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支教,行之不易。它不僅凝聚著黨和政府對邊疆教育的殷殷關(guān)切,也凝注著一線管理者牢記使命的夙夜憂心,更凝結(jié)著數(shù)百名江西援疆教師勇于擔當、前赴后繼的赤子初心。
昔日,踏著先輩足跡,從贛江湖畔來到帕米爾高原,聽從祖國召喚,從繁華都市到大漠邊疆,你們肩負援疆使命,追尋教育夢想;今朝,作為教育援疆的先鋒、教書育人的典范、民族團結(jié)的標桿以及援疆支教的模范,你們牢記初心,篤行不怠。江西的紅色基因——“紅杜鵑”文化裝點了這座白山之城。
再回首,一幀幀精美的畫面、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一在眼前浮現(xiàn),風雨聲、讀書聲、研討聲,聲聲入耳,師生情、民族情、手足情,情情暖心。
我無時無刻不被感動著,你們的大愛與擔當。
你們在詩里感慨:多少個黎明,與日相擁,漫天的紅霞,是激情燃燒的心;多少次黃昏,攜月而歸,一地的清輝是生命無悔的誓言。迎著黎明出發(fā),踩著月光回家,這是你們奮斗的常態(tài)。
你們說,南酸棗糕與巴仁杏,果味相似,“人性相和”,“親情相通”。小小的特產(chǎn),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凝結(jié)著師生的真情厚意。
面對支教與家庭,你們也曾難以選擇:“我的從教十年和母親的癱瘓十年是緊緊相連的,我怎么可以離開?”母親卻說:“一年半很短,一輩子很長,去那山高水遠的地方歷練一下……”
這是“舍小我,為大我”的大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援疆支教是使命擔當,責任重大,無上榮光;援疆支教是敬業(yè)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援疆支教是德行擔當,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我無時無刻不被激勵著,你們的歷練與升華。
白楊搖曳散金光,你與紅柳守邊疆??缭轿迩Ф俣喙?,只為見到那一雙雙純真的“大眼睛”。
你們悟道:“或許我們走那么遠,不是為了教會別人什么,而是為了去天地的盡頭會一會自己。”
“正是在這里每天發(fā)生的小事,像一片一片的金屬,構(gòu)成了我的鎧甲,讓我不畏縮,讓我有力量。”捧出一顆心,追尋著詩與遠方,不只是奉獻,還有勇敢與堅強的淬煉,還有“為什么援疆”和“我是誰”的反復追問和作答。
“抬望眼,瀚海長空,雪山巍然。愿化作一縷春風,赴一場生命之約,播下種子,靜待花開?!?/p>
你們?nèi)缡钦f。教育援疆其實是一種雙向奔赴,學生成才,家長滿意,民族團結(jié);教師成長,學校發(fā)展,社會進步。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你們就像那風中的索瑪花,熱烈、凝艷,在茫茫戈壁中灼灼綻放。
我無時無刻不被振奮著,你們的光榮與夢想。
越是在艱難的地方越需要堅定信仰,風沙漫天,你們?nèi)ふf是“下土”;鼻腔流血,你們戲稱是身體除濕;靜電頻發(fā),你們笑言是心動的感覺。你們浪漫幽默,以苦為樂;你們獻身夢想,無怨無悔。
你們一群人手擎著燭火,聚微作芒,匯成璀璨星河。
你們聚心贛教云,研究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效率,扎實推進教育減負增效。
你們聚力“教研引擎”,發(fā)揮教研援疆的引領(lǐng)作用。以送教下鄉(xiāng)、專題講座、“青藍”導師、示范課、課題立項為立足點,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教育兵團。
你們聚能職業(yè)教育,助力阿克陶縣職業(yè)高中升級為阿克陶縣中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為阿克陶縣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貢獻了江西力量。
你們聚焦紅色文化,打造“紅杜鵑”品牌。以紅杜鵑江西班、紅杜鵑廣場、紅杜鵑社團、紅杜鵑紅色文化校園讀本、紅杜鵑微講堂為子項目,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錦繡實驗為名,非凡成績?yōu)樽C,你們書寫了一段偉大的歷史,無愧于最美援疆人的無上榮光。
時光鐫刻永恒,奮斗成就華章。在時光里長征,你們已走過了千重山巒,涉過了萬道河川;在時光里長征,你們?nèi)孕枧狼У榔拢嗜f重巖;仍需知重負重不改其志,山長水闊不辭其遠;仍需呼應(yīng)民族復興的嘹亮號角,奏響強國有我的激揚樂章。
惜乎,今日一揮手,贛水悠悠連長江,送君不覺有離傷。何時,再一起奔跑于晨光熹微中,講演于月色迷離之下?何日,再一道穿行于煌煌雪松樓前,輾轉(zhuǎn)于巍巍講壇之上?
凝眸再揮手,最美是援疆。因為你們啊,我銜命而歸,再度援陶鄉(xiāng);因為你們啊,離別在心口難開;因為你們啊,我一再頻頻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