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與琺瑯的美妙交融
1800~2500元
“圍琳瑯”系列是設計師吳俊杰以傳統(tǒng)琺瑯和現代工業(yè)銅純手工打造的陳設藝術品,其中包括花器、果盤與燭臺。經過長時間的彎曲、捏制,傳統(tǒng)琺瑯形成圓潤的曲面,其紋理清晰、色彩和諧,漸變的綠色、藍色、棕色交相呼應。創(chuàng)作作品前,吳俊杰對傳統(tǒng)琺瑯進行了系統(tǒng)性研究,發(fā)現其與現代工業(yè)銅結合時,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將兩者進行結合。作品希望展現的是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技術的巧妙融合,以及年輕設計師對“手藝”與“生活”的理解。
“編織”記憶
藝術家管管的作品《鞋墊·身體符號》融合了紡織面料、黑檀木等材料,講述了一段溫暖的親情故事。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管管的奶奶二十多年里不斷為她刺繡的鞋墊,讓她將延綿不斷的“線”作為情感鏈的線索,以“鞋墊”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充滿敘事性的當代首飾作品。有趣的是,她將奶奶繡給她的鞋墊裁剪,童年記憶中的花卉、動物等民俗圖案結合人體腳部的穴位在材料中展現出來。作品既有奶奶陪伴多年的愛、也有對應身體穴位的巧妙設計。同時,中國傳統(tǒng)工藝也以全新方式進入公眾視野。
數理奇趣,大嘴鳥臺燈
6000元
燈具設計與數學知識的結合,會誕生怎樣的作品?設計師王樹茂發(fā)現熱帶雨林中大嘴鳥頭部和嘴部輪廓,似與斐波那契數列概述圖的螺旋線暗合,于是將兩者進行結合,設計了一款《大嘴鳥臺燈》。底座以大理石打造,堅實穩(wěn)固;燈罩以黃銅為材料,內嵌白色亞克力遮光板,讓光線更柔和。作品的外形雖然俏皮,但不失嚴謹,宛如一件精致的雕塑。臺燈既可以作為書桌上的照明燈具,也可以作為臥室、客廳的氛圍燈,提升空間的藝術感。
來自“宇宙”的玻璃裝置
羅馬尼亞玻璃雕塑家亞歷山德拉·穆雷桑(AlexandraMuresan)在參觀了杜塞爾多夫亨特里希玻璃藝術館后,愛上了玻璃藝術。近年來,他的玻璃作品大多以科幻與宇宙為主題,將浩瀚星空的深邃與未來科技的幻想巧妙地融合于玻璃藝術之中?!靶乔颉毕盗凶髌返牟牧洗蠖嗍腔厥盏牟Ac金屬,通過熱成型、冷加工、噴砂等工藝完成。玻璃周圍生銹的鐵、金屬漁網為“行星”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虛實相應的巨型蝴蝶
近15年時間,折紙達人劉江輝已經創(chuàng)作了近萬件折紙作品。他的新作《蝴蝶骨》再一次對紙張的尺寸進行了突破。作品由一張巨大的芳綸紙(以芳綸短纖維和芳綸沉析纖維制成的紙)創(chuàng)作而成,做到了一張紙不剪、不裁。相較于以往“指尖上”的折紙作品,《蝴蝶骨》更加側重與空間的融合。在室內光線的照射下,作品擁有更強的立體感,蝴蝶的骨骼清晰可見。劉江輝希望他的折紙作品能較高程度地還原動物或植物的形態(tài),并讓人們感受手工藝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長得像恐龍蛋的陶瓷罐
印度尼西亞陶藝品牌Gaya創(chuàng)始人馬塞洛(Marcello)與妻子米凱拉(Michela)在2001年從意大利搬至巴厘島后,全身心投入到陶藝產品的設計與開發(fā)。近期,他們推出了一系列恐龍蛋主題的陶瓷罐,每件作品經過純手工打造而成。創(chuàng)作者通過反復捏制與雕琢,賦予罐體表面獨特且凹凸不平的紋理,模擬恐龍蛋歷經歲月侵蝕的自然樣貌。在每一個凹面的釉色處理上,加入飽和度較高的翠綠色、深藍色釉料,讓作品更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