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確保履行《2004年國際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基礎上,面對“壓載水公約經(jīng)驗積累期下公約審議計劃”,有必要深入研究船舶壓載水記錄的關鍵要點。本文對此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詳細介紹通函中關于壓載水記錄簿的填寫要求,分析了記錄中存在的問題,并說明了規(guī)范填寫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船舶;壓載水記錄簿;PSC檢查;國際規(guī)則
0 引 言
《2004年國際船舶壓載水及沉積物控制和管理公約》(以下簡稱“壓載水公約”)自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實施以來,迄今已有6年之余[1]。隨著壓載水公約的全面實施,逐漸浮出水面的問題也愈發(fā)增多。針對相關焦點問題,國際海事組織(IMO)在經(jīng)驗積累期結束時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在2023年7月召開的IMO環(huán)保會第80屆(MEPC.80)會議上,委員會批準了“壓載水公約經(jīng)驗積累期下公約審議計劃”,并在壓載水公約實施遇到的幾個焦點問題方面給出下一步工作的明確指導,對業(yè)界實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
作者分析前期關于壓載水管理公約的實踐報告以及相關國際和組織提案的反饋,發(fā)現(xiàn)壓載水記錄簿存在一定比例的缺陷。這些缺陷的產(chǎn)生原因如下:一方面是船員對公約及相關要求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對船上壓載水管理流程的認識不夠、處理操作流程不熟悉等;另一方面由于壓載水公約記錄簿的格式相對簡單,導致船員填寫內(nèi)容和方式并不一致。
為此,MEPC.80會議審議通過壓載水公約修正案(MEPC.369(80))修訂完善了壓載水公約附錄一中壓載水記錄簿的記載格式,采用代碼(字母)和項目(編號)記錄方式。該修正案將于2025年2月1日生效,為壓載水記錄簿填寫提供指導。本文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詳細描述壓載水記錄簿的填寫規(guī)范和要求,包括格式要求。同時探討并分析填寫內(nèi)容中可能存在爭議的問題,并提出獨特觀點,以期為港口國監(jiān)督和船舶防污染管理提供啟示。
1 壓載水記錄簿的記錄要求和內(nèi)容
與油類記錄簿的形式一致,壓載水記錄簿采用代碼(字母A-H)和項目編號(以數(shù)字表示)的記錄方式。接下來分別從壓載水的記錄代碼(字母A-H)來介紹壓載水記錄簿的記錄內(nèi)容。
代碼A指壓載壓入作業(yè),也就是當壓載水從海里打入壓載艙時,需要記錄6項內(nèi)容:
1.起始時間和位置(吸入港口或經(jīng)緯度)
2.完成時間和地點(吸入港口或緯度/經(jīng)度和采集時最小水深)
3.受影響的壓載水艙
4.估計泵入量及最終留存總量(以立方米計)
5.是否按照批準的壓載水管理計劃進行
6.壓載水處理方法
代碼B指壓載水排出作業(yè),也就是當壓載水從艙內(nèi)排出到海里,需要記錄6項內(nèi)容:
1.開始排放時間和地點(排放港或經(jīng)緯度)
2.完成排放的時間和地點(排放港或經(jīng)緯度和排放時最小水深)
3.受影響的壓載艙
4.估計排水量及最終剩余量(以立方米計)
5.是否按照批準的壓載水管理計劃進行
6.壓載水處理方法
代碼C指壓載水置換作業(yè),這里分2種情況:一是壓載水置換作業(yè),二是壓載水通過內(nèi)部循環(huán)處理或在壓載艙中處理作業(yè)。2種處理方式記錄不一樣,尤其需要關注。
1.壓載水置換作業(yè)
1.1開始時間和地點
1.2完成時間和地點
1.3置換時距離最近陸地的最小距離和最小水深,或根據(jù)規(guī)則B-4.2指定的交換區(qū)域(如適用)
1.4是否按照壓載水管理計劃進行,還需描述使用的壓載水置換方法
1.5受影響的壓載艙
1.6置換量和最終剩余量(以立方米計)
1.7泵入壓載水的處理方法
代碼D指從港口或接收設施壓入或排放壓載水,需要記錄7項內(nèi)容:
1.開始壓入/排放的時間和地點
2.完成時間
3.進行的操作(壓入或排出)
4.受影響的壓載艙
5.排放或壓入量和船上的剩余量(以立方米計)
6.是否按照批準的壓載水管理計劃進行
7.船載壓載水處理方法
代碼E指壓載水的意外排放/泵入或其他異常泵入或排放,需要記錄6項內(nèi)容:
1.浸入/泵入/排出的起始時間和位置
2.完成時間
3.采取的操作(侵入、泵入或排出)
4.受影響的壓載艙
5.壓載水總量(以立方米計)
6.說明浸入、泵入、排放或損失的情況及其原因,以及所使用的任何處理方法和一般備注
代碼F指壓載水管理系統(tǒng)故障或不可操作,需要記錄4項內(nèi)容:
1.壓載水管理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的時間和位置
2.已進行的操作(說明是否吸收或排放)
3.問題描述(如報警類型)
4.時間和位置(港口名稱或經(jīng)緯度)
代碼G指壓載艙清洗/沖洗、清除和處置沉淀物,需要記錄5項內(nèi)容:
1.壓載艙開始清洗/沖洗、清除或處置沉積物的時間和船舶位置
2.完成壓載艙清洗/沖洗、清除或處置沉積物的時間和船舶位置
3.壓載艙名稱(根據(jù)壓載水管理計劃的壓載艙名稱)
4.排放或處置至接收設施的數(shù)量以及設施名稱
5.根據(jù)壓載水管理計劃處置或排放到水生環(huán)境(數(shù)量以立方米計,距最近陸地以海里計,最小水深以米計)
代碼H指其他操作程序和一般說明。
2 壓載水記錄簿的記錄實例
MEPC.80采納了《壓載水記錄保存和報告指南》,明確了《壓載水公約》的記錄保存要求,包括壓載水記錄簿的記錄指南和壓載水作業(yè)自愿逐艙記錄例表格。接下來分別從壓載水的記錄代碼(字母A-H)來舉例示范如何正確填寫壓載水記錄簿。
例1:代碼A,在港期間加裝壓載水(壓載操作),見表1。
例1在港期間加裝壓載水是針對經(jīng)壓載水處理設備處理后壓入壓載水的情況,其實在海上壓入壓載水也是如此,如壓載水未經(jīng)壓載水處理設備處理,在記錄時需要注意3點:
(1)船舶按照壓載水管理計劃的要求,在滿足D1標準區(qū)域壓入壓載水,應在項目5中記錄為YES,在項目6中記錄為None,此時的操作僅僅是吸入壓載水,而不是進行壓載水置換,如果是進行了壓載水置換則要按照代碼C記錄。
(2)如果壓入的壓載水未經(jīng)處理裝置處理,即使艙內(nèi)的壓載水是被處理過的,總量依然是二者之和。
(3)船舶吸入未經(jīng)處理的壓載水,項目5應記錄為NO,項目6記錄為None。
例2:代碼B,當船舶在港內(nèi)開展排放作業(yè)時,見表2。
對于船舶在港內(nèi)或海上開展排放作業(yè)這2種方式,需要注意:
(1)對于經(jīng)過D-1處理方式授權的船舶,項目5應及記錄為:“Yes. D-1 compliant”,項目6記錄為:“NO”。
(2)如船舶安裝的壓載水處理裝置是single pass treatment system類型,由于壓載水在壓如階段已經(jīng)處理,因此排出階段,項目6記錄為:None, as per BWMS design。
對于壓載水排出作業(yè)未按照壓載水管理計劃的方式進行排放的,需要注意:
(1)對于經(jīng)過D-1處理方式授權的船舶,如果船舶沒有按照置換壓載水進行操作,項目5記錄為NO,項目6記錄為None.
(2)對于經(jīng)過D-2處理方式授權的船舶,如排放了未經(jīng)處理的壓載水,應在項目5填寫NO,項目6填寫None,并說明原因。
(3)當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記錄時,在這個記錄下面應記錄代碼F或者H,用以說明壓載水處理裝置出現(xiàn)了何種問題。
例3:代碼C,對置換的壓載水,不進行任何處理的,見表3。
對于置換的壓載水,不進行任何處理的和進行處理的2種記錄,需要注意以下5點:
(1)船舶在進行壓載水置換作業(yè)時,應記錄清楚是采用了何種方法進行了處理,無論是采用的溢流,排空注入或者混合方法中的哪一種,應與壓載水管理計劃中記錄的一致。
(2)按照壓載水管理計劃應急方式處理的壓載水操作,應按照例9記錄,如有必要需向主管機關報告。
(3)在制定區(qū)域置換壓載水,需在1.3中記錄指定區(qū)域的名稱和經(jīng)緯度,在1.4記錄:"designated area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ion B-4.2" under item 1.4。
(4)采用flow-through和dilution ballast方法進行壓載水置換的船舶,在1.4中應記錄為:yes flow-through or dilution (as appropriate) method (as approved in Ballast Water Management),在1.6記錄置換的總量和保存量。
如果壓載水采用內(nèi)部循環(huán)或通過壓載水處理裝置進行處理的作業(yè)的,需要注意的點是:
(1)這種處理方式,不可以壓入新的壓載水,也不可排出壓載水。
(2)船舶壓載水系統(tǒng)Anti-heeling tank的自動調(diào)節(jié),不用記錄。
(3)壓載艙內(nèi)同等性質(zhì)壓載水的調(diào)駁,不用記錄。
(4)壓載水的調(diào)駁如不是上述A3,C1.5或C2.3的情況,應重新記錄。
例4:代碼D,從港口或接收設施壓入壓載水的,見表4。
對于從港口或接收設施壓入壓載水和排出壓載水的記錄需要注意2點:
(1)如船舶從港口設施壓入的壓載水通過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處理,項目7需記錄為:Yes,approved BWMS。
(2)港口或接受設施處理壓載水的證明文件,應保留在船,以備檢查使用。
例5:代碼E,意外壓入的壓載水,見表5。
對于意外或異常壓入、排出壓載水的,記錄需要注意3點:
(1)意外壓入或排放是指碰撞、擱淺、機器故障等導致的壓載水系統(tǒng)失效,而非人為的,此種情況記錄代碼為E。
(2)異常壓入或排放是指設備出現(xiàn)故障,船員主動操作,為了保證船舶的安全和防止海洋的污染。
(3)在船塢壓入壓載水被視為特殊情況,應記錄為代碼E。
例6:代碼F,壓載水處理裝置需要立即修理,見表6。
對于壓載水處理裝置需要立即修理和壓載水處理裝置不可操作的,進行記錄時,需要注意:
(1)壓載水處理裝置故障和不可操作的情況包括故障、停機或表明壓載水管理系統(tǒng)出現(xiàn)臨界警報的故障,只要表明設備不符合D-2標準,就算故障。
(2)如壓載水故障不能修復,應記錄代碼F的項目4。
(3)對于壓載水壓入和排出作業(yè)過程中,壓載水處理設備故障,應先記錄代碼A或者B,緊接著記錄F代碼。
(4)如果由于港區(qū)水質(zhì)導致壓載水處理設備故障,應先記錄代碼F的1.2.3項目,便在項目3中清楚記錄說明由于水質(zhì)導致設備故障。
例7:代碼G,壓載水沉淀物排放至港口接受設施,見表7。
對于壓載水沉淀物排放至港口接受設施或排放入海的記錄,應注意以下2點:
(1)沉淀物排放至港口接受設施,需要在壓載水記錄薄記錄,并保存接收單,以備檢查。
(2)當船舶沖洗壓載艙時,應記錄代碼G的1.2.3.5,并在項目5中清楚寫明使用的何種處理水。
代碼H:其他操作程序和一般說明。
例8:壓載艙內(nèi)調(diào)駁,見表8。
3 其他注意事項
1)每艘船舶至少都應當配備一本壓載水記錄簿,其中包含附錄II規(guī)定的相關信息??梢圆捎秒娮佑涗浵到y(tǒng)記錄,也可以將其整合到其他記錄簿或系統(tǒng)中。
2)記錄壓載水的事項,完成最后一次記錄后應在船上保存至少兩年。之后,在至少三年的期限內(nèi)應由公司控制。
3)在按照規(guī)則A-3、A-4或B-3-6排放壓載水時,或者在發(fā)生未被豁免的壓載水異常排放或意外排放時,必須在壓載水記錄簿中做出記錄,并說明排放理由。
4)壓載水記錄簿應該隨時處于可檢查的狀態(tài)。對于被拖航的無人船舶,可以存放在拖船上。
5)所有現(xiàn)場壓載水操作都必須及時記錄在壓載水記錄簿中。高級船員應在每項記錄上簽字,每一頁填寫完畢后需由船長簽字。記錄應使用船舶的工作語言填寫,若不是英語、法語或西班牙語,則需翻譯成其中一種語言。若記錄使用船舶有權懸掛其國旗的國家的官方國家語言時,在爭議或不一致情況下,以該語言填寫的記錄為準。
6)若經(jīng)過授權的官員在船舶??吭谀骋粐业母劭诨螂x岸碼頭時,可以在適用于本條例的任何船上檢查壓載水記錄簿,也可以制作任何記錄事項的副本,并要求船長確認該副本的真實性。任何經(jīng)過這種確認的副本都應被允許在任何法律訴訟中作為所述事實的證據(jù)。檢查壓載水記錄簿和確認的副本的制作必須立即進行,不能給船舶帶來不必要的延遲[3]。
參考文獻
[1] 朱德通,趙月新,劉鑫斐.《壓載水公約》的監(jiān)管要點與難點分析[J].世界海運, 2019,42(12):11-16.
[2] 王慧芳.壓載水公約實施最新進展[J].中國船檢,2023,(08):62-67.
[3] 孫明,李福海.《船舶管理》[M].2014.
作者簡介
黃錦杰,本科,主要從事海事管理工作,(E-mail) 1033857396@qq.com,18857062680
曹超帥,本科,主要從事海事管理工作
呂俊兵,本科,主要從事海事管理工作
陳楊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海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