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成文華,大學本科,主管技師 ,研究方向 :血液免疫學及輸血治療。
【摘要】目的 分析血型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3項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40例O型血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采集孕婦血清進行血型IgG 抗體效價檢測,采集新生兒靜脈血進行新生兒溶血3項(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抗體釋放試驗)檢測。以臨床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比較血型IgG抗體效價、新生兒溶血3項的檢測結果及診斷效能,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型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3項的診斷價值。結果 臨床診斷結果顯示:ABO溶血病65例,非ABO溶血病75例;血型IgG抗體效價檢測結果顯示:陽性76例,陰性6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檢測結果顯示:陽性30例,陰性110例;血清游離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陽性65例,陰性75例;抗體釋放試驗檢測結果顯示:陽性70例,陰性70例??贵w釋放試驗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其他3項檢測。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抗體釋放試驗的曲線下面積(AUC)均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均P<0.05)。結論 抗體釋放試驗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準確性與金標準一致性較好,且價值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可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參考。
【關鍵詞】血型免疫球蛋白G抗體效價;新生兒溶血3項;新生兒ABO溶血病
【中圖分類號】R72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0.011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0.037
近年來,中國新生兒血液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其中新生兒ABO溶血病病死率可達1.4%[1]。新生兒ABO溶血病是一種免疫性溶血疾病,主要由于母體產(chǎn)生的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nèi),與胎兒紅細胞上血型抗原相結合,產(chǎn)生抗原抗體反應,從而引起免疫性溶血[2]。早期診治并及時實施高效的治療,可獲得良好的預后。血型IgG抗體效價可通過檢測孕婦血清中是否存在IgG抗(A) B抗體,評估新生兒發(fā)生ABO溶血病的概率。有研究表明,當孕婦血清IgG抗體效價≥1∶64時,胎兒更易發(fā)生新生兒ABO溶血病[3]。新生兒溶血3項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抗體釋放試驗,但不同方式診斷結果存在差異[4]?;诖耍狙芯窟x取140例O型血孕婦為研究對象,分析血型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3項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40例O型血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經(jīng)產(chǎn)婦55例、初產(chǎn)婦85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8.59±2.56)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95±1.16)周;分娩方式:剖宮產(chǎn)62例,自然分娩78例;丈夫血型: A型40例, B型39例, AB型61例;新生兒性別:男性80例,女性60例。本研究經(jīng)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
⑴孕周≥36周;⑵單胎妊娠;⑶母子均為RH(D)陽性;⑷產(chǎn)期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 ⑸孕婦及丈夫均身體健康,無高血壓、糖尿病、感染及傳染性疾??;⑹孕婦意識清醒,可進行正常溝通。排除標準:⑴新生兒合并先天性疾??;
⑵新生兒合并敗血癥等血液系統(tǒng)疾?。虎桥R床資料不完整;⑷新生兒且住院時間<2 d。
1.2 檢測方法 血型IgG抗體效價檢測:孕36周后采集孕婦空腹靜脈血6 mL,以3 000 r/min轉速(18 cm半徑)離心15 min。取上清液200 μL與200 μL的二巰基乙醇釋放劑(上海血液生物醫(yī)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20217703,規(guī)格:50 μL)混合均勻,混合后在37 ℃恒溫環(huán)境中靜置1 h后采用血清生理鹽水倍比稀釋,其濃度分別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1∶256、 1∶512。配置標準紅細胞懸液加入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卡,并取生理鹽水倍比稀釋的血清50 μL分別加入其中,在37 ℃的恒溫下孵育15 min,以1 500 r/min 轉速(10 cm半徑)離心5 min。檢驗結果≥1∶64時,提示孕婦體內(nèi)存在不完全抗體,則確診為新生兒ABO溶血病陽性。
新生兒溶血3項檢測: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使用抗人球蛋白檢測卡(北京美康瑞貿(mào)易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400080,規(guī)格:60卡/盒)檢測;血清游離抗體試驗使用新生兒卡(成武縣若貝特實驗器材有限公司,魯食藥監(jiān)械準字第2410036號,規(guī)格:12卡/盒)檢測;抗體釋放試驗使用微柱凝膠檢測卡(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國械注準20183401577,規(guī)格:12卡/盒)檢測。
新生兒ABO溶血病臨床診斷標準:母嬰血型不合,新生兒伴有黃疸且隨病情加重,出生后新生兒溶血3項試驗證實為新生兒ABO溶血病。
1.3 觀察指標 ⑴孕婦血型IgG抗體效價、新生兒溶血3項的檢測結果及其診斷效能。以臨床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計算血型IgG抗體效價、新生兒溶血3項檢測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⑵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型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3項檢測的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診斷價值使用ROC曲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型IgG抗體效價、新生兒溶血3項的檢測結果 140例孕婦中,臨床診斷結果顯示:ABO溶血病65例,非ABO溶血病75例;血型IgG抗體效價檢測結果顯示:陽性76例,陰性6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檢測結果顯示:陽性30例,陰性110例;血清游離抗體試驗檢測結果顯示:陽性65例,陰性75例;抗體釋放試驗檢測結果顯示:陽性70例,陰性70例,見表1??贵w釋放試驗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見表2。
2.2 血型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3項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抗體釋放試驗的曲線下面積(AUC)均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漿抗體游離試驗(均
P<0.05),見表3、圖1。
3 討論
新生兒ABO溶血病是因母嬰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又稱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通常母體血型為O型,父親為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新生兒為B型血、A型血或AB型血。該病是因母親體內(nèi)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nèi)引起同種免疫性溶血,主要表現(xiàn)為黃疸、貧血、呼吸急促、肝脾腫大等,嚴重者還可發(fā)生膽紅素腦病、免疫性水腫甚至死胎等,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5]。如果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如眼球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力落后、腦癱等。因此,產(chǎn)前產(chǎn)后檢查對預防新生兒ABO溶血病有重要價值,應及早診斷并采取有效治療,以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的發(fā)生[6]。
目前,孕婦產(chǎn)前的診斷方式以血型IgG抗體效價為主,需對夫妻雙方進行ABO血型檢測,若檢測結果相同,則不會出現(xiàn)新生兒ABO溶血?。蝗粞筒煌?,則有可能患病。此時進行血型IgG抗體效價檢測, 結果顯示>1∶64時患病概率較高,應當對孕婦抗體進行嚴格觀察[7]。此外,妊娠期血型IgG抗體效價會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需定時監(jiān)測孕婦抗體效價水平,確保胎兒正常發(fā)育。新生兒溶血3項也是目前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實驗室檢查手段之一,有研究表明,溶血3項中的抗體釋放試驗能夠較準確地判斷新生兒紅細胞是否被致敏發(fā)生溶血的實驗,且診斷率較高[8-9]。本研究結果顯示,抗體釋放試驗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分析原因為,當母體受到胎兒外源性抗原刺激時,血液中的IgG會明顯升高,可說明新生兒ABO溶血病概率高,但難以確診。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是通過尋找吸附在紅細胞表面的IgG溫抗體來判斷病情,但與溶血的嚴重程度無必然聯(lián)系,即使試驗呈弱陽性仍可能發(fā)生嚴重溶血,因此容易出現(xiàn)漏診情況[10];血清游離抗體試驗主要通過判斷是否存在與其紅細胞不配合的血型抗體,以判斷溶血程度,有助于繼續(xù)溶血或換血后的效果評價,不具有確診價值;抗體釋放試驗將致敏紅細胞免疫抗體釋放至放散液中進行抗體檢測, 且采用大量壓積紅細胞進行放射、濃縮,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ROC曲線分析結果還顯示:抗體釋放試驗的AUC均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進一步證實了抗體釋放試驗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效能更高。
綜上所述,抗體釋放試驗診斷新生兒ABO溶血病的準確性與金標準一致性較好,且價值高于血型IgG抗體效價、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清游離抗體試驗。
參考文獻
趙郡,張蕾,邢慧敏.母嬰血型不合對新生兒溶血病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 2021, 27(6): 1018-1021
葉莉莉,孫慧謹,汪曉曼,等.微柱凝膠技術檢測孕婦免疫球蛋白G效價與ABO血型不合致新生兒溶血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性科學, 2021, 30(9): 116-119.
DEB J, JAIN A, KAUR D, et al. A study on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immunohematological diagnostic tests in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in the antenatal o group mothers and their neonatal outcome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Northern India[J]. Transfus Apher Sci, 2024, 63(1): 103864.
DING Z, ZHANG X, LI H. Application of IgG antibody titer and subtype in diagnosis and severity assessment of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J]. Transl Pediatr, 2022, 11(9): 1544-1551.
陳卓瑤,鄧秋連,黃映紅,等.溶血三項檢測血清總膽紅素及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ABO溶血病的關系探討[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0, 43(8): 1069-1072.
董艷,陳兆艷,湯傳彥.O型血孕婦IgG抗A(B)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的關系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20, 58(13): 151-153, 157.
姜丹丹,丁建娥,邵淑玲,等.孕晚期孕婦血管內(nèi)皮鈣黏蛋白水平和IgG抗A/B抗體效價對ABO型胎兒新生兒溶血病的產(chǎn)前診斷價值[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 2022, 31(5): 352-355.
陳平,葛利麗,趙瑩瑩.微柱凝膠技術檢測血型IgG抗體效價及血清C反應蛋白、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 2023, 52(7): 912-915.
朱東波,吳媛媛,李東演,等.血型IgG抗體效價聯(lián)合臍血溶血3項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2, 21(1): 76-79.
楊雪,詹江輝,仲華,等.新生兒體內(nèi)IgG型ABO血型系統(tǒng)抗體效價評估新生兒溶血病嚴重程度的臨床價值[J].臨床研究, 2022, 30(10):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