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婷,土生土長的南昌人,從教27載,從企業(yè)編制的廠辦子弟小學教師,搭上全國企業(yè)轉(zhuǎn)制的東風,投入地方政府的懷抱,成為一名事業(yè)編教師;趕上了時代的洪流,經(jīng)歷了集團化辦學。27年從教生涯經(jīng)歷頗多、感悟頗多、收獲頗多。
以愛為基,深耕教壇育桃李
1997年,我以南昌師范學校第三屆大專班畢業(yè)生的身份被分配到了洪都集團子弟小學(長江小學)任教。當年我可以優(yōu)先分到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南昌大學附屬小學,但是長江小學的孫校長從我中師畢業(yè)起,就一次又一次到學校找我,希望我畢業(yè)后能到洪都集團子弟小學工作。如何選擇呢?一邊是南昌市最有名、待遇最好的學校,一邊是如此愛才的校長。由于洪都集團子弟小學是我的母校,最終我選擇了回母校工作。
一畢業(yè),就接手了長江小學最有名的老師送上來的明星班級(該老師以帶低年段班級出名)。我經(jīng)歷了家長起初的質(zhì)疑——初出茅廬的小姑娘能教得了這個班的孩子嗎?——到家長的高度認可,再到帶一年級新班,與這位明星老師同教一個年級,改變了多年來家長扎堆進明星老師班的盛況。這一切的變化,也許是學生喜歡親近我這個充滿童心且不循規(guī)蹈矩的老師吧。
我很喜歡當班主任,和學生們亦師亦友。我?guī)У拿恳粚冒嗉?,師生一起參與的活動都很多:我常和孩子們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排練集體舞;我會帶著孩子們在雪天的操場禁區(qū)堆雪人、打雪仗;我會在暗如黑夜的課堂上帶孩子們跑到屋檐下等一場雨來;我會在學到《桂花雨》一文時,和校長特別申請,搖一棵桂花樹,下一場桂花雨……我和孩子們之間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他們也更愛我、更愛語文了!
為了盡快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普及的年代,向書本學、向身邊優(yōu)秀的老師學成了我快速提升的首選方式。
向書本學,又不向書本學
初入職幾年的周末我都是在家中度過的。我一般會超前備兩節(jié)課。我給自己定下的要求是不抄教案、不借助教學參考書,先獨立備課,完成備課后再和教參進行對照,找出未研讀到的教材內(nèi)容后再修改。一篇課文我常常要備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雖然這樣的備課速度極慢,耗時較多,但它給我?guī)淼囊嫣幒陀绊憛s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如今,我備課也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很多和我一起備過課的老師常常問我:“對教材的研讀,你怎么能想到這么多,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我想,這或許是得益于剛參加工作時就建立的良好備課習慣吧。
我時常覺得,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和豐富信息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惰性的滋長和思維活力的下降。如今的電子備課和共案的使用,的確幫助老師從繁重的備課工作中解脫出來了,但老師們,特別是教齡不長的老師們真的具備了研讀教材和獨立備課的能力嗎?他們真的實現(xiàn)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轉(zhuǎn)變嗎?
向優(yōu)秀老師學(“偷藝”+“嚼課”)
“偷藝”。師徒結(jié)對是學校幫助新人職老師快速適應課堂常用的辦法。許是為了表示對我的重視,初來乍到時,學校安排了一位教導主任當我的師傅,但因為她和我不教同一個年級,加之她工作繁忙,我的渴求時常需要延時滿足。恰巧,學校有一位名氣特別大的語文老師帶的教學班緊鄰我的辦公室,每日坐在辦公室里,就能隱約聽見她聲情并茂的授課。為了每天能聽她上課,又不至于給她增加太重的心理負擔,我常常搬凳子坐在教室外面聽課,認真記筆記,并將所學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若干年后,我和這位老師說起這一段“偷藝”經(jīng)歷時,她很驚訝。如今,她逢人便說我是她的徒弟,我想她是認可了我的。
“嚼課”。我格外珍惜外出聽課的機會。每一次聽課,我都會做詳細的聽課筆記,寫下長長的聽課體會,找出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并經(jīng)常翻閱筆記,不斷在工作中調(diào)整自我,尋找最佳狀態(tài)。
我還讀了很多教育家的理論書籍,陶行知、葉圣陶、李吉林都是我無比崇敬的對象,他們的思想光輝至今還引領(lǐng)著我前行。
當語文老師不難,當好語文老師卻不易。小學階段是學生拔節(jié)孕穗的關(guān)鍵時期,立德樹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我們該如何用六年影響孩子的一生?我想“把自己當孩子,把孩子當自己”就是最好的詮釋吧。
以賽為媒,專業(yè)成長開倍速
工作9個月,我代表學校參加了青云譜區(qū)思想品德課教學競賽,在與諸多頗有名氣的學科骨干老師同臺競技中,我初露鋒芒,一舉獲得了一等獎第二名的好成績。
工作第二年,我參加了由學校普教處舉行的教學能手崗位練兵,與許多資深教學名師同賽,并取得了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競賽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了“崗位能手”稱號。
工作第三年,我代表青云譜區(qū)參加南昌市第三屆“園丁杯”語文教學競賽,獲二等獎第一名(全市一等獎僅2人)。猶記得2000年的那個十一長假,制作課件輔助教學剛剛流行,為了備賽“園丁杯”,我買來課件制作書籍,向?qū)W校提出假期使用電腦的申請(當時電腦還未做到家庭普及,學校剛購置了一臺新電腦),用6天時間,自學了Authorware課件制作軟件,最終一路過關(guān)斬將,取得了個人的第一個市級教學競賽大獎。
此后,我又陸續(xù)參加了多個教學競賽,均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專業(yè)成長駛上了快車道。
以己為壤,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路成長走來的我,在得到專家、領(lǐng)導、同行幫助的同時,也深知烏鴉反哺的道理。
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只要是學校需要我,只要是老師需要我,無論何時何地,我都盡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二十幾年來,我指導青年教師上課、賽課不計其數(shù),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一)開放課堂,引領(lǐng)學校語文教學
我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每上一節(jié)公開課,要有理念、有高度,要超越自我,要向大師看齊。我的每一節(jié)公開課,前來聽課的人都非常多。記得有一次執(zhí)教《橋》,因為上得投入,授課超過了40分鐘,競無一位教師提前離場。一位教師在課后給我的短信中這樣寫道:“你的課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前離場的,連聊天、改作業(yè)的都沒有?!惫_課結(jié)束后,第二課時我接著在教室上課,竟然有十幾位老師再次走進了我的教室,聽完了整篇課文的教學。
我的課堂面向全校教師開放,老師們可以隨時到我的課堂聽課。我認為只有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成公開課來上,學生們才會受益無窮。
多年來,我盡力在課堂上傳遞出語文教學最前沿的信息,這也是讓學校的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競賽水平保持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的秘訣之一。
(二)輔導參賽,助力教師屢獲大獎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我鍛煉后,面對有限的參賽機會和學校眾多的優(yōu)秀教師,我決定退居幕后,做參賽選手的堅強后盾。我先后輔導數(shù)十位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各級競賽,均獲得不俗成績:從市賽到省賽到國賽,從語文到道德與法治到紅色文化乃至全學科,從教學能手到年度教師,每場比賽都見證了不同教師的成長,而我有幸成了他們的陪伴者和見證者。
我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幫助他們備賽磨課,反思提升;幫助他們成長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助力他們成為學校的中流砥柱和明星教師??吹奖姸嗲嗄杲處熥呦蜃吭剑冶茸约菏斋@了成長還要開心!
(三)設立名師工作室,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孵化器
2013年,朱婷名師工作室成立,并開始承擔學校和部分區(qū)屬學校語文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重任,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加入工作室,成為工作室的一員。工作室已經(jīng)成為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孵化器,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從工作室成長起來,大放異彩。工作室連續(xù)三年獲評南昌市市級優(yōu)秀名師工作室,贏得了專家的高度評價,也因工作室成績顯著,我作為全市唯一的學校代表在評獎大會上進行了經(jīng)驗分享。
以生為本,賦能學校發(fā)展路
學校的每一種教育行為,我都貫穿“看見學生,心中裝著學生,并一直研究如何讀懂學生”的理念。
課堂上,我們確立了這樣的標準:只有真實發(fā)生的學習,才是主動學習的開始。我們從學習方式變革人手,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個真實的任務情境,讓學生學習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在完成真實世界任務的過程中習得知識、獲得技能、豐富交往、形成品質(zhì)。
校園里,我們不斷地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多種可能,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從學生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操場上的草坪比別處的更軟,孩子們在草坪上打滾撒歡,盡情地和大自然擁抱;植樹節(jié)選擇會結(jié)果實的樹苗,不僅為了植樹這一天,而是讓學生有了每日照顧樹苗的動力、享受勞動的過程、期待收獲果實的時刻;學校展廳、文化長廊均有學生講解,因為有了孩子,講解才有了靈魂……作為管理者,我要讓每一位學生在寶貴的6年時間中,都站在聚光燈下,都被看見,讓每一位學生生而不同,但同樣精彩!
小軒(化名),一個比同年級學生大了整整一歲的孩子,從三四歲起,家長就帶他做過一系列治療多動癥的訓練,效果甚微。家長不忍心把孩子放在特殊學校,于是在孩子7周歲的時候送到了本校就讀。入校后他表現(xiàn)出了太多的與眾不同:沒有暴力傾向,但喜歡動手招惹同學;上課坐不住,到處亂跑,甚至有一次爬上了學校高樓層的窗臺;用舌頭舔文具、舔桌子,只要是新鮮的東西都用舌頭舔一遍。他的存在讓老師頭疼,同學排斥,家長抗議。班主任嘗試了多種辦法均無效后,迫于無奈,在孩子一年級時只能讓家長來校陪讀。轉(zhuǎn)眼進入二年級,學校積極響應“雙減”,開設了許多社團課程,小軒被選人了合唱校隊,合唱老師給出的評價是聲音好、音準好、節(jié)奏感特別好!為豐富體育大課間活動內(nèi)容,體育老師組織教授手鼓操,小軒不僅學得快而且動作標準,成了班級領(lǐng)操員,站在隊伍的最前列!這個曾經(jīng)被同學排斥的多動癥孩子,在學校提供的多元課程中找到了興趣愛好,找到了展示平臺,找到了自信!如今,他已不再需要家長陪讀,能夠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學習生活。
學校里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因為明晰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校的發(fā)展路才走得更深、更實了。
27年從教生涯,彈指一揮間。沉淀下來的故事,已經(jīng)融入了我成長的年輪。請相信,你的選擇最終將決定你的命運,你的奮斗終將讓你的人生精彩!
致敬每一位心懷熱愛、奔赴山海的教育人!
(責任編輯: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