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新增比賽項目——水翼風箏板——是一項對硬件、訓練環(huán)境的要求極高且具一定危險性的運動,有些小眾,然而18歲的黃齊濱已與之相伴十年,他不斷前往有風的地方捕風、逐浪,也為中國國家帆船帆板隊水翼風箏組爭取到了通往巴黎奧運會的入場券。在變幻莫測的天氣下完成一場比賽本就分外艱難,還要與其他選手同場競速,站在浪板上的黃齊濱正迎接著來自大自然的挑戰(zhàn),也享受著其中冒險的浪漫。
采訪期間,黃齊濱正處于訓練備戰(zhàn)中。由于當日海平面風力不足,水翼風箏板的水上訓練從下午一點開始,訓練時長為三個半小時。在外人看來,這樣的訓練時長似乎并不艱苦,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水翼風箏板是一項融合了風箏、帆板、沖浪、滑水、滑板等多項運動元素的項目,運動員需要同時掌握的技能有很多,只要下了水,就必須一直處于手腳并用的運動狀態(tài),一刻也不得停歇。
首先是風箏不能落水,需要時刻保持對風箏的控制和面對風向擺動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也有控制水翼板的平衡及涌浪造成的差異。在休息時也不能像帆船和槳板一樣定點漂在水上。當需要補充水分時,需要以較快的速度接近教練船,喝光水之后再繞一圈返回教練艇,把礦泉水瓶遞還給教練。每天都在海水里泡著,身體的損害在所難免,但黃齊濱沒工夫思考這些,他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判斷風速風向,隨時調(diào)整風箏,在水面跑出最快速度。
相比其他運動項目,關注水翼風箏的人并不多,運動員的初衷尤為純粹。他們享受與大自然的博弈,與風、水共舞,在危險邊緣游走,抓住可控的刺激感。今年剛滿18歲的黃齊濱,從事水翼風箏運動已有十年。他的父親黃文勝是一名極限運動愛好者,曾帶領黃齊濱接觸過多項運動。六歲,黃齊濱首先接觸的是單板滑雪。為了讓黃齊濱更好地學習滑雪,黃文勝也同步學習,父子倆成為競技伙伴。這之后,黃齊濱又接觸到了近年來興起的極限風箏滑雪運動。風箏滑雪與風箏沖浪,具有某些運動技巧的相似性。黃齊濱原本想成為風箏滑雪的頂級選手,沒想到卻在風箏沖浪項目里展現(xiàn)出驚人的天賦和運動才能。結(jié)果,明明是為了滑雪而接觸的輔助項目,如今卻成為了他堅定選擇的道路。
要想更好地駕馭水翼風箏板,黃齊濱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氣流、氣象等自然科學都要了解。他介紹道:“風箏在天上,沖浪板在水里,都要通過不同的力來讓它們同時運作。所以,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這些都是我要去鉆研的學科?!背藢W習物理知識與氣象水文,黃齊濱還從F1方程賽事里找靈感。“為了讓賽車跑得更快,很多車隊會進行風洞試驗。我會借鑒他們的實驗結(jié)論,賽車因此做了哪些改進、在空氣動力學上有什么優(yōu)化,都是可以拿來參考的?!?/p>
2021年,國際奧委會將帆船帆板一水翼風箏板列入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對黃齊濱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在緊隨其后的2021年全國風箏板冠軍賽上,黃齊濱獨得三金,分別是男子個人冠軍、男女混合接力冠軍和男女混合長距離賽冠軍,成為了在該項目上足以代表中國隊出戰(zhàn)的關鍵人物。但這些并不意味著就能夠前往巴黎。為了備戰(zhàn)奧運,黃齊濱決定休學一年,積累實戰(zhàn)經(jīng)驗,提升個人排名,真正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個職業(yè)賽季。
“每場比賽都可能有意外發(fā)生”,黃齊濱回憶起去年年初,他在法國有一場比賽,當時的天氣預報是風和日麗,但真正到比賽那一刻,海面上的風浪已經(jīng)極具危險性了?!爱敃r,海面陣風很大,最大風速甚至達到四十節(jié),幾乎相當于臺風,雖然海浪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對于水翼風箏板來說,強風往往才是最危險的,許多選手的風箏都因狂風而有所損壞。在這種情況下,別說速度如何,安全完賽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沖向終點不是勝利,安全回家才是?!?/p>
賽場上,很多選手喜歡專注在自己的比賽節(jié)奏上,心無旁騖,不受干擾。黃齊濱則是另外一種,喜歡觀察別人?!帮L箏沖浪運動和帆船類項目不一樣,視野不受干擾,所以運動員的視角是360度的,這一點給予我很高的自由度。我在比賽中觀察對手,觀察風向,時刻掌握場上動向。這種觀察不會給我?guī)韷毫?,反而更方便我去調(diào)整節(jié)奏和速度。畢竟,在場上能掌握更多信息,才能擁有更多的決策權?!?/p>
從2023年4月到9月,黃齊濱一天未歇,連續(xù)征戰(zhàn),一共參加了13場賽事,9登領獎臺,并在荷蘭世錦賽上憑借穩(wěn)定發(fā)揮,為中國隊拿下巴黎奧運會入場券。在拼下奧運資格后的第二天,他就病倒了,持續(xù)高燒不退,“病因很簡單,人在長時間精神高度集中以后突然松下來,就是最虛弱的時刻”。
風箏本身,也會隨著賽事而不斷損耗。一年里,黃齊濱大概要淘換掉18-20個風箏?!爱旓L箏不能以最完美的形態(tài)去工作,我就要更換器材了。但對于初學者來說,這些舊風箏本身還是可以用的,所以我會把它們分給想要了解和練習水翼風箏的初學者,讓這些舊風箏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也為風箏沖浪運動的推廣和普及出份力?!?/p>
黃齊濱坦言,現(xiàn)階段最大的考驗,除了技術層面,還有器材方面。對專業(yè)賽手而言,裝備的提升必不可少,賽手和設備合二為一,才能在賽場上完美發(fā)揮。這其中涉及到板、水翼和風箏等多個器材的相互配合,甚至水翼的每一次打磨,都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為此,黃齊濱從2022年底開始,便與教練一起進行板和翼的探索與研發(fā)。他經(jīng)常同世界高水平選手、裝備制造商深入交流,通過自身對裝備的感知,再加上所學習的氣候、水文、空氣動力學等知識,不斷鉆研,自己“造板”。
風與浪,看似難以捉摸,但在黃齊濱眼里,這些都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獨一無二的景致。地球上的不同海域,水溫不同,風向不同。海水咸不成,海水的密度高不高,種種細節(jié)都在印證著屬于這片海的專屬魅力。因為奔赴各地比賽的緣故,黃齊濱結(jié)識了說著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朋友,也把所到之處的風景銘刻于心?!霸谖靼嘌赖淖钅喜浚锓ɡ铣抢锏娜藗兩類芤庥崎e:在法國馬賽,由于籌備奧運的關系,人們對各類運動展現(xiàn)出空前的熱情:在毛里求斯,我看到藍綠色的潟湖,水面清澈如鏡。每一次手中操縱風箏、腳下踏著水翼板在海上馳騁時,景色在身旁飛躍,一切煩心事都被拋諸腦后,專注于動作,專注于滑行,這種感覺非常美妙?!?/p>
在速度與激情之外,黃齊濱偶爾也會經(jīng)歷漫長的等待。有時需要等風來,有時需要等潮退,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抱著“贏”的目標整裝待發(fā),卻因為大自然的客觀條件,不得不集體停駐在沙灘上,“每個人的眼里都藏著焦急,每個人都盼著早點下海,但水翼風箏項目和賽跑不同,不是一聲令下就可以出發(fā)的”。等了一陣子,運動員們突然開始卸下心防,他們把勝負欲先放一放,僅僅是站在岸上聊著天。黃齊濱說,像這樣的等待,更多的也是一種機遇,是人與人之間彼此交流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