒng)一六國,死后依然想統(tǒng)領百萬雄師。為了不讓活人陪葬,他便讓工匠造出這無數(shù)的兵馬俑……
靜下心,我仿佛能聽到兵馬俑們在說話。在另一個世界,他們繼續(xù)南征北戰(zhàn)。兵馬俑的奇、雄以及背后的故事令我難忘,我領略到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精湛、兵士的勇武有志。兵馬俑使我看到了秦朝的歷史風云,真是不虛此行。
【陳老師的話】
兵馬俑以其整體的雄偉氣勢震撼人心,小作者在寫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時候,除了資料的適時補入,更多是用聯(lián)想的方式進行全面鋪展,給大家講述了一個蕩氣回腸的秦始皇和秦國兵士統(tǒng)一六國的宏偉故事。
文章開頭將讀者帶入古城、古跡以及古文化,接著詳寫一號坑。陶俑外貌、鎧甲、神態(tài)、動作各不相同,小作者將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巧妙融合。當讀到小作者寫自己和彩陶俑合影,“站在他身邊,不由得感到一種震懾力,就如同身旁不是陶俑,而是一位威嚴的將領”時,我們能感受到敘述中蘊藏著一股行將爆發(fā)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