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僧之一,是清初著名畫家,尤擅花鳥畫,他的繪畫風(fēng)格以簡練雄奇、筆墨恣意、樸拙清新聞名,且繪畫獨具意趣,在中國繪畫史中獨樹一幟。本文將從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出發(fā),淺談八大山人繪畫中象外之意的重要性,象與意中的虛實妙境以及象外之意的“言語”美三個方面對其繪畫所體現(xiàn)的象外之美進行論述。
關(guān)鍵詞:象外之意;虛實妙境;言語美
縱觀整個中國藝術(shù)的發(fā)展,許多藝術(shù)家留存下來的作品都具備“象外之意”。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詩人用文字描繪了景,也描繪了情,情景交織,為我們描繪出他內(nèi)心的憂愁寂寞,營造了一個宇宙寒荒且悵然無邊的詩境。這種詩境便是象外所展現(xiàn)的“意”。劉長卿在《觀李湊所畫美人障子》中寫道:“無間已得象,象外更生意?!盵1]這句詩表明了“象外之意”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明晰了“象”與“意”之間的關(guān)系。
在中國繪畫過程中,我們需要去展現(xiàn)物象的形態(tài),但更重要的是意境和意韻,這就需要在形象之外去獲得。對于“象外之意”的重要性,宗白華的《美學(xué)散步》也有提到:“超曠空靈,才能如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盵2]
八大山人的藝術(shù)成就對中國繪畫的發(fā)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能用寥寥數(shù)筆勾勒萬千世界,其作品做到了繪畫語言簡練,以少勝多,自出機杼,達到了一種超然于象外的境界。八大山人身為明朝遺民,被迫在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生存,面對亡國和妻兒的離世,八大山人選擇皈依佛門,一直到六十二歲才還俗。雖然他起初選擇的是佛門,但是隨著身份幾經(jīng)變化,儒釋道對他都產(chǎn)生了頗深的影響,所以在思想上,八大山人可謂融匯了各家的藝術(shù)思想,這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路上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他的作品“超然象外”的一個原因。他的代表作之一《野鳧圖》向我們展現(xiàn)了何謂“無間已得象,象外更生意”。畫面中一只野鳧立在石頭上,目光冷峻,腦袋低垂且與畫面正好垂直,而尾部又與頭頸垂直。八大山人所畫的野鳧雖是來源于生活的“象”,但又和生活中的實物有所差別,這種瞬間的形態(tài)打破了常規(guī)。野鳧與礁石的形態(tài)看似是兩種物象,實則所展現(xiàn)的又不止于此。野鳧如石,石如野鳧,透露出八大山人的內(nèi)在思想。他認為世間一切皆為幻象,畫中的物象既是現(xiàn)實的縮影,又包含了超脫于象外的精神境界。
再例如他寫生冊中的《西瓜》(圖2),只畫了兩個挨在一起的西瓜,看似尋常,但是畫中所題的詩將這幅畫的意韻完美地向我們展現(xiàn)出來。
“無一無分別,無二無二號,吸盡西江來,他能為汝道。和盤拓出大西瓜,眼里無端已著沙,寄語土人休浪笑,撥開荒草事丘麻。從來瓜瓞味綿綿,果熟香飄道自然,不似東家黃葉落,漫將心印補西天?!盵3]
這首詩當(dāng)中,雖然有提及西瓜這一物象,但字句之間都透露著八大山人對參禪悟道的體會?!兜赖陆?jīng)》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4]其中都對應(yīng)著八大詩中所描繪的那句“無一無分別,無二無二號”,后面的那句“眼里無端已著沙”,到后面所寫的“漫將心印補西天”都隱喻八大山人自身坎坷的命運以及對世界有了深刻認識后所流露的真實情感,因此,畫面中的象雖然只是畫了兩個西瓜,但是通過八大山人的題詩,使象外之意準確而又生動,不俗又淋漓盡致。正如宗白華所說的:“因為這意境是藝術(shù)家的獨創(chuàng),是從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觸時突然的領(lǐng)悟和震動中誕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觀的描繪,像一照相機的攝影?!盵5]
八大山人的繪畫,是于無形中包含有形,而有形中又有無形。這種有形往往也是需要通過這種無形來表現(xiàn),正所謂“無筆墨處卻皆成筆墨”。
(一)筆墨留白之妙境
笪重光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盵6]中國的藝術(shù)都體現(xiàn)了這樣的意境結(jié)構(gòu),這樣的意境結(jié)構(gòu)并非只是單純對“象”的再現(xiàn),而是對境界這一層次的創(chuàng)造。“虛”是指畫面中的無墨之處,也就是“意”,“實”則是著墨之處,即“象”。畫家在經(jīng)營畫面時,就需要注意這種虛實關(guān)系,想要創(chuàng)作好的作品,不能只單純注意“實”的部分。在中國繪畫中,往往“虛”的部分更加令人注重,因為只有知其白才能守其黑,從而以虛顯實、求實。
八大山人最擅長以精煉的用筆和布白的方式作畫,從而達到象外的虛實妙境。例如他的作品《魚圖軸》,畫面當(dāng)中繪有一條翻白眼的魚,它在水里游蕩,孤獨而自由地存在于這空寂的世界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畫面中再無其他實在的物象,但在中國繪畫中,空白處可代表天地、祥云、霧氣、河流等,畫面中的魚置身在這片茫??瞻字?,這種空白占比很大,作者將虛實的對比關(guān)系處理得很巧妙,因為空白增加了畫面的生命力,讓畫面的氣有了出口。雖然筆墨少,但正是大量的空白才使整個畫面飽滿起來。這種虛實相生的設(shè)計,除了展現(xiàn)作者的憤懣和矛盾外,還表現(xiàn)了作者的自由超脫。這種象外之意便是“畫中畫,畫外畫”所呈現(xiàn)的意境。八大山人將這種超脫象外的心靈創(chuàng)造和宇宙意象融匯在畫中,并將美推到了更高更純粹的境界。正如蘇東坡在《涵虛亭》中所云:“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盵5]八大山人充滿個人特色的畫面結(jié)構(gòu),使筆墨和留白得以“純”化。這種“純”化是簡練的筆墨和簡凈的留白結(jié)合。
(二)參禪悟道之妙境
中國繪畫大家中有不少畫家選擇以禪入畫。八大山人早期皈依佛門,自然思想觀念上深受禪宗影響,清朝書畫家惲秉怡說過:“實處皆空,空處皆實,通之于禪理?!盵6]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八大寫生的《西瓜》圖上的題詩,既超越“有”,又超越“無”。這樣“不有不無”的禪宗思想,使得八大山人的畫境之中有蕩漾,有空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意境結(jié)構(gòu)。除此之外,八大山人也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粹,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莊子的“虛室生白”“唯道集虛”等也都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得以展現(xiàn),八大山人便是利用了摶虛成實的表現(xiàn)手法。宗白華曾說:“在這一片虛白上幻現(xiàn)的一花一鳥、一樹一石、一山一水,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7]八大山人的畫亦是如此,觀者在畫中除了能感知八大山人的空寂外,還能感知到虛實所呈現(xiàn)的妙境與宇宙息息相關(guān)。心靈與宇宙,使八大山人以超脫的胸襟體悟宇宙之深境。
《周易》里提到過“言不盡意,故立象以盡意”的觀點,這是說,言語無法準確全部表達的東西,則需要通過“象”去表達?!跋蟆背耸菍陀^事物所描繪的物象之外,還蘊含了豐富的“圖像”。在中國悠久的文化長河中,一直都存在對言、象、意的探討。比如南宋鄭思肖在《思菊》圖中所題的一首詩:“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盵8]這首題畫詩與畫中枯萎卻未被吹落的菊花相得益彰,點出了畫面的主旨;二是畫面本身就蘊含了一種令人向往的詩境,通過有限的景象傳達了無限的詩情畫意。言所不能盡其意的地方,就需要“象”去表達,“象”是“盡意”的一個載體。當(dāng)然,即使“象”是“盡意”的載體,但是又不能過分投入只表現(xiàn)“象”,而要追求象外之意的“言語”美。這種“言語”美是“象”所提供的空間,用以激發(fā)人們的想象。
筆墨是傳達內(nèi)心情感的出口,繪畫形態(tài)從元人發(fā)展至八大95n/7F9ObmaUppK751f2Ar003qztfKRsFksXy5mpS+o=山人時期,外師造化的寫實境界到精神的直寫發(fā)展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無法表述的言語需用筆墨,而筆墨又須傳神,八大山人的花鳥的象意之美不僅是繪畫語言形式所帶來的,更多體現(xiàn)在他內(nèi)心寫照的象外語言中。例如他的作品《魚圖》,該圖中魚眼睛是一種幾何形狀,眼睛用方形勾勒,眼珠向上翻,表現(xiàn)出魚的不屑與堅毅的神情。眼睛用方圓的形狀描繪,利用圓來緩解方的棱角,將堅毅之中的無力感完美地傳遞出來。再看魚的整體形狀,同樣是明顯的方形,展示了魚向前游的堅毅力量。八大山人的諸多花鳥畫都有這樣的特點,由此不難了解到,八大山人想要通過繪畫所訴諸的矛盾情感,既想要堅毅地往前走,想要擺脫現(xiàn)狀,但又被深深的無力感包裹全身,這是他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內(nèi)心最真實的寫照。只能通過繪畫這種語言方式,表達自己的心境。這正是象外之意所帶來的“言語”,而這種“言語”之美,是八大山人棄滓存精、恣意揮灑后的妙筆。
八大山人的繪畫是“無字處皆有其意”,正是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他究其一生的精神追求,感受他孤獨苦味的人生,他把內(nèi)心的世界展現(xiàn)在每一張作品上,簡單而又有韻味,于空寂中包含無限的靈境,虛實變化,動靜結(jié)合,參禪悟道……都以其深厚的繪畫功力和豐富的情感把這些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更好地感知象外之意中藝術(shù)家的靈魂,這也正是八大山人所描繪的象外之美。他的繪畫對于正在學(xué)習(xí)中國繪畫的實踐者來說,具有非常深刻的實踐指導(dǎo)意義,而他所負載的無限深意和神情,同樣給予我們靈魂的安慰和微妙的領(lǐng)悟,值得我們不斷學(xué)習(xí)。
作者簡介
秦夢瑜,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花鳥畫創(chuàng)作。
參考文獻
[1]唐圭璋,繆鉞,葉嘉瑩,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2]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王伯敏,錢學(xué)文.黃賓虹畫語錄圖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7.
[4]老子.道德經(jīng)[M].高文方,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15.
[5]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之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6]賴永海編.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M].陳秋平,譯.上海:中華書局,2019.
[7]王輝編譯.周易[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8]王弼校釋.周易略例·明象[M].上海: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