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會想起外婆,她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雖然她身材嬌小,我卻覺得她像山一樣高大,充滿力量。每當我遇到困難去找外婆時,她總有辦法巧妙解決。
不知從何時起,“內(nèi)耗”成了一個熱詞,很多人都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失去了行動力。外婆若在世,她應該是不能理解這個詞的,因為她決策、行動向來干脆,好像永遠有著無窮的生命力。
一直到生命最后,外婆出門前都要仔細搭配絲巾和口紅,化妝半小時。外婆的行動力也特別強,她想到一件事,就一定要去做,絕不等待。以前我一直覺得那是一種魯莽,后來才明白,這實則是一種智慧。因為生活中的變數(shù)實在太多,機會稍縱即逝,愿望隨時間的流逝也會變質(zhì),所以要活在當下,盡力抓住此刻。
外婆的一生都在做加法:在活著這個基本前提下,她會盡量把握住可以把握的部分。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一種收獲。而絕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理念,是做減法:先預設出一種完美順遂的路徑,所有可能遭遇的挫折都是潛在的損失,在這個邏輯前提下,人就會患得患失,瞻前顧后,陷入內(nèi)耗。內(nèi)耗就如一塊橡皮,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反復摩擦,最后擦掉了真正的自己。
外婆的這些人生智慧,源自她對自己的信任和喜愛。因為她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自己,相信自己是好的、優(yōu)秀的,是值得信賴的,所以她才能勇敢地去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遇到困難時,她絕不氣餒,會尋找任何可以借助的力量和方法,不斷嘗試。
我曾經(jīng)問過外婆有沒有過什么遺憾的事情,她聽到后非常驚訝,“為什么要有遺憾呢?想做就去做嘛?!?/p>
“那如果結果不好呢?”
“至少我知道結果了嘛。至少我這一輩子,都會很精彩?!?/p>
大學時,一次閑聊,NMDlMbjly6b51xTiDNE/lg==英語老師說她留學時愛上一個外國人,已談及婚嫁,卻遭到父母堅決反對,理由是他們不習慣晚年在國外過,要求女兒必須回國,最后兩人只得分手。
跟外婆聊起這件事,她突然認真起來:“這確實是很重要的道理,雖然有點殘酷,但可能越早清楚越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和你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任何人的話都要想一想,你能獲得什么,再做出決定。自己的路,要自己選。以后無論出現(xiàn)什么情況,都能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接受’。”
20世紀90年代的夏天,城市經(jīng)常拉閘限電。外婆的房間也像火爐一樣。她把大澡盆放在客廳正中,我們則坐在水磨石地板上,愉快地玩水。她滿意地說:“還好是水磨石地板,如果是木地板,就不能這樣盡興了!”她又拿出冰激凌說:“還好它快化了,可以下決心吃掉!”
那年停電明明給大家?guī)砹瞬环奖悖@段經(jīng)歷在回憶里卻是開心的。停電是好的,冰激凌要化了是好的,寒酸的水磨石地板是好的。在不可改變的事情面前,尋找其中有益的部分,并立即行動,讓自己開心——這讓我相信,無論處于何種境遇,我們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沒有比相信自己更能讓人感到安全的事了。
外婆教給我很多東西,她告訴我們世界到底是怎樣運行的。人生在世,不要與人性為敵,而是要順應甚至利用它,只有這樣,做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汪曾祺說的:“我的人生,就像那梔子花一般痛快?!?/p>
人生路漫漫,道阻且長,愿我們都能成為像外婆那樣坦蕩快樂的人。