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國內的出版界對文章中的標點符號極不重視,在支付作者的稿費時,都要把標點符號和空格從字數(shù)中扣除,不支付稿費。一些以寫作為生計的文學青年,雖然心里十分不滿,但也都無可奈何,便紛紛找魯迅先生吐槽。魯迅一邊好言安撫他們,一邊積極想辦法去爭取標點符號的稿費。
機會說來就來了。一天,上海的一家大出版社約請魯迅翻譯一本書稿。魯迅知道這家出版社和其他的出版社一樣,不支付標點符號和空格的稿費。魯迅沉思片刻,一個絕好的主意涌上心來。三個月后,魯迅順利翻譯完了出版社的書稿,但這次他沒有像以前那樣給譯稿分出章節(jié)、段落,加上標點、符號,而是把譯稿從頭到尾一下子連接起來,不讓稿紙上有一個空格,既不分章節(jié)、段落,也不加標點符號。然后,魯迅把譯稿寄給了上海的那家出版社。
出版社編輯收到書稿后,拆開一看,一下子就蒙了——譯稿從頭至尾沒有一個空格、一個標點、一個符號,難以斷句,根本沒辦法閱讀。編輯只得寫信給魯迅:“請先生分一分章節(jié)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標點和符號?!濒斞富匦耪f:“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標點符號,可見標點符號和空格還是十分必要的,那就得把標點符號和空格也算作字數(shù)支付稿費。”出版在即,那家出版社沒有辦法,只好采納了魯迅的意見,把標點符號和空格也都支付了稿費。
魯迅為標點符號爭稿費的消息,迅速在出版界傳播開來,廣大青年作者也紛紛響應,極力要求報社、雜志社和出版社支付文章中標點符號的稿費。漸漸地,一些報社、雜志社和出版社受不了了,開始支付標點符號和空格的稿費。而魯迅為標點符號爭取稿費權益的事,也在寫作圈子里被傳為美談。
(編輯 雪彤/ 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