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裝置設計與應用

      2024-08-07 00:00:00董方張超鄭真武王娟娟曹祝
      汽車科技 2024年4期

      摘 要:本文對國內外法規(guī)的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進行了分析研究,依據(jù)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要求:包括用于座椅頭枕吸能性試驗標準GB15083-2019、GB11550-2009、UN R25、UN R17的規(guī)定和用于乘用車內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試驗GB11552-2009、UN R21的法規(guī)。通過研究分析,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幾乎均采用擺錘設計,為降低單位資產(chǎn)投資的成本,提高設備的使用率,本文以擺錘結構方案研究完成了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及其試驗裝置的分析。從而為檢測中心、制造廠等在建立滿足國內外法規(guī)的吸能性試驗的能力建設中提供參考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乘用車內飾件;座椅頭枕;乘用車內部凸出物;吸能性試驗;試驗裝置

      中圖分類號:U46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550(2024)04-0055-08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nergy Absorption Testing Device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of Passenger Cars

      DONG Fang, ZHANG Chao, ZHENG Zhen-wu, WANG Juan-juan, CAO Zhu

      ( National Automobil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 Center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nergy absorption test of passenger car interior component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nergy absorption test for passenger car interior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provisions of GB15083-2019, GB11550-2009, UN R25, UN R17 energy absorption test standards for seat headrests, and GB11552-2009, UN R21 energy absorption test standards for protruding objects inside passenger cars.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lmost all energy absorption tests for passenger car interior components use pendulum desig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unit asset investment and improve equipment utilization, this paper completed the energy absorption test and its experimental device analysis for passenger car interior components using a pendulum structure scheme. This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absorption testing capabilities that mee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gulations for testing centers, manufacturing plants, and others.

      Key Words: Passenger Car Interior Parts; Seat Headrests; Internal Protrusions Of Passenger Cars; Energy Absorption Test; Test Equipment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汽車的保有量持續(xù)增長。由此汽車的安全性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汽車內飾件的吸能性能是汽車被動安全方面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能在車輛發(fā)生碰撞的過程中,保護乘員的生命安全,降低傷亡程度。多項國家強制性法規(guī)對汽車座椅的安全性能、汽車內部凸出物安全性能提出了要求。汽車內飾件的吸能性試驗是為了確保人員在二次碰撞發(fā)生時,不會因為汽車內飾件整體或局部剛性太強,導致成員腦震蕩/顱骨折等情況發(fā)生。因此對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分析研究能客觀評價乘用車內飾件的性能要求,在乘用車內飾件的產(chǎn)品研發(fā)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正文

      2.1 現(xiàn)有國內外法規(guī)的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要求分析:

      頭枕吸能性試驗中,包括GB15083-2019中的頭枕吸能性試驗、GB11550-2009中的頭枕吸能性試、UN R25中的頭枕吸能性試、UN R17的后向吸能性試驗的試驗方法相同,具體如下:

      試驗裝置由一擺錘組成。該擺錘轉動軸用球軸承支承,它在撞擊中心的折算質量為6.8kg。擺錘下端有一個直徑為165mm的剛性頭型,其中心與擺錘撞擊中心重合。頭型上裝有兩個加速度計和一個速度測量裝置,以測定撞擊方向上的所有數(shù)據(jù)。

      試驗程序:撞擊點應由試驗人員在標準規(guī)定的區(qū)域1內選擇,如果有必要,撞擊點也柯位于標準規(guī)定的區(qū)域2內的曲率半徑小于5mm的表面上。由后向前撞擊頭枕后表面時,撞擊方向應位于與鉛垂方向成45°的縱向平面內。由前向后撞擊頭枕前表面時,撞擊方向應位于縱向平面內并沿水平方面。頭型以24.1km/h的速度撞擊試驗樣品。

      乘用車內部凸出物吸能性試驗中,標準GB11552 -2009和UN R21中的試驗方法相同,具體如下:

      試驗裝置由一個擺錘組成,其回轉中心由球軸承支撐,擺錘在撞擊中心處的折算質量為6.8kg。擺錘的下端是一個直徑為165mm的剛性錘頭,其中心與擺錘的撞擊中心重合。擺錘從胯關節(jié)鉸接點到球頭模型頂部的尺寸可在736mm~840mm之間連續(xù)調節(jié)。

      試驗程序:對于被測試表面的每個撞擊點,撞擊方向應是策略裝置的球頭模型軌跡的切線方向。撞擊頭以24.1km/h的撞擊試驗構件,對于覆蓋安全氣囊的蓋板,則以19.3km/h的速度進行撞擊。

      2.2 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的試驗裝置可行性分析

      試驗裝置擺錘的確定。擺錘在撞擊中心的折算質量為6.8kg,撞擊頭型為一個直徑為165mm的剛性頭型,其中心與擺錘撞擊中心重合。且擺錘從胯關節(jié)鉸接點到球頭模型頂部的尺寸可在736mm~840mm之間連續(xù)調節(jié)。

      試驗裝置的功能的需求。標準中要求的擺錘撞擊頭型能實現(xiàn)19.3km/h~24.1km/h的沖擊速度,擺錘的沖擊能量來源可采用氣動伺服控制方式,實現(xiàn)沖擊速度控制。頭枕吸能性試驗中,因各類座椅頭枕的高度不同,以及長條座椅具有幾個頭枕。為適應不同的高度及位置的試驗需求,試驗裝置應能左右移動,以及能調節(jié)擺錘的上下高度。乘用車內凸沖擊試驗中,需模擬左右-35°~35°內的角度撞擊,沖擊擺錘應能左右轉動。

      座椅頭枕的前后方向的沖擊方法。通常采用一個能旋轉的輔助固定平臺,當平臺處于水平角度時,可進行座椅頭枕后向的撞擊試驗。旋轉輔助平臺臺面至90°左右,可進行座椅頭枕的前向的撞擊試驗。且能前后調節(jié)與擺錘的距離,乘用車內凸試驗中能固定前半部分車身(包括儀表板范圍內的車身),后排座椅的吸能試驗中能固定后半部分車身。

      沖擊速度的精度控制。擺錘的沖擊速度來源于高壓氣體的沖擊,為滿足乘用車內部凸出物中吸能性試驗的需求,擺錘從胯關節(jié)鉸接點到球頭模型頂部的尺寸可在736mm~840mm之間連續(xù)調節(jié)。但高壓氣體壓力穩(wěn)定性的影響,會影響擺錘的沖擊速度。擺錘連續(xù)調節(jié)時,質量也在不斷變化,也會影響擺錘的沖擊速度。

      采用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擺錘沖擊 速度的精準控制。配置壓力傳感器用于測量氣罐內的壓力,并通過電控系統(tǒng)驅動氣壓比例閥對氣罐內的壓力進行閉環(huán)控制,達到較高的控制精度。采集擺錘在臂長范圍內各種速度狀態(tài)所需的壓力需求,如圖1所示,使用時調用數(shù)據(jù)并通過伺服系統(tǒng)進行精準控制,確保試驗所需的沖擊速度。

      2.2.1 擺錘的折算質量分析

      標準要求擺錘在撞擊中心的折算質量為6.8kg,此處為整個試驗裝置設計的最難點。

      折算質量計算公式:

      式中a為撞擊中心和旋轉中心O之間的距離,b為重心和旋轉中心O之間的距離,mr為擺錘的折算質量,m為擺錘總質量。

      根據(jù)公式(1),理解為通過力平衡的方式變可以實現(xiàn),即折算公式兩側乘以重力加速度g,即得:

      示意圖如圖2所示,即以為在圖示F位置的擺錘撞擊中心測量的質量就為折算質量。

      此種算法忽略了旋轉中心位置及擺臂旋轉產(chǎn)生的慣性矩對擺錘的影響。如圖3所示,即為一個失敗的設計,由于擺臂質量過大,在旋轉中心增加配重,同樣也通過力平衡的方式達到滿足標準折算質量公式的要求。但旋轉撞擊的能量已大大增加。

      經(jīng)過分析,上述直接采用標準中的公式是忽略了擺臂的質量對擺錘折算質量的影響,標準中的公式使用的前提條件應為一個質量很低的輕質桿帶動擺球運動。我們實際設計的擺錘的擺臂質量很大,不能忽略不計。在UN R17、FMVSS202a、GTR 7中的直線沖擊試驗中均提出在24.1km/h的撞擊能量達到152J。通過能量守恒的方式實現(xiàn),即撞擊點的動能等于剛體轉動時動能和剛體自轉動能之和:

      EK折算質量的動能=Ek質心動能+Ek剛體自轉動能=Ek剛體轉動動能

      即:

      式中:mr為擺錘撞擊中心的折算質量;v為該撞擊中心的速度;m為擺錘總質量;Vm為剛體質心的速度;IG為以質心為旋轉中心時剛體的轉動慣量;I0為以O為旋轉中心時剛體的轉動慣量;ω為剛體旋轉時的角速度:

      式中:a為撞擊中心和旋轉中心O的距離,b為重心和旋轉中心O的距離。

      根據(jù)公式(5)可知,理論設計的擺錘繞0點為旋轉中心的轉動慣量等于折算質量mr與a平方的乘積。式中mr=6.8kg,a=臂長L-撞擊頭型半徑r,臂長L的調整范圍為:736mm~840mm,撞擊頭型半徑r=0.0825m。

      例如:當臂長L=736mm時,I0=6.8×(0.736-0.0825)2=2.9040233 kg·m2

      當臂長L=840mm時,I0=6.8×(0.840-0.0825)2 =3.9018825 kg·m2

      當臂長為范圍內其它結果時,計算方式依此類推。

      前期進行擺錘的三維模型設計時,通過三維軟件計算的擺錘繞O點為旋轉中心的轉動慣量應滿足上述的計算結果??赏ㄟ^在擺臂位置調整配重的方式調節(jié)擺錘的轉動慣量以滿足需求。

      校核階段:首先采用扭擺法測量擺錘的轉動慣量,再根據(jù)折算質量和轉動慣量的關系,計算擺錘實際的折算質量。具體如下:

      1. 根據(jù)扭擺運動的角簡諧振動的特性,振動周期為:

      K為試驗設備的扭轉常數(shù),I為扭擺物體總的轉動慣量。

      2. 如果試驗設備的扭轉常數(shù)K未知的話,可采用下述方法進行測量。

      測量試驗裝置托盤及固定夾具總的擺動周期T1,那么試驗裝置托盤及固定夾具總的轉動慣量為:

      準備一個質量已知而且均勻規(guī)則的物體(例如長方體), 將其固定在試驗裝置托盤上,從理論上可直接計算出該物體相對旋轉中心的轉動慣量I2,如:

      長方體繞通過質心且平行于旋轉中心轉動慣量為:

      式中b、c分別為長方體垂直于轉軸的兩條邊長,m為長方體的質量。

      根據(jù)平行軸定理,該物體相對旋轉中心的轉動慣量為:

      式中d為長方體質心到旋轉中心的距離,m為長方體的質量。

      此時用試驗裝置測得的擺動周期T2,那么試驗裝置及該物體總的轉動慣量之和為: , 將公式(7)代入,整理得到: ,代入上述計算的I2,即可求得扭轉常數(shù)。

      注意扭轉常數(shù)K不是固定常數(shù),與擺角有關,所以試驗中測量周期時應使擺角固定在相同數(shù)值如90度起擺。測量振動周期時應用秒表計時,并記錄擺動20個周期內的時間,并重復測量5次以上,進行求平均值來降低測量誤差。

      3.上述求得的扭轉常數(shù)K以及擺動周期T1,代入公式(7)中即可求得試驗裝置托盤及固定夾具總的轉動慣量I1。

      如圖5所示,將擺錘固定到試驗裝置上,其中擺錘的旋轉中心和試驗裝置的旋轉中心重合。當臂長L=736mm時,用試驗裝置測量得到的振動周期為T,那么此時獲得的試驗裝置及擺錘的轉動慣量之和為: ,即擺錘的轉動慣量:

      根據(jù)公式(5):I0=mr×a2,可知mr=I0/a2,可通過不斷調節(jié)擺錘的配重來影響實際擺錘的轉動慣量,使擺錘的折算質量控制在6.8kg±0.05kg范圍內。

      當臂長為范圍內其它結果時,同樣通過上述方式,不斷調節(jié)擺錘所需的配置來影響實際擺錘的轉動慣量,使折算質量在擺錘臂長調節(jié)范圍內均可以控制在6.8kg±0.05kg范圍內。

      2.3 試驗裝置主要技術參數(shù)分析

      1)根據(jù)試驗室環(huán)境條件,試驗裝置應在一年中的各種極端環(huán)境條件中正常運行。電源要求:交流/單相 220(1±10%)V/50Hz;或交流/三相380(1±10%)V/50Hz;環(huán)境溫度:-5℃~40℃;相對濕度:(10~100)%RH。

      2)頭枕吸能性試驗要求沖擊速度24.1km/h,乘用車內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試驗要求沖擊速度為19.3km/h、24.1km/h。為擴展?jié)M足委托試驗的需求,沖擊速度可設計范圍為:0km/h-30km/h。

      3)根據(jù)標準的需求、常見委托試驗的需求,速度的控制精度可設計為:沖擊速度(18~30)km/h范圍內,精度為≤0.4km/h;重復精度(0~0.3)km/h,速度值分辨率:0.01km/h。

      4)一般試驗過程中采集的最大加速度小于300g,為滿足委托試驗的需求,加速度傳感器量程可選擇500g,數(shù)量2個;為保護試驗裝置免受損壞,可設計試驗裝置的沖擊加速度能承受最大值1000g,采集量程(0~500)g。

      5)加速度的準確度,依據(jù)標準要求為±5%,依據(jù)市場現(xiàn)有的加速度的靈敏度及設備采集系統(tǒng)的準確度,可選擇為±1g以內,非線性小于1%,橫向靈敏度小于最小刻度值3%,抗沖擊保護:5000g;數(shù)據(jù)通道的頻率等級:(CFC)600(對應于ISO 6487)。

      2.4 試驗裝置總體規(guī)劃

      試驗裝置采用擺臂沖擊設計,主要由機械、氣動和電控三大部分組成。機械部分又由沖擊試驗臺、輔助固定夾具及調整機構、鐵地板組成。

      2.4.1 機械部分

      2.4.1.1 沖擊試驗臺

      1)滿足GB15083-2019中的頭枕吸能性試驗、GB11550-2009中的頭枕吸能性試、UN R25中的頭枕吸能性試、UN R17的后向吸能性試驗的需求:

      如圖6所示,試驗裝置由一個擺錘組成。試驗裝置根據(jù)試驗需求可進行橫向范圍內的移動(可采用電動調節(jié)),一般車身的寬度均小于2200mm,為保證委托試驗需求,可設調整范圍為:≥2300mm。擺錘可進行高度上的調整(可采用電動調節(jié)),根據(jù)汽車座椅的不同高度,可設調整范圍至少為:300mm~1500mm(擺錘旋轉中心距輔助工裝固定臺面上表面最低位置)。擺錘的擺臂轉動角度范圍至少為0°-100°,在范圍內任意角度能夠鎖止。

      2)滿足GB11552-2009、UN R21中乘用車內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試驗的其他要求:

      試驗裝置應能實現(xiàn)繞垂直軸線左右旋轉(電動調節(jié))的偏角度撞擊試驗,試驗裝置應裝備角度傳感器,可以局部或者整個試驗裝置旋轉,系統(tǒng)應能顯示試驗裝置的旋轉角度,根據(jù)試驗的需求,旋轉角度范圍至少為>-35°~35°,精度±0.5°,能夠在范圍內任意角度鎖止,并在試驗后不得轉動。擺錘上安裝位移傳感器和角度傳感器,系統(tǒng)應能顯示擺錘從回轉軸到?jīng)_擊頭型頂部的尺寸,以及擺錘在撞擊點時沖擊方向與垂直方向的角度,精度±0.5°。

      針對擺錘從回轉軸到?jīng)_擊頭型頂部的尺寸可736mm-840mm之間連續(xù)調節(jié),調節(jié)精度1mm,滿足在擺臂的調節(jié)范圍內擺錘的折算質量6.8kg±0.05kg。

      2.4.1.2 輔助固定夾具及調整機構

      輔助固定夾具工裝裝置放置于鐵地板上,如圖6所示,座椅或前半截車身應能固定在該裝置的固定臺面上,固定臺面尺寸至少為:2500mm×1200mm,承載力>1噸。固定臺面電動縱向移動,調整范圍:>1500mm。固定臺面在水平角度時,固定臺面上表面離鐵地板的最低位置<600mm。固定臺面電動旋轉,旋轉角度范圍為:-10°-100°,能夠在范圍內任意角度鎖止,并在試驗中及試驗后的轉動不得超過0.5°。固定臺面應均布100mm×100mm的T型槽,便于使用螺栓對座椅或車身進行固定。

      2.4.2 氣動部分

      外部氣源進入試驗裝置,首先經(jīng)過氣源處理元件進行凈化和增壓裝置,然后進入氣壓彈射裝置。氣壓彈射裝置主要由比例閥、氣罐、壓力傳感器、電磁閥及氣缸等組成。通過壓力傳感器和比例閥對氣罐內的壓力進行精確的閉環(huán)控制,此壓力控制目標值是根據(jù)所要碰撞的速度及擺臂長度等參數(shù)通過本試驗裝置軟件計算得出。打開電磁閥,氣罐內的氣體進入氣缸,從而推動擺臂和頭型按照預定的速度碰撞被試件表面。

      2.4.3 控制系統(tǒng)

      試驗裝置的控制系統(tǒng)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為工業(yè)控制計算機、數(shù)據(jù)采集及控制組件以及各種傳感器等。數(shù)據(jù)采集及控制組件的控制流程如圖7所示。

      控制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試驗過程中的自動控制和試驗結果的自動顯示、曲線繪制。并在試驗后根據(jù)需要進行調取。如有異常自動提示處理相應故障。并且設置故障報警功能。在頭型內部配置兩個壓阻式加速度傳感器,用于測量撞擊時的減速度。配置16位增量式編碼器用于測量沖擊臂的角度以及角速度,并計算得出頭型的沖擊速度。對加速度傳感器和角度傳感器均采用高速實時數(shù)據(jù)采集方式。配置壓力傳感器用于測量氣罐內的壓力,并通過電控系統(tǒng)驅動氣壓比例閥對氣罐內的壓力進行閉環(huán)控制,達到較高的控制精度??刂葡到y(tǒng)能夠自動識別頭型碰撞被試件后的反彈時刻,并驅動鎖緊裝置進行鎖緊。試驗后,控制系統(tǒng)應能導出試驗過程中的加速度曲線,以及對曲線進行自動處理。能準確分析并顯示試驗曲線中2個加速度的平均值:大于80g的持續(xù)時間、3ms內的加速度值(連續(xù)值及累積值)、最大加速度值等。試驗后的曲線自動存儲到數(shù)據(jù)庫中,方便以后查詢及調取數(shù)據(jù)。

      2.4.4 試驗裝置安全防護需求

      1)操作安全防護功能

      系統(tǒng)須設置有多重安全保護措施。試驗前,需要多位置開關聯(lián)鎖才可以進行發(fā)射,保證不會因為誤操作導致人員受到傷害。安裝報警裝置,報警裝置啟動,才可進行試驗;試驗完成,再通過按鈕解除報警。并設置急停裝置、位移保護限制,可通過位移變化自動識別意外情況并作處理。

      2)限位保護功能

      試驗裝置在移動過程中設置限位功能,能避免設備局部部件在極限位置上發(fā)生干涉而損壞設備。包括擺錘的局部調整不應與設備其它部件干涉。擺錘在沖擊過程中在到達最大旋轉角度前應有防護裝置,避免擺錘與設備其他部件干涉而損壞??刂葡到y(tǒng)能夠自動識別頭型碰撞被試件后的反彈時刻自動鎖止沖擊裝置,防止對被試樣品進行二次沖擊的功能。

      3)電機自我保護功能

      試驗裝置的電機在廠房斷電、超載荷等條件下,有自我保護功能,防止電機在意外條件下被損壞。伺服電機設置超載報警保護、超行程保護、超負荷保護等安全措施。設置漏電保護器,起到漏電、過載、過電流等必要保護作用。

      2.5 試驗裝置使用效果評價

      采用本試驗裝置進行吸能性試驗,設定頭型沖擊速度在18km/h~30km/h的范圍內,除標準需求的19.3km/h、24.1km/h外,為保證能滿足各項委托試驗的需求,其他速度范圍內均進行試驗,測得的頭型撞擊中心的實際沖擊速度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上述分析,該試驗裝置能滿足現(xiàn)有的各類法規(guī)速度準確度±0.6km/h的要求,且控制精度大大提高。

      3 結語

      本文通過對現(xiàn)有國內外法規(guī)的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進行分析研究,設計完成的試驗裝置可滿足現(xiàn)有的國內外法規(guī)的乘用車內飾件吸能性試驗要求,包括:可進行GB15083-2019中的頭枕吸能性試驗、GB11550-2009中的頭枕吸能性試、UN R25中的頭枕吸能性試、UN R17的后向吸能性試驗、GB11552-2009和UN R21中的乘用車內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試驗,也可擴展進行乘用車內部其他內飾件的吸能性試驗等。優(yōu)勢有:

      1.采用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方式,對試驗裝置在各種工況下所需的氣體壓力進行精準控制,大大提高了擺錘沖擊時的速度控制精度。

      2.沖擊試驗臺能實現(xiàn)橫向和垂向的移動,在進行多席位頭枕及乘用車內部不同位置的沖擊試驗中,大大提供了試驗工作的效率。

      3.試驗臺軟件界面能自動捕捉?jīng)_擊碰撞時刻的加速度曲線,并自動顯示試驗曲線中2個加速度的平均值:大于80g的持續(xù)時間、3ms內的加速度值、沖擊速度等關鍵數(shù)值,設備的操作更自動化。

      4.試驗臺擺錘上安裝有速度分析編碼器,在試驗準備過程中及沖擊過程中能時刻跟蹤擺錘在擺動過程中的角度變化,能準確分析沖擊時刻的加速度值變化,去除其他時刻多次撞擊造成的干擾。

      5.該試驗臺即能滿足頭枕吸能性試驗的需求,又能滿足乘用車內部凸出物的吸能性試驗需求,并且能擴展汽車其他內飾件吸能性試驗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設備的通用性、可擴展性。

      總之該設備操作方便,功能全面,目前該試驗臺一切運作良好。通過本論文的分析研究,希望能為檢測中心、制造廠等在建立滿足國內外法規(guī)的乘用車內飾件的吸能性試驗的能力建設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GB15083-2019,汽車座椅、座椅固定裝置及頭枕強度要求和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9.

      [2]GB11550-2009,汽車座椅頭枕強度要求和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3]UN R25,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head restraints (headrests),whether or not incorporated in vehicle seats[S].

      [4]UN R17,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the seats, their anchorages and any head restraints[S].

      [5]GB11552-2009,乘用車內部凸出物[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專家推薦語

      王長江

      國家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襄陽)

      碰撞安全試驗專業(yè)副總師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本文通過對汽車座椅和頭枕標準GB15083-2019、GB11550-2009、UN R25、UN R17和乘用車內部凸出物標準GB11552-2009、UN R21的研讀和理解,分析和總結各標準中關于頭型沖擊試驗方法,提煉出可滿足各標準的頭型沖擊試驗裝置的設計方案。

      方案實現(xiàn)的難點是:沖擊速度控制精度和擺錘折算質量,通過電控系統(tǒng)驅動氣壓比例閥對氣罐內的壓力進行閉環(huán)控制,實現(xiàn)沖擊速度控制精度滿足各標準要求的范圍。在對擺錘的折算質量計算中,應用能量守恒定律,即撞擊點的動能等于剛體轉動時動能和剛體自轉動能之和,避免忽略擺臂轉動慣量對結果的影響。通過扭擺法測量擺錘的轉動慣量,再根據(jù)折算質量和轉動慣量的關系,計算擺錘實際的折算質量對之前的設計結果進行校核,試驗驗證該方法有效性。該裝置也可擴展進行乘用車內部其他內飾件的吸能性試驗。

      本文的研究成果對于汽車內飾件頭型沖擊類試驗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借鑒意義。

      紫金县| 宁夏| 满城县| 绥宁县| 巢湖市| 秦皇岛市| 康定县| 长汀县| 巴里| 常州市| 手游| 清丰县| 怀仁县| 铜梁县| 临安市| 个旧市| 绥芬河市| 金川县| 石林| 濮阳市| 白水县| 东港市| 山东省| 台江县| 阜城县| 邹平县| 景洪市| 财经| 阿鲁科尔沁旗| 龙游县| 新余市| 英山县| 古丈县| 自治县| 曲靖市| 甘谷县| 鄯善县| 共和县| 岳普湖县| 平安县|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