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張志肖 時會影 王珅 沈穎超 劉長友 蘇秋竹 田靜 范保杰
摘要:冀豇2號(冀豇1101-260)是由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成品種中豇1號和自印度引進的種質(zhì)Pant-lobia-1為親本,通過雜交及定向選擇選育出的粒用豇豆新品種,于2023通過河北省種子總站認定并定名,認定編號:冀認豆(2023)002。該品種平均春播生育日數(shù)91.5d,夏播生育日數(shù)67.4d,株高51.1cm,主莖分枝數(shù)2.4個,單株莢數(shù)14.3莢,每莢粒數(shù)9.3粒,百粒重15.4g,籽粒蛋白質(zhì)含量26.0g/100g,淀粉含量47.63%,脂肪含量0.92%,出沙率63.68%。直立生長,抗倒性強,抗根腐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結(jié)莢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莢,適于一次性機械化收獲。
關鍵詞:粒用;豇豆;新品種;冀豇2號
A New Grain Cowpea Variety Jijiang No. 2WANG Yan,ZHANG Zhixiao,SHI Huiying,WANG Shen,SHEN Yingchao,LIU Changyou,SU Qiuzhu,TIAN Jing,F(xiàn)AN Baojie(Institute of Cereal and Oil Crops,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Hebei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Shijiazhuang 050035)
豇豆為豆科豇豆屬植物,栽培豇豆主要有普通豇豆、短莢豇豆和長豇豆3個亞種[1]。普通豇豆一般為粒用豇豆,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干旱、半干旱國家和地區(qū),是亞洲和非洲國家的主要蛋白質(zhì)來源[2-3]。
普通豇豆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在補種救災、填閑墾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未來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種植業(yè)結(jié)構調(diào)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生產(chǎn)上可用的普通豇豆品種較少,存在產(chǎn)量低、品質(zhì)差、不宜機械化收獲等問題,且易受根腐病和枯萎病的危害[4-5],制約了豇豆產(chǎn)業(yè)發(fā)展。因此,培育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適宜機械化收獲的豇豆新品種勢在必行。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中豇1號和豇豆資源Pant-lobia-1為親本雜交選育出冀豇2號,其母本為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成品種,籽粒紅色,早熟,產(chǎn)量高,矮生直立,成熟不一致,不宜機收;父本為引進自印度的種質(zhì)資源,籽粒白色、黑臍環(huán),早熟,抗逆性強,植株半蔓生。
2011年夏季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中豇1號和豇豆資源Pant-lobia-1為親本進行有性雜交,獲得雜交莢13個,組合代號為1101。2011年冬季至2013年在海南試驗站和本所堤上試驗站連續(xù)加代種植F1~F3,生長期間采用混選法每株采收3~5個莢選擇后代材料。2014-2015年種植F4~F5,采用單株選擇法選擇后代材料,其中包括1101-260。2016年對選種圃中85個株系進行調(diào)查標記、選擇、考種等,其中20個株系(包括1101-260)田間長勢整齊,并具有高產(chǎn)、抗病、早熟、直立、株型緊湊、籽粒商品性好等特點,混收為品系。2017年1101-260參加豇豆新品系初級產(chǎn)量比較鑒定試驗,參試品系21個。2018年1101-260參加豇豆新品系高級產(chǎn)量比較鑒定試驗,參試品系12個。2020-2021年參加河北省豇豆品種區(qū)域試驗,試驗代號為冀豇1101-260,參試品種(系)7個,試點共6個,分別為張家口、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邯鄲。2021年參加河北省豇豆品種生產(chǎn)試驗,試點共4個,分別為張家口、石家莊、保定、唐山;9月6日邀請專家組在石家莊試點對冀豇1101-260進行田間檢測,通過檢測后認定并定名。
1 品種特征特性
1.1 農(nóng)藝性狀 冀豇2號(冀豇1101-260)為早熟品種,生育日數(shù)春播為91.5d,夏播為67.4d。株高51.1cm,主莖分枝數(shù)2.4個,主莖節(jié)數(shù)10.8節(jié),單株莢數(shù)14.3莢,莢長16.2cm,每莢粒數(shù)9.3粒,百粒重15.4g,籽粒白色、飽滿整齊。該品種有限結(jié)莢,直立抗倒,結(jié)莢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莢,適于一次性機械化收獲。適宜在河北、遼寧、吉林、山東、河南、內(nèi)蒙古等地區(qū)春、夏播種植。
1.2 抗性及品質(zhì) 經(jīng)2年區(qū)域試驗自然鑒定,該品種抗根腐病、病毒病,抗倒性強。經(jīng)河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品質(zhì)檢測中心檢測,籽粒蛋白質(zhì)含量26.0g/100g,淀粉含量47.63%,脂肪含量0.92%,出沙率63.68%。
2 產(chǎn)量表現(xiàn)
2017年參加豇豆新品系初級產(chǎn)量比較鑒定試驗,1101-260每667m2平均產(chǎn)量149.7kg,較對照中豇1號平均增產(chǎn)55.9%,居參試品系第6位;2018年參加豇豆新品系高級產(chǎn)量比較鑒定試驗,平均產(chǎn)量100.1kg,較對照中豇1號平均增產(chǎn)101.27%,居參試品系第2位;2020-2021年參加河北省豇豆品種區(qū)域試驗,2年6個試點中5個試點增產(chǎn),各試點產(chǎn)量在104.5~159.7kg之間,平均產(chǎn)量123.1kg,比對照中豇1號增產(chǎn)幅度在-2.0%~48.4%之間,平均增產(chǎn)20.1%,居所有參試品種(系)第3位;2021年參加河北省豇豆品種生產(chǎn)試驗,冀豇1101-260所有試點均增產(chǎn),各試點產(chǎn)量在119.8~156.4kg之間,平均產(chǎn)量133.6kg,較對照中豇1號增產(chǎn)幅度在5.8%~61.9%之間,平均增產(chǎn)19.5%。
2021年9月6日進行田間檢測,實收測產(chǎn)冀豇1101-260每667m2平均產(chǎn)量172.5kg,比對照中豇1號增產(chǎn)25.1%。專家組意見:冀豇1101-260表現(xiàn)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抗病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符合認(鑒)定標準,并定名為冀豇2號。
3 栽培技術要點
豇豆忌重茬,同一地塊不宜連續(xù)種植豆類3個生長周期,應與禾本科作物輪作[6],2~3年倒茬1次。冀豇2號在夏播區(qū)春播播期一般為4月25至5月10日,夏播播期為6月20-30日;在春播區(qū)播期為5月10-20日,適宜種植密度為6000~10000株/667m2。豇豆對除草劑較為敏感,在使用除草劑時必須慎重選擇藥品,一般在播后苗前噴施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進行防除,苗后中耕除草。生育期間可噴施甲維氯蟲苯、虱螨脲、甲維蟲螨腈、甲維·茚蟲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防治病蟲害,將2~3種農(nóng)藥輪換使用可避免病蟲害產(chǎn)生抗藥性。80%豆莢成熟后可進行一次性機械化收獲,收獲后籽粒及時晾曬,當籽粒含水量低于13%時清選、入庫、貯藏,并用磷化鋁熏蒸,以防豆象為害。
參考文獻
[1]李耀華,陳禪友,于衍正,張鳳銀,胡志輝.豇豆品種資源的聚類分析.武漢植物學研究,1997,15(3):255-261
[2] Then C,Miyazaki J,Bauer-Panskus A.Deficiencie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t cowpea approved for cultivation in nigeria:a critical review.Plants,2022,11(3):380
[3] Goncalves A,Goufo P,Barros A,Dominguez-Perles R,Trindade H,Rosa E A S,F(xiàn)erreira L,Rodrigues M.Cowpea(Vigna unguiculata L.Walp),a renewed multipurpose crop for a more sustainable agri-food system:nutritional advantages and constraints.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6,96(9):2941-2951
[4] Li Y,Ji P.First report of fruit rot of watermelon caused by Fusarium equiseti in Georgia in the United States.Plant Disease,2015,99(9):1272-1273
[5]李秋潔,符啟位,王爽,黃國宋,劉勇,葉其宏,吳乾興,孔祥義.海南三亞豇豆枯萎病病原菌鑒定及室內(nèi)藥劑篩選.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17,37(6):38-42
[6]羅金梅,汪夢暉,杜洪波,張忠武,鄧正春.洞庭湖區(qū)矮生豇豆—水稻高效栽培技術.作物研究,2019,33(7):118-119
(收稿日期: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