餑餑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西黃城根南街東側,東起府右街,西至西黃城根南街,東西走向,全長約370米。
清代時,這里有清廷內務府營造司所屬的餑餑房,即制作面食和甜品的廚房,因此當時稱“餑餑房胡同”。20世紀60年代,餑餑房胡同曾與其北邊的妞妞房、盔頭作二條合并,稱博學胡同。2018年在餑餑房胡同原址沿襲古意,又改名為餑餑胡同。
“餑餑”是滿語,以前滿族旗人把多種面食制作的爐烤食品統稱為“餑餑”,各類點心也涵蓋其中。所以過去賣滿族糕點的點心鋪,就叫餑餑鋪。以前北京還有一種硬面餑餑,在發(fā)面上兌上堿戧干面,比一般餑餑要硬一點,是過去夜間供應的一種面食小吃。常有小販在北京冬夜街頭叫賣,吆喝聲在夜間傳得很遠。故《食品雜詠》中稱:“餑餑沿街運巧腔,余音嘹亮透燈窗,居然硬面?zhèn)髑逡梗@破鴛鴦夢一雙?!鼻宕抖奸T竹枝詞》中也有“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之句。(嵇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