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因為感動而流淚是什么時候?”“感動……不記得了。上一次流淚,是因為我月考成績退步,被我爸批評?!泵看位叵肫疬@節(jié)課的場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基礎教育集團語文教師趙查心中都會感到陣陣不安。從教二十余年,他目睹了許多類似的故事。畢業(yè)晚會上,老師站在臺上深情回顧著帶班三年的點點滴滴,感動得不能自已,而學生坐在臺下表情淡漠,什么都沒說就離開了。學校組織戶外親子活動,家長和老師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學生們卻個個低頭捧著手機打游戲,全程很少交流互動……
“面對這一切,身為教育者,我能做些什么?”從湖南鄉(xiāng)村出發(fā),趙查孜孜以求地行進,不斷探求理想的語文教育。他以沿途中每一次嘗試作為回應,喚醒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與生俱來的細膩感受,更為他們的成長道路鋪就了一層溫暖的底色。
語文擁有神奇的力量
經(jīng)典文學作品常被人們稱為“生活的教科書”,其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根植于讀者對其中形象與情感的深刻理解。趙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難以體會鄉(xiāng)愁所蘊含的感情,是因為他們自幼從未離開過熟悉的城市;有的學生對閱讀《紅星照耀中國》感到吃力,是因為他們覺得書中的故事距離自己遙不可及?!皩W生感受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們?nèi)狈ο鄳纳罱?jīng)驗。無論身處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家長與教師的共同目標往往是將孩子送入更優(yōu)秀的學校,為了緊抓成績,不惜讓孩子奔波于各類補習班之間,或是聘請家教輔導,使他們難以抽身去細致觀察并體驗身邊的生活?!彼治龅?。
然而,提高成績一定要以犧牲學生的感受力為代價嗎?自從意識到這一問題,趙查就決定不僅要教學生掌握知識,更要教他們學會感受。為此,他提出建立場景沉浸式學習語文教育生態(tài),其特點在于,除了帶領學生從文字細微處體悟情感,還注重引導他們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收獲體驗。所謂“相對真實”,是指既包含對自然情境的直接運用,也有針對特定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仿真情境,二者共同致力于激活學生的感知,觸動他們的心靈。
趙查認為,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往往是從感官探索開始的。一年夏天,剛上課不久,教室外就布滿了陰云,雷聲和雨聲交織在一起,很快淹沒了趙查的聲音。學生們不約而同地看向窗外,見此情景,他順勢關掉了教室里的電子設備,輕輕推開了窗戶,帶學生聽起雨來?!澳銈兡苈牫鰜韱??雨打在樹葉上、窗臺上、地面上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現(xiàn)在大家閉上眼睛,用心聆聽這場雨吧?!庇谑牵瑢W生紛紛嗅著窗外涌來的泥土氣息,豎起耳朵聆聽雨落下的聲音。而他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一首《虞美人·聽雨》,繼而和學生一起吟誦,先分享了詞人蔣捷在人生不同階段聽雨的心境,又傾聽了他們此刻聽雨的感受。而這段即興而發(fā)的內(nèi)容,直到多年后還令學生記憶猶新。
趙查始終追求恰如其分的教學。十幾年前,他曾在一次觀摩活動中看到授課教師手持電動風扇,讓學生體會朱自清筆下“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覺,又用幾根青草輕撫學生的面龐,用來模擬“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使得場面一度陷入尷尬。趙查稱其為“無用”的教學情境,因為設計早已脫離實際,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想讓學生感受春風的溫柔、春草的綿軟,倒不如帶他們到操場或公園,真正地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彼f道。
得益于在鄉(xiāng)村學校任教多個學科的經(jīng)歷,趙查還嘗試將音樂、美術等藝術元素融入語文課堂,啟發(fā)學生從多元智能的角度感受作品背后的情感。有學生喜歡聽周杰倫的《東風破》,想要了解歌詞背后的意境,他轉(zhuǎn)天就設計了一節(jié)“語文與音樂的妙境”,解析了其中從陸游和唐婉兩首《釵頭鳳》里化用的內(nèi)容,以及背后凄美的愛情故事,讓學生直呼“語文擁有神奇的力量”。講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為了促進學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趙查引導他們通過繪畫表現(xiàn)于勒在作者家里的位置,學生看到畫面中于勒在門外,便更加直觀地體會到了什么是親情的淡漠。
應物斯感,感物吟志
趙查理想中的語文教育,是引領學生進入“應物斯感,感物吟志”的學習境界。他相信,良好的感受力是用心表達所思所想的基礎和源泉。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學生表達心聲的重要方式,也在考試中被賦予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部分學生為了盡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寫出高分作文,往往傾向于提前準備范文模板,在考場上直接套用。于是,不少作文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還有很多是在“無病呻吟”。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題為例,趙查在閱卷時??吹綄W生描寫爺爺帶“我”習字,透過一撇一捺教會“我”做人的道理?!皩嶋H上他們大概率沒有這樣一位爺爺。”趙查直言,“如果學生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即便在考試中取得了高分,也只是在重復別人的東西,這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對于他們?nèi)烁竦呐囵B(yǎng)也沒有益處?!?/p>
趙查形容寫作是一種極具個性和靈性的精神活動,他對于好作文的評判標準是,不一定要使用多少好詞好句,而是以個性化的筆觸真誠地抒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先需要細致地體察生活。有一次,他帶學生寫深圳的秋天,發(fā)現(xiàn)他們能背出許多關于秋天的詩詞和成語,但總覺得“深圳沒有秋天”,不知從何處落筆。于是,趙查領學生走出教室,尋找并記錄與秋天有關的痕跡。一個女孩偶然發(fā)現(xiàn)一片枯葉旁長出一朵剛冒尖的小蘑菇,于是在作文中感慨,深圳的秋天同時有著生命的凋零與新生。有學生在草叢里發(fā)現(xiàn)一只螳螂,于是寫下“它的身體呈起跳的姿勢,似乎只需輕輕一躍,就能進入下一個春天里……”
除了情感的敏銳程度,感受力的高低還受個人認知及價值判斷的影響。因此,趙查注重引導學生在感知過程中深入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他將每節(jié)語文課上的前五分鐘交給學生演講,學生需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在全班面前發(fā)表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剛開始這樣做時,大部分學生并不知道應該講些什么,甚至畏懼站上講臺。趙查就陪他們一起觀看電影《國王的演講》,鼓勵他們勇敢表達。當看到口吃的英國國王通過克服心理障礙,最終成功發(fā)表演講轟動全世界,學生們便增加了自信和勇氣。趙查還通過個體引導,一步步啟發(fā)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懊總€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球,老師只有以平等的眼光走入,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才能幫助他們找到打開心門的鑰匙?!?/p>
契機,往往隱匿于日常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段。秋雅(化名)出生于一個典型的潮汕家庭,內(nèi)向且靦腆是她留給趙查的第一印象。家訪時,趙查從女孩媽媽口中得知,秋雅原先性格開朗,自從弟弟出生后,全家人不得不傾注更多精力照顧弟弟,加之爺爺奶奶存在明顯的重男輕女觀念,甚至在祭祖時只帶弟弟參加,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此后,她的性格便開始變得敏感,甚至出現(xiàn)了厭學、失眠等問題。了解到這些情況后,趙查找到秋雅談心,詢問她對于重男輕女觀念的理解和看法。聊天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秋雅閱讀了許多關于女權主義的書,便鼓勵她以此為主題進行演講。在他的鼓勵下,平日里怯懦的女孩勇敢地站上了講臺,向大家倡導男女平等的觀念,不單贏得了臺下的陣陣掌聲,也由此解開了纏繞已久的心結。
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都發(fā)生了積極的改變:講臺之上,越來越多的人勇于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的思考與見解,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自信和從容;講臺之下,他們得以接觸到許多以往未曾關注的話題,也漸漸學會了如何更加細膩地感知并回應他人的情感需求。
做看見每一名學生的教育
要發(fā)展學生的感受力,首先需要教師調(diào)動他們的敏銳感受,做看見每一名學生的教育,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他們的知識積累,還體現(xiàn)于關注個體人格與情感的成長,敏銳捕捉他們的細微變化并作出恰當回應。據(jù)趙查觀察,教師往往傾向于關注兩類學生,一類是品學兼優(yōu)的尖子生,教師往往會把他們“捧在掌心”;另一類是成績暫時落后的后進生,教師會花更多精力對其進行個別輔導。而處于二者之間的學生往往在日常不會惹什么麻煩,既不張揚也不突出,因此容易被忽略,特別是性格老實內(nèi)斂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班里的“空氣人”。
如何讓每一名學生被看見?擔任班主任期間,趙查每月都會評選出10名“班級感動人物”,為其撰寫頒獎詞,并在每月的家長會上進行頒獎。他從不僅僅依照成績分配名額,而是將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個體,希望以此托舉他們的成長。
學生蔡輝就是趙查班上的一個“空氣人”,當聽到老師要將這份褒獎發(fā)給自己,并帶著全班同學一起喊出他的名字時,他的眼神里充滿了驚訝和激動,當晚就在隨筆中寫道:“我上了九年學,一直都是班里沉默的存在,沒想到自己微小的進步也能被鼓勵,您是第一個讓我覺得自己被看到的老師?!贝撕螅瑐涫芄奈璧哪泻⒃诔砷L路上鼓足了勇氣,順利升入一所優(yōu)質(zhì)高中,還在大學期間擔任了戲劇社社長。在趙查看來:“培養(yǎng)出清北的學生固然值得欣喜,但于我而言,教育的成功,是為更多學生成就他們未來平凡而有意義的人生?!?/p>
趙查對于學生感受力的培養(yǎng)不僅局限于學校課堂之內(nèi)。他深信,學生周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激發(fā)其感受力的豐富寶藏。例如,他帶學生到校外野餐或是看電影,之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坦誠地分享彼此的心事或感想。又如,他組織家長與學生一同來到公園合作完成互動任務,通過在自然環(huán)境中相處,促進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輕松愉悅,同時也引來了部分家長的委婉提醒。每當聽到這樣的聲音,趙查都對家長的擔心表示理解,并耐心地向他們解釋:“研究考題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難的是讓孩子們將記憶中的知識通過深刻的體驗與感悟,內(nèi)化于心。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感知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所實施的教育更應該幫助他們發(fā)展成為情感豐富、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使其淪為冰冷的考試機器?!?/p>
不僅如此,比趙查的回應更能說服家長的是學生的積極轉(zhuǎn)變。令家長們感到欣慰的是,通過參加學習之外的各類活動,原先聽到爸媽啰唆幾句就不耐煩的孩子逐漸變得更有耐心,有時甚至還能理解他們工作的辛苦,使得親子關系緩和了許多。
正如趙查在演講中所言:“繁華的城市里有太多耀眼的燈光,讓我們看不到滿天的繁星。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片星空,只要那片星空還在,我們的希望就一直都在?!倍南M屠硐?,便是孩子們能夠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時常主動抬頭凝望那些星星點點的光亮。
趙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基礎教育集團語文教師,2019年“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2018年深圳市年度教師,深圳市中考語文命題組組長,深圳市直屬學校和龍崗區(qū)新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