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不能就習作教習作,而要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結(jié)合單元習作要求,以及單元習作與單元各板塊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整體規(guī)劃,注重單元統(tǒng)整教學,以及對學生習作的指導與評價,使單元視域下的習作核心目標得到落實,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學語文;單元統(tǒng)整;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9-0088-03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習作教學非常重視,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在每冊教材中都編排了一個習作單元,旨在通過習作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對寫作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習作主題是“游 ”。四年級學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不少游覽經(jīng)歷,但是要把自己游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這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讓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習作,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習作單元的功能,注重習作單元的整體施教,這樣學生才會學有依據(jù)、寫有支撐,切實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把握教材編排特點,確定單元習作目標
明確目標是高效教學的基礎。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單元習作內(nèi)容的勾連統(tǒng)整,明確單元習作教學的起點和突破口,從整體上確定單元習作目標,讓學生的寫有的放矢,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縱橫勾連統(tǒng)整,找準單元教學起點
本單元習作“游 ”屬于半命題作文,既是游記,又是一篇寫景類習作。統(tǒng)編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寫景訓練,在整個小學階段總共安排了四次寫景訓練(見表1)。
表1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學階段編排的寫景類習作
[冊次 單元 習作要求 習作話題 習作序列 三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試著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圍繞一個意思寫 這兒真美 圍繞一個意思寫 四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的理由 推薦一個好地方 寫最獨特的地方 四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學習按游覽的順序?qū)懢拔?游 按順序?qū)懢?五年級上冊 第七單元 描寫一處景物,寫出景物的變化 即景 寫出景物的變化 ]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教學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圍繞一個意思描寫景物和把景物最獨特的地方寫出來的方法,這就是學生習作的起點。基于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習作指導重點放Abk41vT91Fof+QWGscWCbA==在按照游覽順序把景物寫清楚上。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圍繞習作目標進行訓練,而要從整體出發(fā),把握學生習作的起點,注重對學生習作經(jīng)驗的勾連統(tǒng)整,做到前有鋪墊、后有延伸,順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需求,以消除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助力學生習作的順利完成。
(二)揣摩編者意圖,明確單元習作要素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習作單元各板塊都隱含著編者的意圖。教師要結(jié)合單元內(nèi)容揣摩編者意圖,明確單元習作要素是提升學生習作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如,本單元習作要素是“學習按游覽的順序?qū)懢拔铩?。單元精讀課文《海上日出》一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海上日出的情景,《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則按照游覽順序介紹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時的感受。這兩篇精讀課文雖然描寫的景物各不相同,但是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的。習作例文《頤和園》也是按照游覽順序來描寫的,且與《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一樣,其課后練習都編排了把路線圖補充完整的訓練?!镀咴碌奶焐健芬晃膭t是按照移步換景的順序來寫的。這幾篇課文的課后練習都提出了思考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要求,暗含著編者希望學生在習作時注意順序的意圖?;诖?,教師在把握編者意圖的基礎上,把按照一定順序描寫景物作為本單元習作教學的主要目標。
(三)聚焦導學內(nèi)容,準確定位習作目標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不同習作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認真研讀這部分內(nèi)容,讀懂編者對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更具針對性,避免學生的習作脫離主題。本單元習作導學部分主要為學生提供了三個支架:一是問題支架——你游覽過哪些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問題支架下的“泡泡提示語”中還列舉了幾種回答,讓學生明白本單元的寫作對象既可以是自己身邊熟悉的地方,也可以是外出旅行時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這樣,學生對“寫什么”會更加明確。二是方法支架,即先把橫線上的題目補充完整,再按照游覽順序?qū)懢拔?,注意把游覽過程寫清楚。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先畫出旅游路線圖,理清寫作思路;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某處景物作為主要內(nèi)容來寫,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學過的把景物最獨特的地方寫清楚的方法。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過渡句的運用,讓習作上下文銜接得自然、流暢。三是評改支架,即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要讓他們按照習作要求,從是否按照游覽順序?qū)憽⑹欠駥懗隽司拔锏奶攸c等方面對習作進行評改。在單元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單元習作的導學功能,讓學生明白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能為學生高質(zhì)量完成習作目標奠定基礎。
二、用好單元板塊功能,奠定學生習作基礎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習作單元的各個板塊看似獨立,實則聯(lián)系密切,它們從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為學生完成單元習作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撐。教學習作單元時,教師要用好單元板塊功能,讓學生真正習得寫作的基本方法,做到寫有支撐。
(一)精讀課文的運用
本單元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分別是《海上日出》和《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發(fā)揮精讀課文的教學價值,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如何按照一定順序來描寫景物、如何把景物特點描寫清楚的,以及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等等。如,《海上日出》一文不僅寫出了海上日出的情景,還以時間為序?qū)懗隽巳粘鲞^程中景物的變化。教學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賞析課文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觀察早上日出和傍晚日落的景象,并仿照著課文的樣子,按照時間順序?qū)懸粚懗蓟蛘咄硐?,注意寫出景物的變化。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明白課文是如何按照游覽順序描寫景物的,還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部分——由外洞進內(nèi)洞的部分,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這樣引導學生閱讀、品味、感受,讓學生明白寫游記時不僅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清楚,還要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使自己的習作更具真情實感。在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引領(lǐng)學生感受作者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好在什么地方等,能為學生今后的遷移運用奠定基礎。
(二)習作例文的運用
習作例文具有范例功能,能讓學生的習作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本單元習作例文編排的是《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這兩篇文章。教學《頤和園》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旁批和課后練習讓學生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作者在描寫景物時運用的方法,以及作者是如何通過過渡句來銜接上下文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路線圖+過渡句”,使學生直觀感受到過渡句在文章中起到的表達效果,從而明白過渡句可以使景物之間的轉(zhuǎn)換更加自然,并在習作中有意識地進行遷移運用。教學《七月的天山》一文時,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仔細閱讀和梳理文章第2自然段,明白作者是如何把景物特點寫清楚的,也可以讓學生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在習作例文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方法以及旁批,讓學生真正明白“寫什么”和“怎么寫”,這樣學生在完成單元習作時就會變得輕松。
(三)“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的運用
本單元“交流平臺”對《記金華的雙龍洞》《海上日出》兩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進行了梳理,明確了描寫景物時可以按游覽的順序來寫,可以把特別吸引自己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還可以在景物發(fā)生變化時按照變化的順序來寫。這樣,學生學習并掌握了景物描寫方法,對單元寫作不再避之唯恐不及,而是開始躍躍欲試?!俺踉嚿硎帧本蜑閷W生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第一題創(chuàng)設“帶一位同學參觀植物園”的情境,給出一張植物園的示意圖,讓學生畫出參觀路線,并按順序說一說。這種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形象直觀,能讓學生對按順序來寫的感受更加深刻。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學過的繪制路線圖的方法畫出參觀路線。第二題要求學生觀察附近的一處景物,和同學交流后按一定的順序?qū)懴聛?。上述?nèi)容讓本單元習作要素“看得見”“摸得著”,實現(xiàn)了學有抓手。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交流平臺”對單元學習內(nèi)容進行梳理與總結(jié),在“初試身手”中遷移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充分發(fā)揮二者的支架作用,有效降低習作難度,讓學生完成習作的過程變得輕松。
三、設計單元習作任務,落實單元習作目標
明確了單元習作目標,又有精讀課文及習作例文作為示范,學生對“如何寫”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體會?;诖?,教師要設計單元習作任務,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化情境,注重對學生習作的指導與評價,使單元習作目標在課堂中得到有效落實。
(一)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化情境
“情境”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中的高頻詞語。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實施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不僅適用于閱讀與識字教學,同樣也適用于習作教學。在習作教學中,真實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習作的距離,讓學生在情境任務的驅(qū)動下更好地完成單元習作。如,教學本單元習作“游 ”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寫作情境:“祖國的河山無限美,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寬廣,每一座高山、每一條河流帶給我們的體驗感受都是不同的。每逢周末或寒暑假,你是不是會和父母一起去旅游?回來后是不是也曾迫不及待地把你的旅游經(jīng)歷分享給小伙伴們?回顧你的旅游經(jīng)歷,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這個地方的景物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請把你的經(jīng)歷與感想化于筆端,讓別人也感受一下吧!”四年級學生已有不少的旅游經(jīng)歷,這種真實的生活化情境很容易調(diào)動他們的習作熱情,他們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分享給大家。好的情境是學生習作的良好開端,而良好的開端又是學生習作成功的一半。
(二)加強對學生的習作指導
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熱情,但學生單靠滿腔熱情是很難把習作寫好的,還需要教師對其進行一定的技巧指導。在本單元習作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的表達更有條理,在學生確定好自己要寫的地方后,教師要讓學生仿照《記金華的雙龍洞》或《頤和園》課后練習中的路線圖,先把自己要寫的幾處景點以示意圖的形式畫出來,再就示意圖展開回憶,想一想哪個景點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這個景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以及可以用哪些方法把這個景點的特點寫出來。基于這樣的指導,再加上積累的寫景經(jīng)驗,學生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就會更有條理、更加清楚,且能抓住景物的特點把自己游覽時的感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三)注重對學生的習作評改
好文章大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必須經(jīng)過反復修改潤色的過程。學生習作完成后,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修改,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的不足之處,并反復修改潤色,最終形成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為此,在完成習作初稿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同桌互改的方式,先從是否按照游覽順序?qū)?、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是否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方法等方面進行評改;再讓學生修改自己習作中表達不到位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落實“教—學—評”一體化,促進學生習作質(zhì)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統(tǒng)編語文教材習作單元的編排可以很好地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有效消除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完成習作的過程變得輕松。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教師從單元整體出發(fā),揣摩編者意圖,教給學生寫好習作的方法,可以充分發(fā)揮習作單元的功能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生習作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鄒華.落實核心素養(yǎng),提高習作能力:小學語文中段“習作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策略[J].教師,2023(30):129-130.
[2] 祁進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3(32):33-36.
[3] 劉興.人工智能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3(23):20-23.
[4] 羅芳.小學語文習作單元中“逆向設計”的應用: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3(12):78-80.
(責編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