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新民周刊》封面專題關注全球范圍的極端天氣。當北半球進入夏天,極端天氣跡象愈發(fā)明顯,高溫、洪水、干旱、龍卷風等等災害性天氣,出現(xiàn)在幾乎所有國家,無一幸免。
今年入汛以來,湖南經(jīng)歷了七次強降雨過程。上期雜志剛剛出刊的7月5日這天,16時許,湖南省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fā)生管涌險情,17時48分左右,緊急封堵失敗,堤壩潰決,潰口最寬曾達226米。決堤近77小時后,7月8日22時30分許,湖南華容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口完成合龍。
南方連續(xù)強降雨,北方也有類似的情況。7月7日,山東臨沂暴雨紅色預警,一場暴雨落下,城市里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內(nèi)澇。新聞里有不少小區(qū),私家車都泡在了水里,損失嚴重。截至7月7日19時,臨沂全市受災人口3631人,緊急避險轉(zhuǎn)移低洼地帶、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住戶及孤寡老人1939人。
我們所在的上海,最近高溫連續(xù)霸榜,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甚至超過了吐魯番。這幾天在戶外的感受,被大家形容為“大火收汁”。這樣的天氣,給體弱的人帶來危險,上海各家醫(yī)院的急診,因為高溫中暑而送醫(yī)的患者增加了不少。
越來越頻繁出現(xiàn)的極端天氣,給救災、城市管理、應急處置、醫(yī)療系統(tǒng)等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挑戰(zhàn),這個夏天才剛剛開始,可能還有更多的突發(fā)天氣情況需要應對。這樣的時刻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地球村”,氣候問題不再虛無縹緲,如果還有一些行動可以緩解氣候變得“暴躁”,那么的確是應該齊心協(xié)力地行動了。(黃 祺)
唐·王 勃
野客思茅宇,
山人愛竹林。
琴尊唯待處,
風月自相尋。
烈日當頭照,照得心發(fā)慌。
腦子好像也被曬化了,軟成一坨糨糊。但等車的時候無意點開朋友圈一個視頻,剎那間竟感覺到些許清涼之意。
是之前到訪的皖南古村落。有二女薄施脂粉著漢服,溪畔相談甚歡。聊著聊著,鏡頭一轉(zhuǎn),兩位小娘子蓮步姍姍,準備把院子里的木籬笆換成竹籬笆。而活兒干到一半呢,休息片刻,來一杯陳達叟《本心齋疏食譜》里甘冽的“瓊珠”解暑——大概的制作方法是,荔枝干剝殼去籽,山泉水煮沸后冰鎮(zhèn)一晚。
視頻節(jié)奏舒緩、意境甚美,可惜身在魔都的我決計搞不定搭建竹籬笆這樣的風雅事,空懷“山人愛竹林”之心,憾無翠綠纖修迎風微擺、相依相伴的命。也只能在晚上做夢的時候稍稍意淫一下:籠煙映月,竹梢立幽鳥;琴聲隱隱,空潭浮萍繞。高溫暫時消失了,焦躁暫時消失了,天地間是無邊無際的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