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平衡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點、難點,并且以考查形式多樣、靈活多變而著稱,掌握其中規(guī)律對解題事半功倍.下面總結(jié)相關規(guī)律與大家共享.
方法3 幾何方法
重力G 大小方向不變,所對應的線段大小方向均不變,對應的幾何圖形為一個圓中的一條弦,初始位置如圖5所示,支持力FN 水平,與重力垂直,此時拉力FT 作為圓的直徑有最大值.擋板順時針轉(zhuǎn)動時,此矢量三角形也順時針轉(zhuǎn)動,拉力FT 離開直徑位置,一定減小;當擋板轉(zhuǎn)動到圖6位置時拉力FT 水平,與重力垂直,支持力FN作為圓的直徑有最大值,之后開始變小,所以支持力FN先變大后變?。?/p>
點評
此種方法適合形象思維比較好的學生.本題作為河北高考單項選擇題壓軸題,思維含量較高.并且這種題型不止一次出現(xiàn)在高考題中,2017年全國卷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要引起重視.
例2 (2017年全國卷)如圖7所示,柔軟輕繩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間某點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繩的另一端N ,初始時,OM 豎直且MN被拉直,OM 與MN 之間的夾角為α(α> π/2).現(xiàn)將重物向右上方緩慢拉起,并保持夾角α 不變.在OM 由豎直被拉到水平的過程中( ).
A.MN 上的張力逐漸增大
B.MN 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C.OM 上的張力逐漸增大
D.OM 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解析
2017年這道高考題作為多選的壓軸題得分率很低,但研究方法與例1是相同的.
由例1的方法3可知重力的方向在豎直方向,兩個變力中只要有一個力方向變到水平方向,與重力垂直,另一個力就成為力的三角形的外接圓的直徑,就有最大值,所以對于兩個變力可以總結(jié)為一句口訣“你水平,我最大”.
例1中當FN在水平方向時,拉力FT 最大,所以初始時拉力FT 就有最大值,之后一定在減小;當拉力FT 在水平方向時,F(xiàn)N有最大值,故FN先增大后減?。?/p>
例2中當OM 在水平方向時,F(xiàn)MN 有最大值(如圖8),發(fā)生在最終位置,所以FMN 一直增大;當MN在水平方向時FOM 有最大值(如圖9),所FOM 先增大后減小.
應用上述結(jié)論的前提是,不變的力必須是重力,因為重力在豎直方向,才有當一個變力處于水平方向時,另一個變力處于最大值.當這個不變的力是其他方向時,這個口訣就變成:一個變力與此恒力垂直時另一個力有最大值.
應用拉密定理解題.重物的位置由圖7變?yōu)閳D8時,角度變化如圖10所示,G/sinα=FOM/sinβ=FMN/sinθ,α 不變,β 由銳角變?yōu)椋梗啊阍僮優(yōu)殁g角,所以FOM 先變大再變小;θ 由180°減小到90°,所以FMN 變大,答案為A、D.
2 延伸拓展
以上兩題為兩變力夾角為鈍角,當兩變力夾角為銳角和直角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2.1 當兩變力夾角為銳角時
例3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產(chǎn)棉區(qū),在新疆超出70%的棉田都是通過機械自動化采收.自動采棉機能夠在采摘棉花的同時將棉花打包成圓柱形棉包,通過采棉機后側(cè)可以旋轉(zhuǎn)的支架平穩(wěn)將其放下.放下棉包的過程可以簡化為如圖11所示模型,質(zhì)量為m 的棉包放在“V”形擋板上,兩板間夾角為120°固定不變,“V”形擋板可繞P 處水平軸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在使BP 板由水平位置緩慢轉(zhuǎn)動到豎直位置的過程中,忽略“V”形擋板對棉包的摩擦力,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P 板對棉包的支持力逐漸增大
B.AP 板對棉包的支持力先增大后減小
C.BP 板對棉包的支持力先逐漸減小,后為零
D.BP 板對棉包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
圖12在轉(zhuǎn)動過程中,AP 板、BP 板對棉包的支持力FA 、FB 與擋板垂直,所以兩力之間的夾角保持不變,符合此模型.但AP 、BP 成鈍角,則FA 、FB 之間的夾角為銳角(60°)(如圖12),應用拉密定理,在APB 逆時針轉(zhuǎn)動到BP 到豎直位置過程中,G/sinα= FA/sinβ= FB/sinθ.
轉(zhuǎn)動過程α=60°不變,當AP 轉(zhuǎn)到水平位置時(逆時針轉(zhuǎn)動60°),BP 就不會對棉包有作用力了,即β 由180°減小到120°,變不到90°,所以FA 大小由0增大到G;θ 由120°增大到180°,所以BP 對棉包的支持力FB 大小由G 減小到0;繼續(xù)繞P 轉(zhuǎn)動(由60°轉(zhuǎn)動到90°),就只有AP 對棉包有支持力作用,支持力由G 開始減小,所以FA 先增大再減小,所以選項B、C正確.
用幾何方法解此題時,三力構(gòu)成的矢量三角形如圖13所示,在AP 板轉(zhuǎn)到水平位置過程中,F(xiàn)A 、FB 均不會在水平方向,所以此過程力的變化均是單調(diào)的,F(xiàn)A 逐漸由零變?yōu)樨Q直方向,所以在變大;FB 由豎直方向變?yōu)榱?,所以在變小.當AP 變?yōu)樗胶?,再繞P 轉(zhuǎn)動,BP 板不再有支持力,只有AP 板有支持力,隨著AP 與水平面間夾角變大,F(xiàn)A 變小,當AP 轉(zhuǎn)到豎直方向時,F(xiàn)A =0,所以FA 先變大(到AP 水平前)后變?。ˋP 由水平轉(zhuǎn)動到過程結(jié)束),所以選項B、C正確.
點評
解題時可直接采用幾何方法,觀察是否有變力可能出現(xiàn)在水平方向,如果有就用“你水平,我最大”;若沒有,說明力的變化是單調(diào)的,可直接找初態(tài)和末態(tài)力的變化趨勢,就可知力怎樣變了.相對來說用拉密定理更簡單一些,但也得注意實際變化的具體情況,萬不可只從數(shù)學角度得出結(jié)論.
2.2 當兩變力夾角為直角時
例4 (2021年湖南卷)質(zhì)量為M 的凹槽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內(nèi)壁為半圓柱面,截面如圖14所示,A為半圓的最低點,B 為半圓水平直徑的端點,凹槽恰好與豎直面接觸,內(nèi)有一質(zhì)量為m 的小滑塊,用推力F 推動小滑塊由A 點向B點緩慢移動,力F 的方向始終沿圓弧切線方向,在此過程中所有摩擦力均可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推力先增大后減小
B.凹槽對滑塊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
C.墻面對凹槽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
D.水平地面對凹槽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
幾何方法 物體在緩慢移動的過程中推力F(切線方向)與支持力FN(半徑方向)始終保持垂直,所以兩個變力F、FN均是單調(diào)變化的(如圖15G甲),故選項A、B均錯誤,選項C、D不涉及本文的方法,不再分析,本題答案為選項C.
拉密定理 受力分析如圖15G乙所示,由拉密定理有mg/sin90°= F/sinβ= FN/sinθ.
在滑塊由A 到B 的過程中β 由180°逐漸減小到90°,所以F 逐漸增大;θ 由90°逐漸增大到180°,所以支持力FN 逐漸減?。?/p>
3 小結(jié)
此類題型為兩變力方向變化,但兩力夾角不變.當兩力夾角為鈍角時,變化不是單調(diào)的,如果恒力為重力,可直接用結(jié)論“你水平,我最大”來解決,也可用拉密定理來解.兩變力夾角為銳角和直角時,力的變化是單調(diào)的,直接觀察轉(zhuǎn)動過程中初態(tài)與末態(tài)力的變化即可.
高考試題在推陳出新的同時,也保留了一些典型的傳統(tǒng)題目,這類傳統(tǒng)題目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綜合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都起著很好的作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