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霞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15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擁有悠久的柴胡種植歷史,當地的柴胡品質上乘,深受市場喜愛。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xù)提升以及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柴胡人工種植規(guī)模擴大,有效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但柴胡種植全周期內的病蟲害類型多樣化,影響柴胡的質量和產量。基于此,本文在考慮北方柴胡種植條件的基礎上,從選地與整地、育苗與直播、苗期管理三大方面綜合分析柴胡綠色高效種植技術,進而提出柴胡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措施,旨在提高柴胡種植水平,促進柴胡種植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一、柴胡選地與整地
1、選地
①育苗田:土壤pH值6.5~7.5,土層深厚的沙壤或輕壤土地塊,地勢平坦,便于排灌,避風向陽,交通條件良好。
②生產田:不宜選擇低洼易澇地段、鹽堿地以及粘重土壤地,宜細腐殖質土或沙壤土種植,優(yōu)先在土壤適宜的旱坡地或山坡梯田種植柴胡。
2、整地
①育苗地整地:耕翻深度超過25cm,遵循精耕細作的原則,清理石塊、根茬和雜草,做到“地平、土細、土壤疏松”。
②生產田整地:深翻超過30cm,清除根茬、碎石及雜草,冬春季耙壓保墑,早春耢耙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墑情好”。
二、柴胡育苗與直播
1、作畦育苗
①作床畦
畦長30~40m,畦寬1.2~1.5m,畦面平整,畦埂堅實,制作床畦后,方便育苗。局部容易產生積水時,畦寬保持不變,畦面高出地表面10~15cm,畦間設寬度為40~50cm的步道溝,促進排水。
②施肥
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根據土壤肥力條件輔以適量化肥。制作育苗床畦時,每畝采用由2500~3000kg農家肥和10~12kg磷酸二銨混合而成的肥料,施入20cm耕層內。
2、種子處理
為提高出苗率,在挑選抗病蟲害能力強、高質高產的品種,用0.3%~0.5%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種子或用0.8%~1%高錳酸鉀水溶液浸種10min。采用保溫瓶快速催芽法對處理好的種子做發(fā)芽試驗:向暖瓶盛入約60℃的水,水量取瓶總容量的1/3,用新紗布包好約100粒的種子,用細線捆扎以免掉落,將包裹好的種子置入瓶內,一端拴大頭釘并扎于暖瓶軟木塞,以懸吊的方法在暖瓶水面的位置放置催芽種子包,經過18~20h后,統(tǒng)計種子發(fā)芽數量,根據檢測結果計算的發(fā)芽率在50%以內時,發(fā)芽效果相對較差,需要增加播種量以保證有足量的種子發(fā)芽。
3、精細播種
①平畦:以條播為宜,時間安排在清明節(jié)前后,條播行距為10~12cm,用雙齒鎬在畦面劃出深度為3~5cm的小溝,向溝內撒入已處理好的種子,覆蓋約2cm厚的土,鎮(zhèn)壓、加蓋草簾,使土壤維持良好的溫度和濕度。
②高床畦:以撒播為宜,每畝播種2.5~3kg的種子,畦面的土壤墑情和濕度需保持良好,以便種子發(fā)育。撒播后,用竹篩篩選濕潤的細土,將其覆蓋至畦面,厚度控制在2~3cm,再搭設棚架以及覆蓋塑料薄膜。
4、生產田直播
①播種時間
涉縣柴胡種植中,生產田直播的適宜時間為4月中上旬,此時氣溫回暖,土壤表層溫度高于10℃,具備播種的條件。
②播種方法
人工開溝條播,每畝播種量為1.5~2kg,開溝深度3~5cm,行距20~25cm,向溝內均勻地播撒種子,再覆土2cm厚,鎮(zhèn)壓保墑。
③抗旱保墑
種子發(fā)芽需要建立在水分供應良好的前提下,因此加強播種后至出苗前的水分管理,維持適宜種子生長的良好土壤墑情。
三、柴胡苗期管理
1、育苗田管理
育苗棚的溫度穩(wěn)定在20~25℃,若溫度高于28℃,采取放風、遮陰等降溫措施。育苗期間,若畦面因水分不足而開裂,需要用噴壺噴水。種子在播種后的10d左右萌發(fā)真葉,及時清理雜草,保障柴胡苗期的正常生長。畦面見綠時,根據棚內的溫度和濕度調節(jié)放風孔的大小,保持良好的棚內生長環(huán)境。苗高度達到3~5cm時,以晝敞夜覆的方式煉苗,并根據苗的生長情況適時撤除棚膜。苗生長高度達到5~10cm時,先追肥,再澆灌1次透水,肥料選用尿素,每畝的用量為7~10kg。全面管理畦面,及時清理雜草,若1m2的苗量超過180株~200株,需疏苗。
2、生產田管理
播種后,約10~15d出苗,根據“苗全、苗齊、苗壯”的要求采取苗期管理措施,主要如下:
①中耕除草
人工用手刮鋤中耕松土,疏松土壤以保證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長。若田間生長雜草,及時清理干凈。
②間苗定苗
間苗時間以幼苗生長高度達到3~5cm為宜,此后再次安排中耕和除草,定苗時間以苗生長高度達到5~7cm為宜,最終使1m2的柴胡幼苗數量約為50株。
3、生長期管理
柴胡生長第1年,以葉莖叢生為主,植株相對細弱,生長緩慢,在此階段的管理活動需要以壯苗促根為主要目標進行。
①中耕松土
適當增加中耕松土次數,改善土壤條件,使處于生長期的柴胡能夠有效舒展根系,促根深扎。柴胡生長期的中耕次數以3~4次為宜,若自然條件允許,優(yōu)先在下雨后和干旱時中耕松土,效果更加良好。
②追肥澆水
生長期的柴胡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需求較為旺盛,應追肥澆水。按每畝施尿素10~12kg的方式在6月中旬追肥1次,而后澆1次透水,經過2~3d后,再次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透氣性差。
③除草防澇
田間的雜草會與柴胡爭奪水分和養(yǎng)分,限制柴胡的生長,需要及時清理田間雜草。柴胡怕遭水浸,而夏季容易發(fā)生洪澇災害,因此在夏季加強防澇。
④摘蕾防蟲
田間部分柴胡抽苔現蕾時,將消耗不必要的養(yǎng)分,需要及時摘除該部分。蚜蟲、瓢蟲等害蟲侵蝕柴胡植株后,嚴重影響柴胡的正常生長,可用50%氧化樂果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四、柴胡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
1、根腐病
①病害癥狀
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為尖孢鐮刀菌和腐皮鐮刀菌,主要為害植株根系。柴胡根腐病的高發(fā)階段為每年的5~8月,發(fā)病初期的癥狀主要為根部有黑褐色斑點且伴隨腐爛現象;發(fā)病中期,病斑擴大,中間凹陷,整體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形或近圓形,柴胡地上部分基本無異樣;發(fā)病后期,病害為害范圍逐步延伸至主根,表皮縱向干裂現象明顯,根部的生長狀態(tài)差,嚴重時死亡,同時為害范圍逐步從根部擴大至地上部分,前期萎蔫,后續(xù)枯死。
②病因分析
根腐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氣溫回暖,病菌經由柴胡植株的嫩皮部位和傷口處侵入,引起病害。相對溫度達到25~30℃時,根腐病的發(fā)生率提高,且病害隨著濕度的增加而變得愈發(fā)嚴重。
③綜合防治措施
精心挑選抗病性品種;采用氯溴氰尿酸對土壤消毒,用0.8%~1.0%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浸種消毒。根腐病發(fā)病前,以噴淋藥劑的方法預防病害,例如,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浸出液500倍液、植物寶1000倍液均是常見的根腐病預防藥劑,從莖部淋灌滲透至根部。柴胡植株患根腐病后,加強初期控制,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處治或用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等藥劑處治病害。柴胡生長全周期內均要加強根腐病的防治,收獲后清理田間的枯枝落葉,減少病原菌。
2、銹病
①病害癥狀
柴胡銹病的病原菌為柄銹菌,主要為害植株葉片。病菌以冬孢子的形式越冬,翌年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時發(fā)病。柴胡植株患銹病后,初期癥狀主要為葉片正面形成銹色斑點,背面有小皰斑,后續(xù)病害逐步嚴重,葉片無法正常生長從而枯死。
②病因分析
通風透光條件差、高溫多雨時,易發(fā)生柴胡銹病,高發(fā)期主要為每年的5~7月。
③綜合防治措施
按每畝2kg的40%五氯硝基苯和1kg的50%多菌靈用量比例混合兩類藥劑,撒施至種植田塊,再深翻土壤。柴胡銹病發(fā)病前的預防采用5G高效糖鏈植物疫苗水劑1000倍液或植物寶1000倍液,時間以發(fā)病前的2~3d為宜。柴胡患銹病后,初期按每周1次、連續(xù)3次的頻率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97%敵銹鈉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等藥劑,根據病害嚴重程度靈活調整噴施方法。收獲后,粉碎地面的枯枝落葉,深翻入土。
3、斑枯病
①病害癥狀
斑枯病的分生孢子在病殘組織上越冬,通過氣流傳播從而侵害植株。春季氣溫高于20℃時,分生孢子的傳播力度較大,柴胡遭到病菌的初次侵染,而后菌絲繁殖并再次侵染,以夏季7~8月尤為嚴重。患病植株的葉片存在灰色病斑,邊緣的顏色比中間略深,病斑直徑約為3~5mm,局部有黑色小粒點,葉片可能由于患斑枯病而枯死。
②病因分析
田間透光條件差、溫濕度均較高以及重茬時,均易發(fā)生斑枯病。
③綜合防治措施
優(yōu)先選擇耐澇品種,依靠品種特性降低斑枯病的發(fā)生率。發(fā)病前的預防措施為噴施植物寶1000倍或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浸出液500倍液等藥劑。發(fā)病初期,采取噴霧防治治理措施,藥劑為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500倍液或1∶1∶150波爾多液等,每隔5~7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病害嚴重時酌情增加噴施次數。
4、立枯病
①病害癥狀
立枯病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的形式在寄主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發(fā)病,為害柴胡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幼苗出土后,幼莖基部存在暗褐色水漬狀斑點,若防治不及時,莖部于短時間內壞死收縮,地上部分萎蔫,導致幼苗成片死亡。立枯病對柴胡的為害范圍較廣,若近地面潮濕葉片受害,邊緣部位產生病斑并快速蔓延,葉片于短時間內發(fā)生腐爛,嚴重影響柴胡育苗。
②病因分析
立枯病屬于低溫高濕病害,若種植區(qū)域發(fā)生連續(xù)的低溫陰雨天氣,柴胡種子的出苗速度放緩,長勢欠佳,容易遭到立枯病的侵害。不科學的種植方式也是發(fā)生立枯病的重要原因,如連作及前茬為感病作物時易發(fā)病。
③綜合防治措施
實行輪作,柴胡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秋季深翻土壤;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適時播種,縮短易感病期,播種前采用木霉制劑處理土壤或按每公頃35~40kg的用量要求采用50%多菌靈處理土壤,出苗后用65%代森錳鋅噴霧防治1次,多雨、田間積水時,開溝排水。
五、柴胡常見蟲害及防治措施
1、地下害蟲
①蟲害癥狀
地老虎和蠐螬是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為害柴胡根部。地老虎幼蟲咬食幼根、幼苗,影響植株的生長狀態(tài),蟲害嚴重時導致植株枯萎乃至死亡,此類蟲害的發(fā)生時間集中在每年的5~6月。蠐螬的幼蟲和成蟲均會為害柴胡,幼蟲咬食地下根、莖,并逐步將侵害范圍延伸至柴胡地上部分,金龜子是蠐螬的成蟲,對柴胡植株的為害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此類蟲害的發(fā)生時間為每年的6~7月。
②綜合防治措施
向田塊施加腐熟的有機肥,深耕土壤。蠐螬的成蟲取食蓖麻時,將被蓖麻素毒殺而死亡,因此可以在田邊地頭種植蓖麻,以達到誘殺害蟲的效果。地老虎低齡幼蟲期,復配噴施溴氰蟲酰胺、蟲螨腈等,按照糖∶醋∶白酒∶水為6∶3∶1∶20的比例制備糖醋液誘殺地老虎成蟲。對于蠐螬的防治,采用灌根防治措施,藥劑有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等,或在雄蟲交配前用性誘劑誘殺。柴胡收獲后,深翻土壤,減少蟲源。
2、赤條椿象
①蟲害癥狀
赤條椿象成蟲于4~5月在寄主枝葉上產卵,卵孵化后,若蟲于2齡開始逐步分散,擴大對柴胡的為害范圍,于6~10月上旬進入赤條椿象蟲害高峰期,嫩葉和花蕾均會受到影響,引起花蕾敗育、枯萎、長勢衰弱等問題。10月中旬以后,赤條椿象開始越冬,于翌年再次產卵、孵化,繼續(xù)侵害植株。
②綜合防治措施
赤條椿象蟲害初期,用0.5%藜蘆堿可溶液劑1000倍液或0.5%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周噴1次,連續(xù)2~3次。赤條椿象若蟲和成蟲易嚴重為害柴胡,要作為重點防治對象,可用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4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若柴胡的赤條椿象蟲害尤為嚴重,每周噴1次,連續(xù)2~3次,必要時加強噴霧防治力度。為保證柴胡的品質,收獲前30d應停止噴霧防治。田間雜草寄存較多的害蟲,越冬時需清理田間的雜草。
3、蚜蟲
①蟲害癥狀
每年6~8月屬于蚜蟲的高發(fā)期,該害蟲吸食嫩枝和葉片的汁液,葉片皺縮,長勢變差。蚜蟲的若蟲、成蟲對柴胡植株的為害分為多個階段,例如,抽薹后為害嫩莖,開花后為害花梗,均會影響柴胡植株的正常生長。
②綜合防治措施
蚜蟲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在于掛設黃板,利用蚜蟲的趨黃性誘殺蚜蟲。若田間蚜蟲數量較少,可采用天敵防治蚜蟲,例如,草蛉、瓢蟲,必要時采用1.5%天然除蟲菊素水乳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嚴重為害柴胡時,用24%螺蟲乙酯懸浮劑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周1次,連續(xù)3次。長期使用單一藥劑后,蚜蟲容易產生抗藥性,影響蟲害防治效果,需要交替用藥。
4、根結線蟲
①蟲害癥狀
初侵染源主要為種根附著的蟲癭和幼蟲以及土壤中的根結線蟲,從根部上口侵入,蟲癭形成瘤狀物,致使柴胡植株的須根和側根數量增加,長勢變差,品質和產量均降低,甚至可能由于蚜蟲的嚴重侵害而使得植株死亡。根結線蟲的卵或幼蟲在土壤中越冬,在翌年條件適宜時為害植株。若田間濕度高、降雨量大,根結線蟲引起的蟲害將尤為嚴重。
②綜合防治措施
從源頭防控著手,選擇抗病蟲害的柴胡品種,規(guī)范選種方式,從無檢疫性病區(qū)引種,加強檢疫,用52~54℃的溫水浸泡柴胡15min,對種子做消毒處理,晾干后播種,向田間撒施氟吡菌酰胺,降低根結線蟲病的發(fā)病率,在田間種植速生菜并于30d連根拔起,采取此措施的原因在于此類植株易感染根結線蟲病,可以通過該植株吸引害蟲并進行處理,此外也可以在行間套種萬壽菊。若田間已發(fā)生根結線蟲病,用2億孢子/g淡紫擬青霉素2kg穴施或灌根防治,每間隔10d進行1次,連續(xù)2~3次,可視蟲害嚴重性適當增加蟲害處治次數。柴胡收獲后,清理枯枝落葉,降低翌年柴胡種植過程中的蟲害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柴胡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類型多,影響柴胡的正常生長,導致品質和產量均下降,降低柴胡種植產業(yè)的經濟效益。經過本文的研究,提出柴胡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分析柴胡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害類型和蟲害類型,在了解病蟲害病癥以及發(fā)病原因后,提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多樣化的防治措施,供同仁參考。在日常種植中,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高度重視柴胡病蟲害防治,結合種植條件優(yōu)化防治技術,實現柴胡高質高產的種植目標。
(作者單位:056404 河北邯鄲涉縣更樂鎮(zhèn)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