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于記載的最早一位染須的名人可能是王莽?!稘h書》載,地皇四年(23),漢宗室劉玄在綠林軍的擁戴下稱帝,王莽大為恐慌。為了向天下展示新朝政權(quán)的強大和他個人的健康,這位69歲的老人導(dǎo)演了一出好戲。他先是把自己花白的胡須全部染黑(可能是因為事關(guān)重大,不容有破綻,他順便把頭發(fā)也染了),接著以極為隆重的儀式,迎娶杜陵史氏女為皇后,僅聘禮就達“黃金三萬斤,車馬、奴婢、雜帛、珍寶以巨萬計”?;槎Y中,王莽親自到殿前迎接,又在上西堂舉行同牢之禮,他那一臉烏黑的胡須,想必給觀禮的眾多達官顯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朝詩人施肩吾,有一首諷刺朝廷侍衛(wèi)官(金吾衛(wèi))的《金吾詞》,說他們簇擁著顯貴們的豪華馬車、大聲吆喝佩戴金籠頭的馬,顯得不可一世。詩人還觀察到金吾衛(wèi)們都染了胡須“裝嫩”,他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染須偷嫩無人覺”,只能吸引長安城平康坊的女子。
蘇軾須發(fā)白得很早,青年時期,須發(fā)上就白霜點點。大概從42歲起,蘇軾就開始嘗試染須了。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還是那么“狂”。他的心沒有老去,染黑了花白的胡須,“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穹蚶细瘛薄?/p>
南宋名臣范成大,44歲時嘴上的胡須就開始變黃,49歲頜下的胡須也開始斑白。到了59歲,須發(fā)全白了。但他不服老,花高價購買了染藥涂抹在胡須上,用布包裹住,整夜揉捻,希望它們能奇跡般變黑。最終的效果很可能讓范成大失望了,有詩為證:“煩撋包裹夜不眠,無奈露頭出光怪?!?/p>
元代的《南村輟耕錄》講了一個“史天澤染須”的故事。中書丞相史天澤(賜名拔都)的胡須原本是白的,忽必烈有一天召見臣下,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丞相的胡須全黑了,好奇地詢問原因。史天澤回答道:“我用藥染了?!被实圩穯枺骸叭舅鍪裁??”史天澤說:“我照鏡子時,發(fā)現(xiàn)臉上的胡須全白了。于是暗暗感傷年歲已大,報效陛下您的日子越來越少了。雖然須發(fā)由白染黑,但我為國盡忠的心始終未變?!边@高情商的回答堪稱典范,逗得皇帝很開心,連稱他胡須染得好。
明太祖朱元璋還主動為有功之臣染須。《明史》記載,名將袁義南征北戰(zhàn),功勞很大。平定云南后,擔(dān)任楚雄衛(wèi)指揮使。有一次進京朝見朱元璋,皇帝對他噓寒問暖,見他須發(fā)已白,又“命醫(yī)為染須鬢,俾還任以威遠人”,染黑胡須,更顯精壯,回到云南的工作崗位,能繼續(xù)鎮(zhèn)守邊疆。
但文天祥對染須不以為然。他在《白髭行》一詩中寫道:“白發(fā)已為常,白髭何足怪?!薄笆廊烁?cè)揪l,厭之固足嗤?!崩狭似鋵嵅豢膳拢P(guān)鍵是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吾方樂吾天,樂天故不憂?!?/p>
(摘自《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