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還是學困生,別人十分鐘就能做出來的題,我可能四十分鐘。
一天,我有幸從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紹毛毛蟲破繭成蝶的蛻變。我思考一個問題:一生做一只蟲不好嗎?為什么一定要成為蝶?不用努力,不去作繭自縛,不去破繭而出也能活著呀?
夢里——一只美麗的小蝶落在我的手上,跟我說:“是的,我可以一輩子做一只蟲子,但我渴望天空,渴望更廣闊的世界?!?/p>
我說:“可天空對你很遙遠啊,也很危險!為什么一定要努力化蝶呢?”
它對我笑了笑說:“如果你永遠做一只蟲子,有些道理你是不會明白的?!闭f完,它飛走了,只留下空空的繭和一臉茫然的我。
“努力,真的有用嗎?可我那么笨?!蔽逸p嘆道,“要不要試一下呢?做一只蝴蝶看到的風景究竟與毛毛蟲看到的風景有什么不一樣呢?”
第二天,我背上書包早早來到學校,聽那瑯瑯的讀書聲,聽那沙沙的書寫聲,看同學們奮筆疾書的姿態(tài)……我坐下來,嘗試認真聽講,盡力跟上老師講課的步伐,逼迫自己多回答問題,記了滿滿滿滿的筆記,課間我也加入同學們的討論,也試圖跑到辦公室追問老師問題?;丶液笪衣@一天的筆記,拼盡全力自己完成作業(yè)……
這一天過得很累,但是很充實。
晚上,我迷迷糊糊躺到床上剛要睡覺,小蝶又飛到眼前:“拿起筆,打開書,再預(yù)習一下新課。”我努力地睜開眼,擰開臺燈,在紙上留下了努力的痕跡……
在窗前溫書的無數(shù)個夜晚,在粉筆飛舞的無數(shù)個課堂,我看到了曙光。我告別了電腦游戲,放棄了手機某音,提起筆,抽出試卷,打開練習冊,把我攻克過的難題鋪在腳下,時間久了,竟然摞了一米高。
初三的第一次期末考試開始了,我望著試卷上熟悉的題目心中暗喜:這些題都已是我手下敗將。
“沙沙沙”,我回頭——輕舟已過萬重山。
“沙沙沙”,我抬頭——一覽眾山小。
“沙沙沙”,我回望——不畏浮云遮望眼。
“沙沙沙”,我前望——春風得意馬蹄疾。
“丁零零——”鈴聲響起,考試結(jié)束,收卷,回家。
回到家,小蝶飛到窗前,給我留下一封信,信上說:“終有一天你也會破繭成蝶。我在前方等著你?!?/p>
過了兩天,我小心翼翼地問老師我的成績。
“上優(yōu)秀了?!崩蠋熣f?!罢娴膯??”我簡直不敢相信。我高興地跳了起來。老師向我投以微笑,同學向我報以掌聲。
若無破繭重生的努力,哪有現(xiàn)在的光明輝煌?此時我真正體驗到努力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
(作者系北京市房山區(qū)葫蘆垡中學初三2 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