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是特殊的,中考、高考,成年前幾乎所有的重大人生轉(zhuǎn)折都發(fā)生在夏天。對于我來說亦是如此,2019年的那個夏天,漫長且炎熱,像是一個永遠做不完的夢。
我高中生活的開場,并不像青春校園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充滿戲劇性,沒有和從天而降的男主角撞個滿懷,生活里只有一摞摞的課本和試卷。陡然增加的課程量、學不完的新知識,讓我壓力倍增。
我像是一只一頭扎進了黑湖的鳥兒,沒有找到內(nèi)心向往的廣闊天空,反而在不屬于自己的領(lǐng)域里感到窒息??菰餆o味的課程一度讓我陷入自我懷疑:我坐在這里每天拼死拼活地“內(nèi)卷”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為什么要把大好的青春年華浪費在這狹小昏暗的教室里?我逐漸被網(wǎng)絡(luò)上的“毒雞湯”洗了腦,認為十五六歲的少年就應該是自由的,認為高中所學的三角函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認為在這個一本率低得可憐的高考大省我根本熬不出頭……我開始偷偷看小說、玩游戲,用“上帝視角”來看待扎進學海里苦學的同桌,遲到和早退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剛開始,看到日漸下降的分數(shù),我還會心生愧疚,但轉(zhuǎn)身又投入了小說和網(wǎng)游的懷抱中。日復一日,我僅剩的一點愧疚心也消耗殆盡,老師的嘆息和父母失望的眼神都已經(jīng)無法再刺痛我。
少年執(zhí)著且可笑,以為自己是和命運對抗的勇士,卻忘了提前透支的安逸生活是以未來為代價的。
廉價的娛樂只會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樂,時間一長,迎接你的將是一片雜亂的人生。疫情到來,我們只能在家里學習,我更加無拘無束,每天掛著網(wǎng)課卻不聽,而是打開手機玩游戲。直到一個尋常的午后,在網(wǎng)絡(luò)世界里“奮斗”了一整天的我忽然覺得很沒意思,輝煌的游戲戰(zhàn)績帶來的他人的吹捧已經(jīng)無法使我產(chǎn)生快樂的感覺,我想要抬頭放松一下脖子。接著,我看到了讓我至今難忘的畫面:陽光透過紗窗射進屋內(nèi),空氣中的灰塵四下飛舞著,閃爍著光芒。我的腦子里忽然閃過了高中剛開學的時候老師講的“丁達爾效應”以及它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學習,還是很有意義的,不是嗎?鬼使神差地,我放下了手機,看向了正在播放著網(wǎng)課的電腦,正好是我以前最感興趣的地理課,于是我開始嘗試認真聽了起來。
之前落下的內(nèi)容太多,我一時無法跟上,但好在我的地理基礎(chǔ)還不錯。我硬著頭皮把整節(jié)直播課聽完了,甚至還回答了地理老師的提問。課后,我意外收到了地理老師的私信:“剛剛的問題你回答得很棒,希望你再接再厲!最近看你的成績有所下滑,但老師相信你能夠及時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在開學考試中成為一匹黑馬。”如同廢墟里照射進了一道光,這句話帶給我無盡的力量。
總有人要贏的,那個人為什么就不能是我呢?逆風的方向或許更適合飛翔。我開始想改變這看似既定的結(jié)局。沒有“躺贏”的命,那就站起來拼命奔跑。
我深知自己已經(jīng)落下了許多課程,不過恰逢疫情,大家都不得不在家自學,我有了許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來彌補以前欠下的“債”。我把鬧鐘調(diào)到了早上六點鐘,為了使自己鬧鐘一響就起來,我還將鬧鐘放在了較遠的書桌上,在旁邊備著可以用來提神洗腦的冷開水。
我把上午的時間留給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早上六七點往往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我用這段時間來背誦英語單詞和語文文言文課文。作為一名文科生,我最大的薄弱項是數(shù)學,于是我把九到十二點留給了數(shù)學,據(jù)說這是一天當中人思維最活躍的時候。
一開始我像一只無頭蒼蠅,一頭扎進數(shù)學的海洋里,還沒來得及遨游,就快要溺亡。我向數(shù)學老師表達了我的困惑,老師了解情況后告訴我,應該先專注于把數(shù)學課本吃透,打好基礎(chǔ),而不是盲目地去攻克高難度的題,遇到不會的題也可以隨時向老師發(fā)私信詢問。我重新打造自己的“地基”,剛開始的確有些吃力,做一道中下難度的題,我可能都要耗費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之久。每當我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我都會在心里一遍遍地告訴自己: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慢慢地,我做數(shù)學題的速度提了上來,也學會了在做題時舉一反三。
下午的時間最容易產(chǎn)生倦怠感,所以我堅持每天午休半個小時,再起來學習政治、歷史、地理。我會先讀一遍課本,再根據(jù)同學發(fā)給我的課堂筆記進行補充和記憶,以求加強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再堅持每天刷上一定量的題。遇到不會的題目,我會先自己獨立思考,實在想不通,再向老師或同學尋求幫助。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的兩三個月里,我每天都向老師提問,各科老師都已經(jīng)對我有了深刻的印象,有時老師看到與我問過的題相似的題目,還會私發(fā)給我,讓我多做幾遍進行鞏固。
皇天不負有心人,疫情后開學的第一次考試,我成功地從年級末尾沖到了年級30名左右。也許是鉆了疫情期間大部分人容易松懈的空子,但我知道,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也是付出了無盡的努力才趕上來的。努力下去,或許并不能馬上看到成效,但終究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讓你明白堅持的意義。我也曾在無數(shù)個夜晚崩潰大哭,因為做題一錯再錯而煩躁,因為熬夜學習效率不高而痛苦,因為看不到希望而害怕甚至想要放棄……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堅持下來了。
事實證明,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的確可以讓人受益良久。高考中,我雖然沒有超常發(fā)揮沖上“985”“211”,但也算正常發(fā)揮,超過一本線二十多分,最后選擇了一所鄰省的大學。對于那個一度連本科線都夠不著的我來說,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結(jié)果。回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