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戲?!蹦翘ぐ俨荩瑸槎宋绻?jié)成年男子的禳災(zāi)方式,舊時漢族風(fēng)俗。清代湖南營田《李氏族譜》記載:“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盡沾露水,謂蹋百草露水,以祛泥中濕熱之氣,去夏秋癰痛之苦?!泵磕甓宋缭绯?,人們赤足,或穿新布鞋,在露水草叢中走,直至足部沾滿露水為止。據(jù)說民間信奉,用端午露水,祛毒祛濕熱,健體養(yǎng)身。
斗百草,是古人游戲遺風(fēng),由采草藥衍生的民間游戲,就是人們端午外出,找到奇花異草互相比賽。
斗百草溯源,明代羅頎《物原》云:“(斗草)始于漢武?!币灿姓f先秦時期,就有斗草。魏晉南北朝時期,斗草演變?yōu)槎宋顼L(fēng)俗,時稱踏百草。踏百草,受人喜愛,是因?yàn)楣潘渍J(rèn)為,五月為惡月、毒月,多雨潮濕,細(xì)菌繁殖快,易于染病,所以采集百草,可以解厄運(yùn),渡過難關(guān),也就是借助百草揮發(fā)氣味,驅(qū)除邪氣,消解病毒。于是,人們在采集百草過程中,那娛樂式的斗草游戲,也就流行起來。史料《事物紀(jì)原》說:“競采百藥,謂百草以蠲除毒氣,故世有斗草之戲?!?/p>
唐代,文人墨客樂于斗草。在斗草中,還吟詩作對,將斗草變成了詩文盛會、風(fēng)雅的游園競賽。唐代詩人李商隱賦斗草詩云:“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關(guān)西狂小吏,惟喝繞床盧。”白居易《觀兒戲》詩云:“弄塵復(fù)斗草,盡日樂嬉嬉?!贝揞棥锻跫疑賸D》詩云:“閑來斗百草,度日不成妝?!?/p>
宋代,斗草之風(fēng)盛行,成為生活時尚、廣泛娛樂的精神享受。北宋詞人晏殊作詞云:“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浣溪沙》中寫道:“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狈冻纱蟆洞喝仗飯@雜興之一》詩云:“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
在雜記和小說里, 斗草之習(xí), 大有可見?!督鹌棵贰肥呕貙懙絽窃履?,領(lǐng)著眾婦人進(jìn)新花園游賞:“或攜手游芳徑之中,或斗草坐香茵之上?!眲ⅰ端逄萍卧挕酚涊d:“安樂公主五日斗百草?!薄剁R花緣》寫有斗草情景,那25 位姑娘參賽激烈,用“風(fēng)吹不響鈴兒草”對“雨打無聲鼓子花”,用“長壽”對“半夏”,還用“金盞草”對“玉簪花”、“蒼耳子”對“白頭翁”等等,對得令人稱奇?!都t樓夢》中也有斗草情形:“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里斗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各自所采花草,名目為對,樂在其中。
《中國酒令》書中有斗草令,《中吳紀(jì)聞》中有吳王夫差與西施的斗草之戲,清代宮廷畫家金廷標(biāo)的《群嬰斗草圖》, 有“ 武斗” 場面畫作,十個男娃斗草嬉戲,乾隆皇帝在這幅畫上題詩:“垂楊奇石草芊萋,紅綠傾籃斗賈低。赤子之心愛生意,名言那識有濂溪?!?/p>
《詩經(jīng)》中,有兒童用車前子草斗草嬉戲的歌謠:“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蹦瞧]苢,就是車前子草,其韌性足,為“可斗之草”。遠(yuǎn)古神農(nóng)氏嘗百草,發(fā)現(xiàn)了草藥之學(xué),所以以百草為藥,成就了中華醫(yī)學(xué)文明。屈原有“浴蘭湯兮沐芳華”的靈魂寫照,唐代以端午節(jié)為中心,把五月稱為“浴蘭之月”,可見當(dāng)時煎蘭湯沐浴,已成盛行習(xí)俗。唐代風(fēng)俗志《歲華紀(jì)麗》中記載:“端午,結(jié)廬蓄藥,斗百草?!?/p>
端午百草習(xí)俗,還有飲菖蒲酒、吃端午粽、嘗百草湯、洗百草藥水澡、享受百草藥根盛宴,真是五花八門。難怪在古代,在那個沒有電視電腦和手機(jī)網(wǎng)絡(luò)的年代,婦孺人人喜愛斗草,個個樂此不疲。
(編輯 兔咪/ 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