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幼時喜愛繪畫,筆尖攬過紙面,一點一線勾勒成一幅幅圖,一張張畫。我功底不深,只繪得樹、花、蟲、草,而后幾年也多此無異。
我描繪的第一本書是《詩經》。它沒有像《山海經》里的奇珍異獸,只有草花伊人,戰(zhàn)事蕭蕭。書是從姥姥積了灰的舊木箱里翻得的,封面早已褪去它原本的色彩,只是依稀辨得出是雀鳥站在花枝上眺望遠方,仿佛還輕吟著歌兒。
我描繪“風”“雅”“頌”里風度翻翻的公子、才華橫溢的女娘、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戰(zhàn)亂失夫的婦人。就如詩詞中所述的,喜樂哀愁躍然于紙上,難言之景繪于圖中。
我描繪詩詞中的相思無果、戰(zhàn)亂消亡、東風和煦、夕陽余輝。有《關睢》中的“鐘鼓樂之”,有《蒹葭》中的“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更有《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一書,情調有樸實無華,也有高深詩意。只在乎圖片美的我,并沒有一字一句地去體會那其中的情調,以致每繪一幅圖,周圍人看了都說少了一番韻味。
起初我并不在意那三三兩兩人的說法,可說的人多了,聽得多了,我便十分在意。
于是,為了繪出靈魂,我開始斟酌詩詞句段的意思,品味其間情感的幻化,一步一步地深入,一步一步地體會。漸漸地,我的圖繪開始有了神韻,一點一線仿佛都沾染了詩詞歌句中的情感,就像畫龍點睛的神筆,一幅幅活畫即將醒來。
《詩經》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從一心一意到護國初心,一首首獨特的音韻是古人心境的表達,不同的事理是古人實踐的記錄。《詩經》比不上唐宋名人的詩詞,但它是凡俗之中不朽的一顆種子,種下了百姓口中的盛世與消亡?!对娊洝繁炔簧细锩邔懴碌难獣?,但它是塵煙之中閑置的星光,讓后人感受到百姓心中的大志鴻圖,《詩經》比不上高深莫測的理論,但它是百姓身上不滅的信仰,讓凡俗的人成就不朽的明天。
后來我繪下了《詩經》里的每一幅圖,也體會了《詩經》中所描寫的人生百態(tài)。這本古書里的每一句話都已然成了經典,這份經典是平凡的,也是不朽的。它用最普遍的世事道理教會了我在生活中該注意的每一個細節(jié),該用心體會的每一句話、每一份真理。
某天先生念到我的名字,我懷著忐忑的心,把那本已褪了色的《詩經》帶上了講臺,我想把這本書里的每一份事理分享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讓這份平凡卻不朽的經典被更多人看到。
指導老師:陳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