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則反兵,走①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缎琛?,有孚,光③。
①走:逃跑。
②兵不血刃:兵器上沒有沾血,比喻不戰(zhàn)而勝。
③《需》,有孚,光:語出《易經(jīng)·需卦》。這里的意思是要耐心等待,就會取得勝利。
如果敵人被逼到絕境,就會拼死反擊,但如果故意放他們逃走,敵人的士氣就會減弱。這時(shí)我們要跟隨其后,不要逼得太緊。消耗敵人的體力,削弱他們的斗志,等敵人潰不成軍時(shí)再一舉擒獲。這樣一來,不用戰(zhàn)斗就能獲得勝利。這是《易經(jīng)·需卦》里“有孚,光”所傳達(dá)的道理。
諸葛亮七擒孟獲
三國時(shí)期,南方部族的首領(lǐng)孟獲起兵反蜀,蜀國丞相諸葛亮向后主劉禪請求親自帶兵平定。行軍路上,一位叫馬謖的大臣給諸葛亮提建議說:“南方部族,地遠(yuǎn)山險(xiǎn),就算今天攻下,明天說不定又會造反。我看,攻城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要‘攻心’啊!”諸葛亮非常認(rèn)同,決定讓孟獲心服口服XPECiqS/xWNPDsgw8eKldQ==,再也不想造反。
在諸葛亮的精妙安排下,孟獲很快就落入蜀軍的圈套,被擒拿回營。誰料孟獲根本不服,覺得諸葛亮不過是靠計(jì)謀取勝。諸葛亮笑了笑,同意放了孟獲,讓他回去準(zhǔn)備兵馬再戰(zhàn)。
孟獲喜出望外,回去之后立刻整頓軍隊(duì)來戰(zhàn)。這次,諸葛亮派馬岱夜渡瀘水,斷了孟獲的糧道,孟獲本人也被自己的手下部將擒往蜀國營地。誰知孟獲還是不服,覺得自己被抓是因?yàn)椴繉⒎磁?,不是?shí)力不行。諸葛亮很寬容地再次放他回去了。
不久,孟獲又以假裝投降的方式夜襲蜀營。諸葛亮看穿了他的計(jì)謀,便將計(jì)就計(jì),再次擒獲了孟獲。孟獲當(dāng)然還是不服。于是,諸葛亮來來回回俘虜了孟獲七次,終于讓孟獲心服口服。他感念諸葛亮的恩德,回到部族里,利用自己的聲望勸降了其他各部,大家都一心一意地歸順了蜀漢。就這樣,諸葛亮利用“欲擒故縱”的計(jì)謀,不費(fèi)多少兵馬,就輕松收服了南方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